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认真投资!InvestingPro五折优惠,迈出成功投资的第一步!领取优惠

中信证券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趋势展望: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发布时间 2025-1-6 13:40
更新时间 2025-1-6 14:05
© Reuters.  中信证券2025年医疗健康产业趋势展望: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SSEC
-
600015
-
600547
-
600863
-
600999
-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随着2024年底第十批国家集采药品名单的出炉,过去影响医疗健康产业板块估值的最大因素集采影响已经淡去。在真正的后集采时代,优秀的产品力和创新力是驱动优秀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展望2025年,反腐深化及常态化后,产业深化变革必然带来医药整体的商业模式大幅变革以及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该行推出医疗健康产业十四大展望,建议围绕以下思路和方向进行布局。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展望一:AI制药有望在政策催化和逻辑验证上逐步兑现,AI医疗院端大模型加速落地开启新纪元

医疗AI发展迅速,应用广泛。AI+医药领域,政策端鼓励AI小分子/大分子平台和模型建设,同时产业端英矽智能全球首款由AI发现靶标并进行药物设计的药物ISM001-055在临床IIa期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潜在疗效,2025年该行预计Recursion两款新药REC-994和REC-617的临床II期有效性数据有望读出,AI在难成药靶标药物发现及新靶标发现上的价值有望实现验证。

AI+医疗领域目前产业发展趋势明确,算力是基础,模型是核心,真实数据反馈是模型进步的驱动力。由于壁垒极高,我国医学AI产品稀少,已经实现商业化的AI产品供应商先发优势明显。该行预计,珍贵的院内数据有助于产品更新迭代,行业进入集中度提升期,头部制药和器械企业、商业企业和药店将进一步加深护城河,在百亿级别院内市场快速提高市占率。

展望二:创新药出海交易“量质提升”趋势预计将持续,更多早期管线价值被发掘的同时,NewCo模式有望得到进一步估值认可

2023年是中国创新药资产出海交易爆发的元年,而从数量和交易金额来看,2024年相比2023年又有明显提升——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引自微信公众号“空之客”),2024年的交易数量为45起(2023年为38起),而2024年平均首付款金额达到2.38亿美元(2023年为1.32亿美元);总交易金额中,中国资产的占比已达到30%左右,并且从ADC继续扩展到TCE、VEGF/PD(L)1、GLP1等更多赛道。

而2024年5月,恒瑞GLP-1产品组合授权给Hercules,开启了国产创新药通过NewCo模式出海的热潮。此后,康诺亚两款自免双抗、嘉和生物CD3/CD20双抗等陆续通过NewCo模式出海,预计2025年这种模式仍将维持热度。

在更多早期资产(临床1期及以前阶段,多个首付款近1亿美金的deal达成)价值被发掘的同时(早期管线交易潜力体现,创新药资产估值阶段前移),该行预计NewCo模式的价值/估值会得到进一步认可(NewCo管线的进展,享受全球化权益估值)。

展望三:全球创新药资产角度,该行在2025年重点关注

GLP-1的升级迭代、TCE在自免和实体瘤领域的开发进展、PROTAC/分子胶的POC(概念验证)数据、自免领域的长效化/口服化需求、肿瘤免疫治疗的升级等方向。

GLP-1:口服+长效化+减脂增肌成为重要迭代方向。口服在依从性、复方制剂开发上有着明显优势;长效化是慢病领域重要迭代方向,有望往月制剂、甚至季度制剂迭代;根据Biohaven官网数据,当前减重有40%比例肌肉流失,减脂增肌成为研发重点;

TCE:自免有望成为开发主线,实体瘤靶点不断丰富。TCE作为B细胞清林疗法,在所有B细胞疾病上,均具备开发潜力,2024年以来,海外MNC积极BD引进TCE开发自免疾病;在实体瘤上,DLL3、PSMA、STEAP1靶点相关TCE已经展现积极数据,有望带来革命性疗效提升;

PROTAC/分子胶:赛道正拨云见日,多个靶点有望迎来POC数据。2024年以来,以BTK、ER、AR等靶点的PROTAC临床早期展现出积极数据,2025年IRAK4、STAT6、VAV1等靶点PROTAC/分子胶亦有望读出数据。

自免领域仍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长效化、口服化是重要发展趋势。自免领域患者众多、市场广阔,涌现出如司库奇尤单抗、度普利尤单抗等重磅品种。然而自免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发病类型众多,仍然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

第一是长效化需求,上述的两款产品分别需要每4周及每2周注射一次。目前,银屑病领域IL-23 p19单抗可以每12周注射一次且疗效优异,强生的古塞奇尤单抗和艾伯维的瑞莎珠单抗在全球持续快速放量,信达生物有望在今年上市首个国产IL-23 p19单抗。特应性皮炎更新一代的药物正在持续研发中,如强生、辉瑞以及国内药企康诺亚均在开发多靶点的新型生物制剂,有望将给药周期延长到3个月甚至半年。

第二是口服化需求,口服药物在依从性、便利性、安全性方面比注射药物更具优势,因此兼具有效性的口服药物将会是自免领域的重要增量空间。武田公司预测口服药物在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创新药中的占比将从2023年的16%,上升到2033年的33%。口服IL-17、口服IL-23、TYK2、SIP1等自免领域新型口服药物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展望四:生命科学上游及CXO行业有望迎来大环境的复苏和逐渐回暖

受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下滑的影响,2024年生命科学上游及CXO行业表现偏弱。但是:

1)进入2025年后美国国会换届,生物安全法案需重新推进,且当下文本对中国企业的实际影响较小;

2)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已出现回暖迹象;

3)国内创新药对海外BD频出,成为新的研发资金来源;

4)国内政策频出支持真创新:2024年7月5日,《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审议通过,北京、上海、苏州也相继推出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

5)减肥药、ADC等新分子领域研发热情高涨,有望带动产业链持续获益。整体来看,在投融资回暖+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国内外创新药整体的研发热情有望逐步回暖,而部分细分领域将保持高景气,生命科学上游及CXO行业有望迎来行业拐点。

展望五:IO疗法市场巨大,升级换代需求广阔

肿瘤免疫治疗(IO)是目前众多实体瘤如驱动基因阴性肺癌、胃癌、食管癌等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PD-1单抗单药响应率低,患者生存期较短,存在用药后耐药等仍有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新一代免疫治疗品种,如免疫双抗(如PD-1/VEGF、PD-1/CTLA-4、PD-1/TIGIT等)、细胞因子等免疫激动剂(IL-2、IL-15等)、针对巨噬细胞(CD47等)等其他免疫细胞疗法快速发展,已涌现出多个重磅出海交易,未来升级替代潜力巨大。

展望六:市值管理强化落地,国企改革高质发展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得到极大改进和加强,同时医药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中药、血制品与流通板块。该行预计,央国企实施的产业并购将引领下一次并购热潮,促使企业聚焦主业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率。该行预计,股权激励、股票回购、加大分红将逐渐成为央国企传递信心、稳定预期、维护市值的有效手段。该行预计,市值管理下的国企改革将更加强化正向激励,以市值管理为导向的降本增效、高管变更、业务重塑、营销改革等将极大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展望七:生育支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全产业链发展可期

2024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将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殖保健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保健等生育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等。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有 27 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该行预计2025年生育配套支持政策有望持续出台,后续生育配套政策逐步落实,预计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具备量价齐升空间,同时儿科、产科医疗需求有望显著提升,民营优秀企业凭借区域布局及营销方式灵活、品牌力突出等优势有望扩大份额。

展望八:医疗器械出海转型升级,海外建厂成为行业趋势

长期来看,中国医疗器械出海行稳致远,中国企业拥有明显成本优势、产能优势,在越来越多的品种上已经成为海外巨头的重要供应商,内窥镜、家用呼吸机、低值耗材等代表性产品已经逐步进入出海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此外在软镜耗材等品种上,国产企业已经实现了追赶超越,正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步建立自有品牌和渠道。国产医疗器械一步一脚印,走向出海转型升级之路,国产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制造优势凸显,国产设备在高端领域竞争力显著提升,持续打破外资垄断。

依托工程师红利和产业链上游完善,中国制造优势凸显,性能好、价格优,全球成本竞争优势助力国产企业探索国际化星辰大海。短期来看,特朗普上台后潜在的关税风险会对国产医疗器械出海造成扰动。同时该行注意到,供应链安全始终是海外巨头的关注重点,海外巨头倾向于多供应商,且产能最好分散全球。出于规避关税和增强供应链稳定性的考虑,国产医疗器械厂商正在大规模海外建厂,热门建厂地点多为东南亚、墨西哥、非洲等,该行预计2025—2026年国产器械海外工厂将密集建成投产,成为对冲美国关税风险的有效手段。

展望九:国产器械创新产品进入收获期

该行预计,大量国产me-better创新产品有望获批上市,脉冲消融系统、颅内自膨载药支架、血流导向装置、新一代主动脉支架等重磅产品值得期待,并将推动电生理、神经、外周等领域加速渗透普及和进口替代。

展望十:随着消费刺激政策持续出台,消费医疗板块有望恢复快速增长,消费医疗板块有望进入上行周期

展望十一:医疗设备国内以旧换新步入落地阶段

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批复高峰已过,采购意向频发,预计2025年国内将步入落地阶段。2025年有望迎来新一轮设备更新补贴。

展望十二:商业健康险大势所趋,医疗健康估值体系有望重塑

基本医保是我国卫生支出主要来源,当前面临结构性压力,收入缺口亟待解决。商保发展是破局之道,此前发展相对缓慢的核心原因在于流行病学数据可得性不足导致保险产品缺乏创新。

当前多因素催化行业边际加速发展:政府主导、医保局支持下,数据端口打开有望进一步提升保险精算精准度,医保商保一站式支付有望进一步降低中间费用。类比德国&日本,降低个人支付占比是未来发展趋势,该行预测2030年商业健康险有望为医疗健康产业贡献3000亿增量支付额;长期有望复制美国路径,贡献万亿级支付额。

展望十三: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关注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及医生薪酬制度改革

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印发DRG/DIP2.0版分组方案,该版本更精细、更准确,方案新增特例单议和除外机制,更加突出药物经济学性,医保支付改革进入新阶段。2024年,国家卫健委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将依据公益性原则,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的比例,适度调整灵活收入和奖金的比例,以确保薪酬制度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薪酬改革将一改过去绩效为王的考核体系,科室之间、不同医院之间的薪酬差异将会减小,利于基层发展和分级诊疗。

展望十四:营销持续规范化,CSO行业乘势扩张

行业监管趋严后,MNC企业纷纷寻求国内合作机会,以求外化风险,上海医药、九州通、百洋医药等公司积极开展相关合作,CSO业务体量持续扩大;另外国内外药企公司营销模式转型,利好专业医生平台的数字医药营销业务发展;国内创新药即将迎来上市高峰,中小创新药企商业化需求增加。双因共振,CSO行业有望进入快速扩张期。

投资策略:建议围绕医疗健康产业十四大展望进行布局,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创新突破:围绕“创新/爆款产品”取得突破,已经进入多元化回报期的真创新企业;

二、医药制造出海:强化走出国内竞争的新增长空间模式的破卷企业,尤其是前期已经积极布局,陆续取得突破/即将取得突破的生物药/制剂/原料出口企业,以及优秀的医疗装备出口企业;

三、集采放量:甄选集采后时代的赢家,洗牌加速下市场份额/国产替代明显提升的龙头企业;

四、复苏回转:行业去库存周期结束,结合产品刚需性,有望迎来量价拐点的上游原料等底部行业;

五、宏观政策边际变化和催化:在地方债、老龄化等宏观背景下,自上而下的宏观政策也正时俱进。政策的边际变化将催生投资机会,其中医药行业内,该行建议关注国改、并购化债、生育等方面。在目前监管大力鼓励并购和重组整合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和细分赛道众多,2025年也会围绕行业热点产生大量的重组并购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风险因素:带量采购风险;一级市场生物制药企业融资热度下降风险;高值耗材降价力度和集采进度超预期风险;创新药临床研发失败风险;医疗服务医保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