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一家公司及其商业模式的价值核心,关键时期并不在于顺周期,而恰恰是在逆周期。当下,或许正是深入探究公司价值的黄金时机。
那么,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可持续的自然增长能力,成为了衡量其质地的重要标尺。在泡沫消退的周期中,若公司依旧能高质量增长,就更能深刻揭示其绝对的核心价值。
资本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两家公司财报发布后,嘀嗒出行逆市上涨近50%,如祺出行则不温不火,更多的是依靠前期Robotaxi热度带来的催化。
从收入绝对值上看,嘀嗒出行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2%;如祺出行总收入实现10.37亿元,同比增长13.6%。但是如祺和嘀嗒不能简单的从绝对值角度来看,举个例子,嘀嗒订单是100元,服务费是10%,收入即10元,但如祺100元的订单,收入就是100元,从交易额的角度来看更合理。
嘀嗒出行上半年整体交易额度达到了41亿,订单量达到了6200万,如祺出行交易额是12.96亿元,订单量是4850万单,从这个角度看,嘀嗒出行在规模和订单数量上也更胜一筹。
因为商业生态的不同以及护城河的深浅差异,在营收质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2024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利润净额1.3亿元,同比增长51.3%,净利润率为32.1%。服务成本同期增长14.8%,但由于优化了销售、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毛利率提升至73.33%。
如祺出行在净利润上亏损3.32亿元,但亏损同比收窄。在毛利率这个指标,如祺出行毛利率从2021年末的-24.2%优化至2022年末的-10.7%,至2023年末达到-7.0%。2024半年报显示,如祺出行的毛利率已进一步收窄至-3.1%,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改善59.7%。
可以看到,嘀嗒和如祺的毛利率都在上涨,但是嘀嗒一直在高位,依然稳中有升,显然是嘀嗒的轻资产模式盈利确定性更高。
从营收结构上看:
2024年上半年,嘀嗒出行顺风车收入占比96.3%,同比增长4.1%。截至2024年6月30日,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服务,平台上拥有约1770万经过认证的私家车主,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7%,注册用户已达3.68亿。
如祺出行的收入主要有三块,网约车及Robotaxi等在内的出行服务收入为8.79亿元,技术服务”收入900万,车队销售及维修收入实现1.49亿元。
2024年上半年,如祺出行的订单量达到了4840万单,同比增长12.3%;日均订单量达到了26.67万单;平台注册乘客数至2024年6月末达到约338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56.5%。
说到底,在相同时空背景下,出现这样结果的核心原因是:
嘀嗒出行的墙更高,如祺出行的坑更深,同样是出行业务,嘀嗒出行的资产更轻,得益于轻资产模式支持,能持续保持强劲的持续性盈利能力,2024年上半年,嘀嗒出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0.37亿元,因此调整弹性更大,特别是在全球性经济周期下行背景下,这样的城墙依然发挥着价值中枢稳定器的关键作用。
相对而言,如祺出行网约车业务资产更重,当前环境下,减值幅度较大同时,剥离出表更为困难。
以嘀嗒和如祺为镜,看出行的未来趋势
根据第三方报告显示,在四轮车出行场景中,网约车依然是大头,顺风车市场份额约为1%,但预计未来几年,顺风车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在40%以上,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增量市场,不仅如此,顺风车也是时下属性赛道中,为数不多的可以快速实现盈利的业务,嘀嗒出行的业绩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Robotaxi可能是2024年IPO里最火热的赛道,而如祺出行头顶Robotaxi第一股看点同样十足。
自动驾驶这种需要大量场景落地的技术,Robotaxi是目前最佳的应用场景,同时,Robotaxi也是目前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赛道,这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投资机构的共识。
如祺出行作为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在Robotaxi赛道有明确商业化进展的出行平台,今年1月,如祺出行在深圳取得了Robotaxi载人示范应用资质,获准在深圳前海片区、宝安中心区、宝安机场片区、深圳湾及深圳湾口岸等区域开展Robotaxi载人示范应用,并于同月底获准在宝安区内提供收费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8月宣布获批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域开展Robotaxi路测,获得了不小的进展,有可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想象空间足够大。
作为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在Robotaxi赛道上也没有落下,根据业绩会来看,嘀嗒出行已经开始研究探索并布局无人robotaxi技术的应用。据财报,其研发开支达7420万元,同比增长29.4%,无人驾驶可以实现车主将空余座位共享给乘客,甚至在上下班期间将车辆租赁给平台进行商业运营,探索出出租车资源和无人驾驶技术相结合的新出行模式。
最后,从估值角度看,嘀嗒出行现在市值24亿左右,如祺出行44亿左右,在顺风车规模不断增长和Robotaxi赛道的催化下,这点估值显得有点不匹配了,这段时间企稳反弹或许就是价值回归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