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视频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愿)讯,回头再看过去了5年的“8·11汇改”,对人民币汇改进程意味着什么?人民币成为避险资产了吗?在“双循环”格局下又如何推进人民币汇改、人民币国际化?6月中旬以来的中国股市火爆行情,怎么看海外“热钱”的影响?
就上述问题,8月11日晚,财联社金融频道第二期云会议《“8·11汇改”5周年 “双循环”下人⺠币汇率新走向》召开,特别邀请到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跨境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宗良,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三位业内知名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专家认为,在当前全球高收益资产不多的背景下,股票资产成为很重要的追逐资产。相对而言,中国购票市场外资比例比较低,又处于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导致一些资金可能进入中国股市。为确保资本流动均衡,造成资本市场动荡,专家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配合,比如借鉴国际做法,采取风险准备金、托宾税等政策。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改加油站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要求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来提供中间价报价。
尽管过去了5年,但对外汇市场较为关注的市场人士仍记忆深刻。谭雅玲认为,8·11汇改是整个人民币汇改的一个“加油站”,同时在谈8·11汇改的时候不能忘了2005年7·21汇改,“8·11汇改更加夯实了人民币机制与结构的有效配置的实践性,树立了人民币汇改的成功行和实践性。”
“IMF宣布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成为SDR成员,这相当于人民币汇改等到国际的认可,这是8·11汇改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结晶。”谭雅玲认为。
宗良称,尽管8·11汇改过程中有一些质疑,但从结果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对8·11汇改印象最深的是逆周期因子,它建立了人民币汇率新的形成机制。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在常态的基础上保持了均衡水平上的稳定;建立了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在不需要央行调控的背景下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且也没有出现资金大规模流出流进。”宗良表示。
赵庆明介绍,8·11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升值为主,波动不足,仅盯住了美元,市场有“浮动恐惧”,8·11汇改完成后解决了这个恐惧,是一个转折点。“8·11汇改虽然引起了阵痛,但是迎来了一个新的汇率形成机制,阵痛也是在所难免的。”
今年以来,在疫情、国际贸易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明显加大, 但总体保持了稳定。“这是8·11汇改给中国应对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形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在整个市场可调可控可迂回方面取得了非常稳健的成果。”谭雅玲表示。
慎谈人民币为避险资产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在疫情影响下,多个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了大量逆周期的政策调节,各种金融资产波动加大甚至大幅下跌。相对而言,中国发挥体制优势,较早、较好的控制了疫情,股市、债市也成为了大量国际资金的投资标的,一时人民币成为避险资产的讨论增多。
“当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采取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很多资产都是负收益,人民币就成为了全球少有的高收益资产。”宗良介绍。
宗良表示,人民币资产渴望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选择,疫情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也在稳步增强,同时中国改革开放、超大市场的一个重要红利,使得国际资金就必须要配置人民币资产。
不过,看谭雅玲看来,说中国资产已经成为了全球避险资产,定论还为时尚早,应慎谈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避险资产。“目前人民币只叫本币,不可兑换,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提并论;而且人民币不是真正的储备货币,不可以结算、交易,和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没有比较意义。”谭雅玲解释。
谭雅玲表示,我们的市场和舆论导向要更有效、更加务实、更精确一些,对我们市场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能会更大一些。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不会因为疫情或者其他的因素影响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时还会更加推动金融开放,这也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获得收益更加有效的渠道。”宗良称。
“双循环”将赋能人民币国际化
今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随后,关于“双循环”的讨论逐渐增加,也有市场人士质疑,这是不是意味着在紧张的国际贸易环境下,未来要逐步放弃国际市场。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7月21日,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表示。
宗良认为,“双循环”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发展环境的背景,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而提出一个新的格局。“国内循环需要把中国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循环是国际环境的现实考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国际循环,只是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组合配置,在内外之间的有机体系的新格局。”宗良称。
宗良表示,对人民币汇改和国际化而言,“双循环”格局有利于增加人民币汇率国际化赋能,增加了人民币资产的含金量,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反过来也有利于“双循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谨防热钱冲击中国股市
今年以来,由于相对其他国家中国疫情控制相对较好,市场波动较小,国际资金对中国股市普遍看好。5月以来,中国股市的涨跌与北上资金的流入流出也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一轮北上资金对A股的波动相关性很明显,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容忽略。”谭雅玲表示,在海外市场不太明确,在短期偏悲观的情况下,中国股市和债券市场占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全球的“热钱”的投资策略投机性很强、比较偏激,“中国资本市场是比较独特的,市场逻辑、节奏顺序与国际市场不太一样,所以我们风险预警可能风险相对更大一些。”
宗良认为,在当前全球高收益资产不多的背景下,股票资产成为很重要的追逐资产。相对而言,中国购票市场外资比例比较低,又处于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导致一些资金可能进入中国股市。
“来的时候好办,但是如果炒一把就走,剩下一地鸡毛,这不是中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共荣的发展方向。”宗良表示。
对此,宗良建议,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配合,确保资本流动的均衡,比如借鉴国际做法,采取风险准备金、托宾税等政策。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方面,赵庆明表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一个重要、长远目标,也在不断循序渐进推进中,但是也要看到,由于中国经济、法律制度等一些特殊原因,迟迟没有完成。“我预计人民币资本项目要完全实现可兑换,可能比多数专家预测的时间要长一些,但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在这个进程中资本流入流出尽可能实现均衡,不至于产生不对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