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借东风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犹记得今年2月11日,阿里巴巴-SW (HK:9988)暂未纳入港股通,股价惊现“深V”。
人们担心的是,阿里千里迢迢回到香港,如果不能纳入港股通和恒指,那么仍然不能让最广大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不免遗憾。
今天,这两大遗憾之一解决了。
今天收盘后,恒生指数公司在官网上公布了进行的“恒生指数与国企指数应否纳入同股不同权与第二上市公司的咨询”(下称“恒指咨询”)的报告。此次咨询期起自2020年1月13日,截至3月13日,共收到52个机构58份回复。
咨询结果显示,91%的回复者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生指数,93%支持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恒生国企指数(下称“国指”)。同时,93%的结果支持第二上市公司纳入恒生指数,92%支持第二上市纳入国企指数。在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为计算权重,一股多票的股份将被视为非流通股份。
恒指通过了“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这两大类公司纳入指数。这意味着,阿里巴巴-SW即将在今年8月的指数调整中,被纳入恒指。纳入指数,意味着被动投资ETF基金可以对其进行跟踪了,而普通投资者只要买ETF就能分享阿里巴巴的投资价值。
美妙的事,皆大欢喜。港股这个市场终归是肯接受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并且肯把它们纳入指数了。不容易。
在我看来,这个结果虽然结果不出意外,今天阿里也很给面子地涨了3个点。但仿佛还是有哪里不太对。阿里这样在全世界走到哪里都远接高迎的公司,怎么想纳入恒指还要费这么大的劲?
如果把这个结果放在当今全球资本市场的环境下,人们不难发现,与港交所这几年大刀阔斧改革相比,恒生指数体系的升级迭代力度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即便如此,对于纳入阿里这样的想都不用想的事,恒生指数公司还做得犹犹豫豫,谨小慎微。
除此之外,恒生指数体系长期以来存在的2大核心问题,仿佛被人们长远地遗忘了,没有哪次指数咨询或调整中有所触及。而今天我在这里提出来。这应当是恒生指数体系未来改革的方向。提出问题是一回事,解决问题是另一回事。
首先,恒指中金融地产股成分过高的问题,没有解决。
熟悉A股的朋友知道A股有个以金融、地产、消费股为主的“漂亮50”指数——上证50。上证50被认为是A核心资产中的核心,而且特别是在在流动性收紧、资金报团取暖、甚至是避险时期往往表现突出。
但是人人都知道,上证50是窄基指数,不能代表A股大盘。能够代表A股大盘的,以前人们用上证综指,现在用沪深300。与此同时,当计算中小盘的时候,有中证500、中证1000;在计算创业板的时候,有创业板指。不排除以后还会有科创板指。不难看出,A股这一系列指数,构成了一个比较充分完善的指数空间(indexuniverse)。这对于投资者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标的,有很大的意义。
但是港股,我们都知道代表大盘的是恒生指数,而恒指是一个仅仅有50只成分股的窄基指数,与A股的上证50类似。所以,如果说恒指代表港股的大盘,那么就等于你承认港股就是一堆金融地产股;如果说恒指不能代表大盘,那么又没有一个宽基指数可以反映大盘。
因此,恒生指数代表金融和地产这个尴尬的事实,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仿佛被市场遗忘了,没有人理会。
·
其次,港股中科技股与新经济股的地位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知道港股这些年推行新政,取得了很大的成果,2018年4月推出“上市新规”,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这与港交所CEO李小加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可以看到的是,已经有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陆续地来香港上市,以小米、美团为代表。但是,他们无一例外不能纳入指数,而两年以来,恒指中的科技股,还是腾讯、舜宇、瑞声这“老三股”。
即便是今年8月,阿里纳入了,小米美团之流也渐渐纳入了,但恒指以金融和地产占绝大头的格局中短期内很难改变。而科技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在港股市场的地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说白了吧,恒生指数公司应该发布一条“恒生科技指数”,把这些同股不同权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都放进去,哪怕一开始成分股很少,但随着赴港上市的这类公司越来越多,这条指数会逐渐完善。
事实上,想要在道琼斯指数里面孵化一个纳斯达克指数出来,是不现实的。道琼斯就是道琼斯,纳斯达克就是纳斯达克。代表科技企业与代表金融地产传统工业的指数,是必须要分开的。
然而,我们在恒生指数体系里面,看到的是修修补补,是在一个金融地产占主体的指数里面,掺进去一些科技公司。恕我直言,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不伦不类,长期来看也会降低恒生指数的可投资价值。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一个港股市场到底是香港的股市,还是大中华区、亚太、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在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上,恒生作为港股市场唯一的指数编制体系,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
上世纪90年代著名的“李业广上述”开启了中国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篇章,称得上是香港股市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但从那之后,港股的改革的脚步就停下了,这一停就是20年,直到2018年“同股不同权”改革。
这次,恒指纳入同股不同权和第二上市,是一个可喜的变革。但是放眼全球,改革势必成为21世纪第三个十年各国发展的主旋律,而恒生指数体系的改革力度与步伐,仍然显得缓慢与滞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