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5日讯(记者郭松峤 赵相锋 研究员董巍)“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
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趋势如何?目前还有哪些不足?围绕相关问题,本期“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系列访谈对话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
财联社: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容,你如何看待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
连平: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明显,效果正在持续显现。“一带一路”倡议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畅通,连接了欧亚内陆国家,打通了跨区域要素的流动,资本、劳动力、技术在地区之间活跃地流动起来。
不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后,经济增长的活力得到释放,共建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更加密切,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因此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这里引用两个数据:第一,据美联储经济学家德·索雷斯的量化评估显示,2020年度,“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线国家GDP增长达3.4%,对全球GDP增长产生的效应达到2.9%。
第二,据世界银行估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帮助760万人摆脱极度贫困,并帮助3200万人口摆脱中度贫困。
进一步细化来看,过去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的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共建国家铁路、公路、桥梁和港口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众多成果,各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参与投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贸易投资活动也因此更加便利,经济运行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并且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
从贸易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了贸易的便利化,减少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有效提高了共建国家间的贸易活跃度,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各国相互间提供所需的原材料,也提供了最终的消费品,进而促进了产品生产。
从技术合作角度来看,十年来中国约与84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累计在科技合作方面投入资金达30亿元,主要涉及农业、新能源和卫生健康等领域。还在相关领域建立了53家联合实验室,支持当地的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建国家间的技术合作不仅促进了相关国家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再从管理方面的合作来看,由于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由中国方面承建,在建设完成后的初期阶段,通常由中方进行管理。在此过程中,中国输出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帮助共建国家提升管理水平,为基础设施的长期良好运行提供了管理基础和保障。
财联社: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外贸趋势,你有怎样的预判?
连平:就目前来看,十年来共建国家累计出口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明显超过国际贸易增速,未来不仅可以维持这个水平,甚至还可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过去十年建设完成的基础设施,经过长期顺利的运行后,未来可能对贸易便利化带来进一步的促进,推动进出口额增长。此外,中国与共建国家间的进出口额增速,较全球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并且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提出未来5年,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有望超过32万亿美元和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外贸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所以总体判断,未来共建国家外贸总体发展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
“一带一路”共建十年来可以看到两个亮点:首先,“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了欧亚内陆运输新通道,具体就是中欧班列的建设和运行。中欧班列的整体运输费用为空运的1/5,所花费的时间为海运的1/4,平均碳排放为空运的1/15,为国际陆路运输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和低碳的新方式。
其次,“一带一路”推动了丝路电商的发展。中国将电商行业的优势,在丝路上加以运用。目前我国已经和3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不仅促进了双边商品贸易的往来,也带动了共建国家的物流、支付、信息传输等专业领域的发展。
财联社:未来“一带一路”贸易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连平:未来“一带一路”的增长空间十分良好。目前共建国家有超过一百个,并且大部分处于人口红利和工业化的初期或中期,产业承接也处在初期阶段。
长期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外来投资十分有限,与劳动力素质、工业化基础以及交通运输等有密切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当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这些国家吸引外来投资获得更多的便利,对于产业承接有很大的帮助。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部分企业迁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也说明当地相关投资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人口红利、工业化以及产业承接这三方面都处于初期或中期阶段,意味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未来相互间贸易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尤其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打破贸易障碍,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和产品流通的基础,为进一步释放需求提供了便利。世界银行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对参与国以及全球贸易的影响,提供如下数据:“一带一路”共建参与国贸易成本降低了1.8%,参与国的贸易增长达2.8%-9.7%。全球贸易增长达到1.7%-6.2%,全球收入增长达到0.7%-2.7%。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指数从2013年的100增加至2022年的165.4,增长较快且平稳。中欧班列由2012年的80列,增长至2022年已经达到1.6万列,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未来,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增速也会进一步加快,需求在共建国家间也将随之进一步释放。我认为“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沿线国家间贸易的增长仍将十分可观。
财联社: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水平,你有哪些建议?
连平:第一,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过去十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结构上、深度上和广度上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还需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更好的硬件条件,尤其是要构建立体式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公路、铁路以及机场设施等及其相互之内的互联互通。
第二,有效解决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来大幅度消除贸易投资方面的壁垒。例如中欧班列可以直达东欧国家,但在这个过程中在某些路段要耽搁很长时间,因此还存在很大的压缩空间,使沿途耗费时间进一步降低。因此可以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沿线国家消除原本繁琐的规定,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
第三,拓展互相投资和产业合作领域,推动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主要包括投资及产业间的合作,从各国自身特点出发,建立与此相关并且较为均衡平等的可持续贸易体系。
第四,推进共建国家自贸协定的谈判,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不同程度上地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区域内自由贸易开展提供便利。同时通过自由贸易协定,为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将自由贸易区相互结合连通推到更高的水平上,进而扩大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的网络建设。
第五,注重绿色发展,推动共建绿色能源和贸易方面的合作。我国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全球排名第一,规模较大且产品创新活跃。因此在用金融手段促进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中国也有好的资源和方法,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第六,深化经济走廊建设,使陆路和海路的新通道建设达到更高的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打造“一带一路”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