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AI选股策略科技巨头,自五月以来已大涨7.1%。立即领略AI风采,抓住热门股机遇。
领取六折优惠

明年经济增速目标怎么定?专家建议5%左右

发布时间 2023-12-13 18:09
更新时间 2023-12-13 19:39
明年经济增速目标怎么定?专家建议5%左右
UK100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全年最重要的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有着重要的“预告”作用。

本次会议延续了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相较此前以“稳”为主的表述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会议提到,明年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如何理解“先立后破”?明年会有怎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会议释放了对房地产行业怎样的信号?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怎么定?

日前,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探讨上述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图源:受访者提供)

“先立后破”的核心

时代周报:本次会议延续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提法,其中的“先立后破”具体应该怎么理解?

张燕生:“先立后破”的这个概念,其实最早用于煤电矛盾。在一些地方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把某地的煤矿关闭后造成煤炭和电力短缺,甚至影响到民生后,对策使用了“先立后破”的概念。即要减少煤电(的使用),首先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

放到经济领域,“先立后破”的核心还是统筹破和立的相互关系。

这次提出的“三个统筹”也将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抓手:即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明确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问题导向综合施策。

刘晓光: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做的事。然而在疫情冲击、外部不利因素等影响下,经济整体面临下行压力,新动能虽然在培育,但体量依旧较小,难以撑起经济增长的重任,与此同时传统动能下跌过快。

因此,我认为“先立后破”意味着增强新旧动能交替之间的协调,使得转换过程更为平稳。

“先立后破”也能与会议提到的另一句表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结合来看。除了政策之间的协调,会议也明确提出,非经济政策的取向要和宏观政策取向进行一致性评估。我的理解就是,这意味着对于去年部分政策的纠偏,比如针对教培行业的“双减”,对部分地方来说也是一种警醒。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晓光(受访者供图)

时代周报:会议延续了日前政治局会议关于“明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说法。整体来看,今年宏观调控力度不小,明年还要进一步加大,调控会有什么新的方向或者变化吗?

刘晓光:相较今年,明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起步时间可能会更早。

其实今年来看,上半年宏观调控的整体力度是不够的,当时对于经济复苏的反弹形势还无法做出精准的判断,也有关于“报复性消费”的论调,但最终并未出现。宏观政策整体加力是从7月份政治局会议定调之后开始的。

近期的会议已经明确了明年偏向宽松和积极的论调,包括今年四季度发行的万亿特别国债已有部分资金到位,加上专项债提前批的布局,明年整体宏观调控力度应该大于今年。

“堵点”还是需求不足

时代周报:会议上提到了中国“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这个该怎么理解?“部分行业”具体指哪些行业?国内大循环的“堵点”主要在哪里?

刘晓光:从国内大循环的“堵点”来看,我认为核心还是需求不足,包括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增速不高、叠加出口下行等压力。经济循环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需求来消化,造成了企业的库存增加,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

这些年,我国的稳增长举措主要集中在供给面,由生产进行主导,不管市场需求如何先生产出来,包括季度GDP也是以生产法为基础进行核算,这就容易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最典型的是房地产领域和汽车领域。虽然汽车消费目前整体形势尚可,但这是在促消费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实际上,不少汽车销售商压力非常大。这两个行业未有明显好转的话,众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包括钢铁、水泥等大宗商品,上游供应链也会马上感到产能过剩。

因此在宏观经济循环下,我认为重点就在于激发有效需求,产能过剩的问题自然解决。

张燕生:这几个问题的表述中,“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确实值得非常大的重视。在内需不足的背景下,哪些行业产能过剩,比如就是“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

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数字革命、绿色革命和新能源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怎么能够形成公平竞争、有序发展,避免一哄而上,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是接下来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会议强调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否也是基于此考虑?

张燕生: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的历史来看。

1978年,恩格尔系数在60%左右,消费的重点在于解决老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投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轻工业纺织工业,改革的重点是商品市场化改革,解决供给短缺、资本短缺和外汇短缺问题。

2000年,恩格尔系数降到40%,消费热潮开始从吃穿转到住和行,投资的重点开始转向重化工业、房地产和建筑工业,改革的重点也转向了要素和资源市场化改革。

到2019年,恩格尔系数降到28.2%,老百姓总体到了富裕阶段,消费热潮开始转向文化娱乐、休闲养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改革重点转向服务业和制度型开放,投资的热点也转向数字化、绿色化、老龄化等新型领域。

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就是消费的浪潮走到哪,投资的热点就到哪,改革的重点就到哪。

如今消费的重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到Z世代人群和新生代,其消费喜好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投资的重点也转向数字化、绿色化,满足个性化、多样化、虚拟化的需求。在进入智能时代、体验时代的过程中,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和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或将引起一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革命。

预计今年GDP增速5.2%

时代周报:对房地产的相关表述的重点还是防风险领域,会议也有提到“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你认为这对明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释放了怎么样的信号?如何构建新的基础性制度?这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

张燕生:房地产行业主要功能有三,一是投资功能,主要用来保值、增值;二是商品功能,重点在于市场买卖交易;三是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保障功能。

未来,“房住不炒”的定位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房地产的投资功能,房地产的商品功能需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包括农村“三块地”的土地市场化改革、中央地方财权事权改革、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制度改革等,也都在议事日程中。

但这些改革的内容都是中长期的,近期房地产行业的重点还是尽快实现止损。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从对明年工作部署来看,排在第一位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二位才是扩大国内需求,再叠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提法,是不是意味着明年会有较大力度的供给侧改革?

刘晓光: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些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确有不少新机遇,比如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等。这些在国际上发展非常迅速,我国也必须要把握住这一机遇。

但整体来看,这还是偏中长期的规划。就短期而言,明年应该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如数字交易、数字贸易市场建设等。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还是在扩大内需方面。

时代周报: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中提到了“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你对这个“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什么期待吗?改革的重点会在哪里?

张燕生: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今天,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改革始终没有到位,这也是房地产行业今日乱象的根本原因,即地方财权过度依赖土地卖出高价、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等。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能否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这是我所期待的。

刘晓光:改革的重点应该还是在于平衡央地财政和权责的匹配关系,解决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税体系建设和地方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匹配问题。具体或许可以期待明年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看会否有一些新的表述。

图源:图虫创意

时代周报:你认为明年经济增速目标大概会定在多少?你的建议是多少?

张燕生:明年经济增速目标预计还是“5%左右”。预计2023全年GDP大概在5.2%,在此基础上,明年能够增长5%也是不容易了。

但5%仍是一个恢复性的过渡目标,按照潜在增速来说,至少需要达到5.5%左右的增长,但这在实际完成上难度较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两个“适度”也基本说明了避免大水漫灌,保持经济的稳中求进、进中促稳、先立后破的发展思路。

刘晓光:应该会定在5%左右。根据我们测算,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基准其实不到5%。在稳住经济基本走势的要求下,还是建议将目标设到5%。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