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获滴滴、腾讯、阿里青睐,“车来了”驶向港交所

发布时间 2024-6-20 16:20
更新时间 2024-6-20 16:37
获滴滴、腾讯、阿里青睐,“车来了”驶向港交所
BABA
-
DIDIY
-

作者:赵文娟

在滴滴、腾讯、阿里等资本助力下,国内实时公交信息平台“车来了”递表香港主板市场。

曾一度被雷军、滴滴、阿里看好的“车来了”即将迈入港股IPO。 

5月31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国内实时公交信息平台“车来了”的母公司MetaLightInc.(下称 “元光科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成立至今,元光科技获得过多轮融资,背后投资阵容豪华,滴滴、腾讯、阿里巴巴以及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等都曾下重注看好,但 在其IPO前夕,顺为资本在2024年1月完全退出了公司股东行列,阿里巴巴和滴滴也分别减持部分股权,公司创始人邵凌霜也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起诉退出公司管理层。

雷军退出 阿里、滴滴减持

历史可追溯至2010年,彼时的邵凌霜先是创立了武汉元光作为主要经营实体,即公司前身,并专注于利用时序数据(即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来发现及预测分析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模式及波动特征。依托于此技术,2013年,公司推出“车来了”移动App,通过分析交通部门授权的GPS数据、用户查询记录和搜索历史,以及公交和用户的数据汇总,“车来了”能提供实时的公交时刻表及准确预计的车辆到达时间,由此培养了庞大而活跃的用户群。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拥有超过2.64亿的用户基数,地域范围扩展至全中国近450个城市及乡镇,被称为国内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 这一庞大用户群体和广泛的市场覆盖,使得其在智能交通服务领域具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在用户基数快速壮大的同时,“车来了”吸引了很多明星资本注资。 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滴滴等行业巨头,顺为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都曾对这一创业项目投下了信任票。 

招股书披露,2015年5月,武汉元光完成A1轮融资后,“阿里巴巴中国”持有21.31%股权;雷军持股51%的北京顺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顺为”)持有11.97%股权;北京顺为彼时持股50%的武汉光谷咖啡创投有限公司(以下称“光谷创投”,现由北京顺为持股47.5%)持有3%股权。 

2015年5月21日,元光科技正式成立,为将武汉元光的股权结构反映至元光科技层面,武汉元光当时股东的境外关联公司出面持股。由此,在同年的9月至10月,公司进行了B轮融资,其中,北京顺为的境外联属公司Power Sailor认购了1227.51万股元光科技B轮种子优先股,持股14%;“阿里巴巴投资”持有13.70%的A轮优先股、6.23%的A-1轮优先股、4.33%的B轮优先股,共计持有元光科技24.26%股份。 直至IPO前夕,元光科技和武汉元光的股权架构仍在变动。 

公司创始人邵凌霜于2017年被起诉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缓期执行完毕后,法院宣布不再对被告执行原先的监禁判决。之后,邵凌霜辞任了公司首席执行官及董事职位,以及集团所有主要实体的首席执行官、董事职务。

在案发之前,Power Sailor进行了几次股权转让。招股书显示,2016年1月4日,Power Sailor向Honghe Venture Fund转让了50.26万股,变现了20.68万美元。2016年1月29日,Power Sailor又向滴滴全资附属公司Cheering Venture转让了86.18万股普通股及786.56万股优先股,合计变现566.85万美元。 

元光科技递表前的一个多月,即2024年4月29日,Power Sailor又转让了其持有的元光科技剩余全部股权215.24万股优先股,合计变现172.19万美元,至此完全退出元光科技股东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递表前除了Power Sailor退出元光科技,阿里巴巴和滴滴对其也有一定减持。

2023年12月,“阿里巴巴投资”和滴滴全资持有的“Cheering Venture”与元光科技也订立了股份回购协议。根据协议,元光科技以总代价1500万元向“阿里巴巴投资”购回773.78万股,以总代价167万美元向Cheering Venture购回196.70万股。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滴滴持有元光科技18.11%的股份,为最大外部投资方,阿里亦持有公司超10.46%的股份。

股东的频繁退出,让元光科技承担了不少资金压力。 招股书显示,2019年完成B1轮融资后,报告期内公司也未再获得新的融资。截至2023年末,元光科技拥有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000万元,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551.1万元。 

收入来源单一化

自2010年成立以来,元光科技可谓万众瞩目, 阿里巴巴更是在公司A1轮融资阶段便已加入,陪跑十多年,足见资本对其价值充满信心。 

招股书显示,按2023年收入计,元光科技在中国公交行业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三,当年营收达1.75亿元。

具体来看,元光科技主要通过提供移动广告服务及数据技术服务产生收入,其中,无论从知名度还是营收贡献等各个维度看, “车来了”的广告收入都是元光科技的核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积累用户超2.64亿,平均月活跃用户约2530万。 

“如此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群创造了大量的广告机会。我们主要通过数字广告变现,与程序化广告平台合作,将广告主联系起来”,“车来了”表示。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移动广告服务分别达1.56亿元、1.15亿元、1.68亿元,占同期营收的95.6%、85.2%、96.2%。这一比重强调了“车来了”对广告收入的重度依赖。

和其他工具化应用一样,“车来了”也提供会员服务,会员可屏蔽“车来了”内的大部分广告,会员费可按月、季、年收取。“来自会员费的收入甚微”,“车来了”在招股书中表示。 

不仅如此, 元光科技自身营销上也砸下重金。 报告期内,元光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354.6万元、2765.3万元、3344.6万元。其中,其用于广告及推广开支分别为1726.2万元、1401.9万元、1948.4万元。其中 2021年、2022年元光科技的销售开支均高于研发开支。

图1  报告期内销售开支明细情况

截图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元光科技分别录得负债净额2.1亿元、2.62亿元、2.66亿元,主要是由于同期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结余分别为3.29亿元、3.9亿元、4.03亿元,并进一步 增至2024年3月31日的4.37亿元,该数值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估值增加。 

与此同时, 过去三年,元光科技盈利波动较大 ,公司营收分别为1.63亿元、1.35亿元、1.7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4420万元、980万元、465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75.1%、73.0%、76.3%。其中, 2022年营收和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滑17.18%、77.83%。

图2 元光科技综合损益表概要

截图来源:招股书 

不仅如此,截至2024年3月31日,元光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349.8万元。而同期,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有4000万元,此外,还有453.6万元的应付账款、2527.1万元的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也就是说, 其在手现金根本无法覆盖短期负债。

图3 报告期内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情况

截图来源:招股书 

打造新业绩增长点

根据灼识咨询提供的数据, 元光科技所处的时序数据服务市场规模持续上涨 ,由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109亿元增至2023年的319亿元,主要参与者包括时序数据库服务提供商、分析软件提供商、基于场景的服务提供商及终端应用程序提供商。 

从竞争格局来看, 在公交领域,按2023年时序数据服务收益计算,元光科技以1.75亿元的营收排在国内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第三位市场份额10.2% , 排名第一、第二名的是综合类平台 ,向用户提供数字地图、导航及本地生活服务,收益分别是3.25亿元、1.88亿元,对应市场份额分别是19%、11%。参考苹果应用商店排名,导航类免费应用排名前三名依次是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腾讯地图,以上三类应用不仅可向用户提供公交信息实时查询服务,还提供网约车、本地生活等服务。 

城镇覆盖率方面。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车来了”覆盖264个城市,在中国五大实时公交信息平台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三的城市覆盖数分别是254个、229个。 

元光科技还在不断探索数据分析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扩大产品组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招股书显示,公司利用其在公交领域的成功经验,将数据分析产品范围扩展至如为电力交易方提供策略指导以实现盈利能力最大化,为共享电单车运营商提供超载事件识别,以确保电单车的使用符合法规要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