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周发布的6月非农就业数据和ISM制造业指数为代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近来录得强势好转,这令先知先觉的市场投资机构开始前瞻美联储未来的宽松政策退出机制。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前一再表示,现在远没有到需要考虑加息的时候,但是各大券商却不免已经开始未雨绸缪。
事实上,此前在美联储上周公报的6月9-10日的政策决议中已显示,许多政策制定者仍希望将未来的政策行动预期与通胀率挂钩,一旦通胀率明显突破2%的控制目标,那么货币政策才该进入紧缩周期。这意味着美联储将放弃对通胀率的“前瞻”预判而选择跟在其之后亦步亦趋,这多多少少令投资者感到吃经,但事实上这一切却都在情理之中。其实,在去年的“周期中降息”之后,就有美联储官员提议把政策行动与实际通胀表现挂构,只不过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搅乱了其既定政策节奏。
此前,美联储至少在过去一二十年间一直把政策指引与经济大环境挂钩,甚少再单独使用通胀率作为参考,但在经济大环境有变的背景下,其对通胀的预估却始终与实际出现偏差,这令美联储内部早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认为与其徒劳费力地预测通胀前景,不如心甘情愿甘当通胀数据的“马后炮”,直接将政策指引与既有已发布的通胀率数据,而非未来预期相挂构。
此举也反映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的高通胀时代,美联储的角色便是扮演通胀狙击守,需要未雨绸缪掌握提前量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但如今,经济已经进入长久的低通胀时代,美联储官员此前也已经吃惊地发现,即使随着失业率的持续走低,通胀也并没有明确的抬头迹象。这令其使用原有的数学模型提前预估通胀前景并进而采取“提前量”措施的做法成了不折不扣的刻舟求剑。
事实上,在截止至2019年的五年间,美联储青睐的核心PCE物价指数这一通胀率指标年均升幅只有1.3%,即使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前,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近半个世纪低位。在此状况下,美联储需要防备的状况却不是通胀抬头,而是通胀率过低,并因此采取了非常规的“周期中降息”措施。而这也可以看出美联储为了把长期趋势通胀率水平升回2%正煞费苦心。
在此状况下,美联储的政策已经悄然转变,只有当通胀率稳定于2%以上水平达相当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会考虑政策紧缩行动。这意味着按照当前的经济走向预期,零利率政策至少会维持到2022年之后。而美联储内部就将通胀指引有事前预估改为事后追认这点上,也正在逐渐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就业目标的指引意义也会被相应弱化。
这将是一个划时代的政策转变,因为美联储之前一直肩负着两大政策目标:物价稳定与就业最大化。但过去十年间的经历已经告诉大家,就业“最大化”的目标点根本无从定位,反而,只要通胀不显猪抬头,那么较低的政策利率水平事实上就人畜无伤,过于未雨绸缪提早预判加息,反而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并且还会在金融市场上造成不必要的动荡。
虽然,从美联储的会议纪要来看,其并没有透露会否真的在通胀率明显高于2%之前维持零利率不变,但其内部官员的微妙措辞却显示这一举动已是大势所趋。券商因此相信,在可容忍的限度内,美联储会把零利率政策维持尽可能久的时间,此举从保守派人士角度看起来似乎略偏激进,但却反映了经济新常态之下的应有需求。
这也令投资界的担心成为了杞人忧天。稍早,券商Jefferies曾担心,一旦美国经济指标继续向好,经济“V”字形复苏成真,那么美联储可能会提前考虑收紧政策,而这将引发与之前2013时类似的“缩减恐慌”,反而导致股市出现戏剧性短时崩盘下跌,但至少从当下的表态看起来,大家仍然无需多虑这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