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50%!跑赢2025大市,就用InvestingPro手慢无

证券业声誉风险管理重要性愈加提升,风险事件再度提高行业紧迫感,各家早有举措

发布时间 2024-12-21 12:00
更新时间 2024-12-21 12:05
© Reuters.  证券业声誉风险管理重要性愈加提升,风险事件再度提高行业紧迫感,各家早有举措
UNIs/USD
-

财联社10月21日讯(记者 王晨)有关证券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讨论一直有强化之势,并较多认为考核将也将趋严。与此同时,个别首席经济学家的不当言行引发券商声誉风险,使得券商声誉风险管理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面对声誉风险考核趋严的趋势以及行业协会的新规,各证券公司加大了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和行动,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种培训和演练,将声誉风险管理融入党建与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声誉风险管理在证券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乎证券公司自身的品牌形象与市场信誉,更与投资者信心、市场稳定以及行业整体发展息息相关。

从协会加强自律管理到券商纷纷加大投入构建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再到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证券行业在声誉风险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25年券商声誉风险考核趋严传言引发关注

近期,屡见行业传出2025年声誉风险考核将更加严格的消息。尽管传言尚未得到证实,但行业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尤其是近期个别首席经济学家多次因不当言行引发券商声誉风险,将券商声誉风险管理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据财联社12月19日报道,多地证监局要求规范首席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等的公开发声。中证协也迅速采取行动,通知各机构进一步强化首席经济学家自律管理,多次因不当言行引发声誉风险可解聘。

回顾今年,券商行业负面舆情事件层出不穷,有券商从业人员各种负面不雅新闻,也有某头部券商实习生短视频泄露客户信息、小红书资产证明炫富,更有行业反腐引起的大张挞伐,都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给行业声誉带来了一定冲击。密集的负面舆情也给券商声誉管理带来了压力。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行业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声誉风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证券公司的影响不容小觑。

券商积极投入声誉风险管理

面对声誉风险考核趋严的趋势以及行业协会的新规,各证券公司纷纷加大了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的投入,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潜在风险。

行动一,积极组织培训与模拟演练:多家券商积极组织各类声誉风险管理培训与模拟演练。例如,国开证券于11月15日组织高管、各部门及子公司员工进行了声誉风险管理培训与模拟演练,详细介绍了证券行业声誉事件案例,明确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流程中的职责分工,并针对员工个人社交媒体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使用可能引发的声誉风险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民生证券携手外部专家对中高层声誉风险管理开展了专项培训,近70名中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参会。

华兴证券每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声誉风险培训和考试,确保员工熟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规定;东兴证券董事会办公室举办“金融证券行业声誉风险事件处置策略”专题培训,分析媒体环境变化趋势、监管规定及声誉风险影响,结合案例总结舆情判断机制和危机处理策略;财信证券邀请专家进行“自媒体时代证券公司声誉风险防范及管理实践”主题授课,通过案例剖析和情景模拟提升全员声誉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

行动二,将声誉风险管理融入党建与文化建设:红塔证券风险管理部探讨了党建引领在提升证券公司声誉风险治理中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证券公司能够从思想层面强化员工的声誉风险意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声誉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行动三,构建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江海证券秉持行业核心价值观,稳步推进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了“三全矩阵”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全层级统筹的四级架构、全制度贯通的“1+7+N”制度体系以及全链条协同的专班机制。同时,抓细促严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闭环式运行管理机制,从驱动因素总结、评估管理实施、员工规范强化到“四早原则”落实、会商响应机制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以及内外部沟通强化和事后环节规范等方面,全方位保障声誉风险管理的有效落地执行。

政策多管齐下加强证券行业声誉风险管理

近年来,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高度重视证券行业的声誉风险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为券商声誉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2021年10月,《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自律规则正式实施,明确了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架构、管理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为证券公司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框架和操作指南。

2022年5月,协会发布《证券行业诚信准则》和《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证券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加强了对执业声誉信息的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诚信记录和声誉评价机制,促进从业人员珍惜声誉、规范执业。

今年以来,声誉风险管理相关规定和培训及会议尤为密集。多家券商向记者透露,今年已多次参加协会关于声誉风险管理的培训。

2月,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各证券公司要切实履行行业文化建设、声誉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和高效的声誉风险处置机制,树立和维护行业形象;珍惜行业声誉、公司声誉和个人声誉;加强选人用人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对存在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的人员坚决予以出清,不断净化从业人员队伍。

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纠治不良风气。这一意见将声誉管理提升到了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体现了政府对声誉风险治理的高度重视。

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要求从业人员珍视行业声誉与职业声誉,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对照《准则》,中证协对人员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存在负面声誉信息的人员审慎用,存在违法违规、失德失范行为的人员坚决予以出清。

10月,中证协对券商声誉风险管理提出了包括多维度动态监测预警、加强员工监督管理、提升员工声誉风险意识等在内的三大要求,旨在解决当前券商在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行业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1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手册》,围绕从业人员声誉风险防控意识提出了具体的实务指引,强调个人声誉不仅形成于工作中,“八小时之外”证券从业人员也应当有底线、有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对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约束。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