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13日讯(实习编辑 周子意)上周,欧洲央行正式宣布将结束多年来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行,货币政策紧缩的大潮将席卷全球。但随之而来的是欧元区金融状况分裂的加剧。
欧洲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在7月1日结束大规模债券购买计划,并计划在今年有两次加息。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区国家的债券,欧债收益率也普遍收涨,作为“欧洲债务风险晴雨表”的意大利与德国国债的收益率之差,一举扩大到疫情初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欧洲央行的紧缩指令使欧债风险指标直线上升,欧元区的金融分化风险加剧。
拉加德的“信心”
“我们一直知道如何应对金融分化。在2010年、2012年、2020年,每次都有使用不同的手段,”欧洲央行理事、法国央行行长Villeroy宣称,“任何人,包括市场,都不应该对我们防止分化的集体意愿有任何怀疑。”
对于Villeroy的说辞,对冲基金One River Asset Management首席信息官Eric Peters反问,“那什么(数据或现象)会标志着欧洲央行有必要干预市场、创造欧元、然后购买外国债券。”
欧洲央行现任行长拉加德在被问及如何应对分化的细节问题时含糊其辞。她表示,没有什么具体的触发点,例如具体的收益率上升水平、贷款利率、或是债券息差,可以让我们做出后续的决策。
她断言,“我们将根据各国的情况,确定这种风险会达到什么程度、以及何时出现,并加以防范。”
拉加德自信地表示,“我们将致力于货币政策的适当传导,希望确保其在整个欧元区顺利传导,避免欧元区金融状况的分裂。”
过往救市措施不一定适合现在
从过往经验上来看,历史上没有两次危机是完全相同的。
在2010年、2012年和2020年的金融分化危机中,欧洲北部的通胀几乎为零。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爆发,欧元区濒临解体,时任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吉宣布欧洲央行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欧元,此举对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深远影响。只不过当时欧洲通胀率为2.35%。
对此,Peters指出,“在一个通胀永远处于低位的世界里,央行创造货币以防止分化的力量似乎是无限的、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但在一个通胀高企且不断上升的世界里,货币补贴有可能推高通胀,让预期失去锚定。”
Peters认为,投资者必须考虑所有的结果,其中包括欧元区的“崩溃”,因为在当前8%的高通胀率下,曾经“不惜一切代价”的做法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