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戚夜云)讯,疫情发生后,中国4.3亿家庭用户“禁足”,从一日三餐的米面粮油,到日常消费与工作,纷纷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上海市的家庭日常变为:父母一辈定了闹钟在叮咚买菜上抢绿叶蔬菜;学生在晓黑板直播课堂上互动;青年群体则为了刷弹幕挤爆B站服务器……
在线经济企业,在了疫情风口之上飞了起来。
为了鼓励以上企业为典型代表的在线经济,上海市政府今日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计划培育发展一批在线经济企业的新标杆。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说,“上海具备新经济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肥沃土壤,只要我们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多给一些阳光雨露,一定有助于新经济的加速发展,有利于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的茁壮成长。”
4个“100+”行动目标
《行动方案》明确了4个“100+”行动目标。集聚“100+”创新型企业,聚焦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三方面要求,加快培育100家以上高成长性创新企业,聚焦支持10家左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发展;推出“100+”应用场景,集聚用户流量,催化在线新经济发展;打造“100+”品牌产品,推动新产品先行先试,加快创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突破“100+”关键技术,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行动方案》梳理了12大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领域应用。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12个重点领域大致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无中生有”,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这些领域疫情发生前规模很小,或者说是基本没有,但疫情以来顺应广大市民对“无接触”生产生活的需求,催生了一批新的企业和新的模式。”
记者注意到,华平信息推出云视讯平台,共为近1000家政企单位提供云视讯服务;叮咚买菜、饿了么纷纷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订单量倍增;美团点评、富友等公司推出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
第二类为“有中启转”,将线下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徐汇中心医院疫情期间获得上海市首张公立互联网医院牌照。
第三类为“转中做大”,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
据了解,在线文娱出现井喷式增长,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30%和110%;又如,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实现100%焊接自动化,保障无人生产线始终“不掉线”。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稳定在5000万以上,同比增长60%。
“下一步将通过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固化应用场景,并在更多行业复制推广。同时,营造新经济营商环境方面,上海产业部门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探索建立“沙盒”监管等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优化在线新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刘平强调。
赠送生鲜电商一个春天
QuestMobile发布了《2020年到家经济发展研究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生鲜到家在春节后的一个月MAU接近7000万,去年同期为4400万,同时,日人均使用次数、时长增幅均在20%以上。
疫情期间的在线经济,上海企业发展最为瞩目为生鲜电商。一季度,上海市市生鲜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在疫情严重的2月份,主要生鲜电商平台每天订单有50万单。订单客单价由原来的40元增加到100元以上,有的电商平台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了127.5%。
赵圆圆是盒马新江湾门店的拣货员,因日行6万步被朋友戏称“每日马拉松”。她的工作职责是,将顾客的订单准确无误地从各个货架中选出、扫描、打包,最终顺利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全民“宅“家期间,赵圆圆步行总计超60万步,等于每天跑了1个马拉松。疫情期间盒马新江湾门店保持30%的增长,即使疫情好转后,线上订单依然保持增长,同时线下客流回升明显。
《行动方案》中12个重点领域包括生鲜电商零售板块,发展线上建设网上超市、智慧微菜场,线下发展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等智能营销新业态。
“《方案》提出要积极拓展生鲜电商零售业态,这对推动传统零售业数字化升级有着积极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更多大型商超可尝试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方式挖掘消费潜力,如杨浦大润发店日线上销量已达4000多单,新增超万名年轻新顾客。
无接触配送如何落地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高亮了“无接触”配送领域的发展。相比较于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千亿市场,“无接触”配送领域似乎切入口较小,上海如何讲述在线经济的好故事?
太古汇的智能取餐柜,是饿了么在疫情期间投入使用的第一个智能取餐柜,其具备的物理保温和自动消毒的功能能精准破解消费者的需求。为了应对特殊情况,研发人员紧急开发出智能取餐柜的远程维护功能。
饿了么相关人员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饿了么已在上海静安区太古汇投放多组智能取餐柜进行试点,长期规划将在医院、学校、CBD等办公地区进行布局,未来计划将在三年内投放3000个这样的智能取餐柜,将推广至全国20个城市。”
饿了么在无接触配送的尝试,还包括“共享开放柜口”以及智能送餐机器人。3月上旬,饿了么和菜鸟驿站在上海试点“共享开放柜口”服务,打通了普通快递与即时配送之间的“那堵墙”。智能送餐机器人在浙江温州多个隔离点进行试点,实现了防疫期间“最后100米”的无接触配送,减少医护工作人员负担,避免人员聚集、交叉感染。
无接触配送,是疫情带来的“疫”外产物,它作为重点领域发展的醉翁之意,是在于解决在线经济重要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推动零售、医疗、餐饮等行业应用无人配送,支持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发展无人驾驶运载工具。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等媒体介绍,“目前,生鲜电商企业已在全市近1600个社区安装完成共享货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无人配送在零售、餐饮、酒店、产业园区等广泛应用。在社区推广快递自提点,支持企业在高校、医院、商务楼宇等实施智能取餐柜试点,推广无接触式共享货架试点范围。”
不仅如此,上海还将鼓励发展智慧零售终端。“在本市已有3万组智能快件箱基础上,推广智能快件箱在社区、高校、地铁站周边等末端节点布局的使用,以及推动智能售货机、智慧微菜场、无人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