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31日讯(记者 陈俊兰)受非银流动性充裕及市场收益率不断下降的影响,券商今年以来发债也呈现节节走低的态势。
据Wind数据,截至7月30日,64家券商合计发行321只债券,发债规模累计5641.1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0.36%。其中,有18家券商的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招商证券的发债规模最大,为585亿元。
从票面利率来看,券商发行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为2.54%,其中票面利率最高的是大同证券的“24大同C1”,票面利率为5.60%,票面利率最低的是中金公司的短期融资券“24中金公司CP003”,仅为1.83%。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3家券商发行债券的申请注册生效,合计拟发债规模为3261亿元,拟发债总规模同比下滑28.57%。
券商年内发债规模超5500亿元
尽管发行债券仍是券商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券商发债的数量与融资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据Wind数据,截至7月30日,64家券商共发行321只债券,发债规模合计5641.17亿元,分别下滑73.79%、30.36%。
具体来看,招商证券的发债规模最大,合计58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3.94%。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发债数量来看,招商证券的发债数量也最多,为22只。另外还有4家券商发债规模超过300亿元,分别是广发证券(389亿元)、银河证券(35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347亿元)、国信证券(344亿元)。5家券商发债规模合计2015亿元,占比35.72%。
以发债数量来看,除前述招商证券外,还有8家券商发债数量超过10只,分别是广发证券(16只)、国信证券(16只)、中信建投证券(15只)、国元证券(15只)、银河证券(14只)、东方财富证券(14只)、东吴证券(12只)及长城证券(12只)。
如果按照发债规模的增幅来看,部分中小券商的表现亮眼,如华金证券发债规模激增至640%,此外增速较大的券商还包括开源证券(450%)、山西证券(250%)、方正证券(202.08%)国新证券(200%),当然这或与此前发债规模基数较小有关。
券商发债票面利率普遍低于3%
据Wind数据,从融资票面利率来看,今年券商发行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为2.54%,而去年同期券商发行债券的平均票面利率为3.21%。
发债数量前三的券商中,只有广发证券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超过了3%。具体来看,招商证券今年共发行了22只债券,但债券发行票面利率均低于3%,平均为2.19%,最高为2.77%。广发证券今年共发行了16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2.38%,其中有1只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3.15%,1只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3.07%。银河证券今年共发行了14只债券,平均票面利率为2.27%,最高为2.84%,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也都低于3%。
通过上述例子,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券商发行债券的期限或是影响票面利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中信证券为例,中信证券1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53%,2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8%,3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74%,5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84%和3.01%,1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9%。
根据目前券商已经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来看,其中票面利率最高的是大同证券的3年期“24大同C1”,票面利率为5.60%,最低的是中金公司“24中金公司CP003”,票面利率为1.83%,而这只债券的期限也仅为3个月。
券商已获批发债规模同比下降近三成
尽管在市场票面利率较低时发行债券,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低票面利率环境下,借钱用于自营等业务,并不一定能覆盖融资成本,因此今年以来券商已获批的发债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3家券商获批发行债券,合计拟发债规模为3261亿元,发债总规模同比下滑28.57%。已获批发债券的情况也进一步印证了券商债券融资市场的降温趋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获批发债的券商中,中小券商占据了更多席位,而华安证券、南京证券更是两次获批。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则以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为主,这些大型券商的获批发债次数多为2到3次。
其中,有10家券商单次获批发债规模达到200亿元,分别是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广发证券、申万宏源证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证券。
从发行目的来看,多家券商在募集说明书中提及“补充流动资金”“保证营运资金供应”等目的。如西部证券在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书中表示,公司的经营模式正由传统的通道驱动、市场驱动模式向资本驱动和专业驱动模式转变,并努力减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势必将加大对业务的投入。扩大主营优势业务及创新业务的业务规模,将存在较大资金投资需求。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到期有息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以保证上述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顺利实施。国信证券也曾在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中提到,债券所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即将到期兑付的公司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