财联社12月12日讯(记者 吴雨其)临近年底,随着机构投资者对于避险的需求增加,被动指数型产品以及发起式基金近期正密集发行。
年底多新发指基、发起式产品
以本周新发售的基金为例,从发行类型上看,45只(A/C份额分开计算)本周首发的基金中,被动指数基金为20只,占比近半;发起式基金为15只;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被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也为基金公司布局新重点,本周发售共有8只。
若是拉长时间维度看,近一月共成立了326只基金,被动指数基金为60只,占比近两成,发起式基金为105只,被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为32只;今年以来,截至12月12日共成立2695只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基金为486只,发起式基金为686只;被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为234只。记者关注到,年内发起式基金已创下2020年以来成立数量新高。
此外,在近期新发的指数基金中,还有多只同业存单基金扎堆现身。据统计,当前有4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在售,近一月内也有4只产品成立。近期同业存单基金密集发行或与当前利率下行、产品批文临近到期、年末冲规模等因素有关。
有基金经理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规避股市波动的理财需求较强烈,风险相对较低的产品更契合当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谈及近期新基金发行的变化,一家华东中型公募人士表示,指基(包括ETF)类占比较高,体现了当前基金新发以投资者的需求为驱动,另外,一些差异化、创新型产品更能得到投资者青睐。
“目前基金公司把新发重点放到了指数类、发起式类基金这种好发好卖的产品上了。”他强调,“在低迷行情下,指数基金这种工具型产品价值凸显,除此之外,基金公司也更倾向于布局低风险品种,如同业存单、中短期债券等。”
另一市场人士则指出,10月以来多家大型基金公司都在申报指数及主动权益产品,这是基金行业积极落实监管政策、助力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之一。低位发行指数基金,加大逆周期布局权益产品的力度,本身就是在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对于近期密集发行发起式基金,前述公募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公募基金年内新发环境遇冷,发起式基金能够使得基金管理人在发行低迷阶段更有效布局,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适应市场变化和抢占市场会推出创新型产品,给投资者适应的时间,发起式基金的机制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对于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被动指数型发起式基金,一位中小型公募投研经理向记者表示,近年来主动权益基金遇冷,销售方承压较大,一些机构渠道以及三方渠道都开始重视指数业务,但由于部分渠道客户没有场内股票账户,那些跟踪ETF的场外联接基金成为了前述客户的第一选择,实现并完善指数产品的场内外联动也是近期基金公司的布局重点。
主动VS被动,谁更胜一筹?
为何投资者近期更青睐于指基?除了低迷行情避险情绪浓烈外,从基金年内收益也可观之一二。
纵观2023年,行业轮动较快,AI、减肥药、中特估等行情转动“命运的齿轮”,不少相关行情的主题指数在阶段性行情中取得了亮眼成绩,从今年以来业绩来看,被动指数型产品对比主动权益基金似乎更亮眼。基民戏称,“不是主动基金买不起,而是被动基金更有性价比。”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场基金(非货)收益率前二十中,就有15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几只QDII产品又格外抢眼。此外,收益排行前百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超六成。
从获得正收益的比例来看,据记者统计共有2779只被动指数型基金,年内收益率为正的基金有988只,占比约35.55%,而全市场有可比数据的主动权益基金共8894只,其中年内收益率为正的基金有1510只,占比仅不到两成。
从平均收益看,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8.98%,而被动指数型基金则优于前者,为-5.13%。
从规模来看,今年以来,指数产品也极为吸金,已成为增量资金参与投资A股的重要工具。截至10月底,境内指数产品已超过2050只,资金跟踪规模逾2.7万亿元,上证、中证指数产品及境内ETF规模纷纷突破2万亿元,吸引超过4300亿元资金流入,规模增速达32%。
投资者该如何选?银华基金表示,对于投资能力较强的投资者而言,或许可以选择被动型基金来紧密跟踪市场走势;对于经验不足且没有过多时间来择时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或许可以选择主动权益基金,把选股、调仓等工作交给专业能力更强的基金经理来动态管理,争取获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主动基金与被动基金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对二者都进行一定的配置或许能更好地分散组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