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实习记者 高萍)讯,安全发展底线需牢守。11月26日,国务院参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上表示,要使金融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持续发挥作用,必须以审慎、日益完善的监管为前提。
后疫情时期,如何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在11月26日召开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上,王兆星对此给出了几点建议。同时,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克穆指出,需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核心位置,量入为出,不搞无底洞工程。
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海外机构布局和业务不断的优化和拓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末,已经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近80家一级机构。但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合作、资金融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
疫情下境外项目还款压力增大 资本市场波动加剧
不可否认,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给金融合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在王兆星看来,这些影响首先表现在境外项目还款压力增大。王兆星称,部分发展中国家提出缓债、免债诉求。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各国企业项目规划施工延后,超支压力加大。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新型经济体面临本国货币贬值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打击,债务违约风险明显上升。
“‘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王兆星进而表示,受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已经采取边境封闭,限制出入境增措施,部分境外项目和走出去企业面临工期延误和停工停产的风险,项目建设受到影响影响,大部分海外项目推动明显变慢,商务谈判项目困难进一步加大。
这场疫情还造成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金融市场振荡不利于资金的融通。王兆星指出,疫情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振荡,欧美主要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和资金融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严重贬值,国际贸易投资活动明显收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资流入减缓,资金供应受到影响。
另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流动性风险出现。“因为沿线国家很多都是属于靠大宗商品、原材料、原油出口来维持其财政能力,大宗商品、原油价格波动,都会影响这些国家的流动性的稳定以及清偿的能力。”王兆星如是表示。
牢守安全发展底线 注重项目可行性、风险可控
后疫情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备受关注。
除需牢守安全发展底线,严控投资风险,王兆星还表示,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一带一路”的网络布局,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一带一路”国家机构发展业务,深化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效率。”
“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密切跟踪全球疫情形式,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精准金融服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协助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王兆星指出。
王兆星进一步表示,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是我们总的方向和目标,人民币区域化是国际化重要的推手,推动人民币为中心的区域化的新格局。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主权人民币债券,也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过程。”王兆星如是表示。
此外,要注重统筹海外的金融管理、债权管理,进一步优化我国债权的海外布局,加强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地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金融业应该在建立服务‘一带一路’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方面,发挥充分的作用。”李克穆在会上指出。
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业的作用,李克穆认为,要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思路着眼。李克穆提出一保障二核心三根基观点。其中,以合理规划为保障。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发展思路要完善清晰、合理,具备可行性。另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核心位置,量入为出,不搞无底洞工程。此外,以合作共赢为根基。
李克穆并强调,金融业应该在建立服务“一带一路”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金融业尤其需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注重风险可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资金支持才有可能可持续,项目才有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使金融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持续的发挥作用,必须以审慎的、日益完善的监管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