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各大市场被低估的宝藏股立即进入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离岸市场首次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在岸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超3万亿

发布时间 2024-1-25 18:42
更新时间 2024-1-25 19:08
© Reuters.  人民币国际化再进一步,离岸市场首次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在岸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超3万亿
USD/CNY
-
0688
-
0941
-
1800
-

财联社1月25日讯(编辑 李响)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取得长足进步,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规模不断提升,其对于流动性与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推出六项政策举措,简称“三联通、三便利” 深化措施,其中第一个“联通”目标便是债券通下“北向通”的人民币债券抵押。

这是央行首次在离岸市场确立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当前中国债券市场存量约为157万亿元,境外投资者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在岸债券规模已超3万亿元。通过扩大抵押品种,有利于促进和提升境外机构持债意愿,进一步增强中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为境内债券成为全球广泛接受的合资格抵押品奠定基础,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人民币债券抵押品种扩大,利好银行流动性管理,增强购债吸引力

据财联社梳理,人民币债券抵押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的人民币债券抵押品名单起始于2016年6月2日,由香港金管局将中央财政部在伦敦发行的三年期人民币债券纳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的合资格抵押品名单,不过彼时由于境内债券离岸应用场景较少,合资格抵押品种仅限于中央境外发行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

随着债券通“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开通,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内地金融市场迎来新阶段,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规模急速扩大,境内债券应用场景逐步增多。2018年9月21日,香港金管局将合资格抵押品名单扩大至包括由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票据。此后,在“北向通”推出4周年之际,债券通“南向通”于2021年9月24日正式上线,设立了内地机构投资者投资于香港债券市场的机制安排。

与此同时,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2023年5月15日,“北向互换通”正式启动,为境外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管理在岸人民币债券利率风险的交易通道,赋予投资者较高的交易灵活度。一系列金融工具落地,标志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资本市场交易的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

进入2024年后,在央行和香港金管局的统筹安排下,人民币债券抵押进入新的阶段。继2018年9月人民币债券抵押名单扩容后,此次“三联通、三便利”六项政策举措中的第一条“联通”便是将合格担保品名单再次扩大到财政部以及政策性银行在岸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此措施将在2月26日正式生效。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将以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作为试点,境外合格投资机构可向香港金管局抵押名单内的合格债券,进而从香港金融管理局获得人民币日间、隔夜、1日、7日流动性支持。按照金管局目前的安排,单一机构或单一债券作为担保品的规模并无硬性规定。据了解,目前该类既是债券通“北向通”投资者又参与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约有50家。

余伟文表示,未来香港金管局的工作重点,是为持仓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包括作为担保品冲抵互换通清算保证金,左右担保品参与未来推出的回购通,以及作为担保品用于香港未来推出的国债期货保证金等,同时便利国际投资者盘活持仓,灵活管理流动性,以提升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在岸债券的吸引力。

某业内专家对财联社表示,这个时间点扩大抵押名单品种是经过审慎考虑的。因为债券抵押品涉及到融资,进而涉及到跨境资金流动,对汇率将造成较大波动,因此央行会逐步有序的推动开放。在开放品种方面,首先会是现券品种,鼓励境外机构买入,然后通过衍生品去管理现券风险,最后是回购。在整个应用场景中,均可能涉及到资金外流,因而需要审慎考虑后再推动。

业内人士另认为,此举还有利于改善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间接支持境外投资人购买债券。

据财联社了解,香港金管局对银行的流动性管理(LMR)有各类相关的指标。其中在流动性最低要求方面,第二类机构(即有限制牌照银行)的LMR最低为25%,同时对于日间及隔夜资金额度的上限亦有规定,不能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某股份行香港分行金融市场人士对财联社表示,目前适用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场景的只有银行,不过一般来说大行手上都握有一定规模的人民币债券头寸,本身并不太缺抵押品,这一政策或更有利于中小银行。该人士还表示,如果把债券通这些合资格债券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分子,在期限匹配的诉求下,可间接促进银行增持这些债券的意愿。

高达78.47%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北向通”参与境内债券市场

据了解,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存量约为157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市场从来不缺乏关注。

目前境外投资者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布局国内债券市场的方式主要有3种,包括直投模式(CIBM Direct)、债券通“北向通”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等渠道。

相对另外两种渠道而言,债券通取消了前期CIBM等耗时较长的结算代理协议,由交易中心/结算代理人等作为备案机构向央行上海总部提交材料,且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流程大大缩减。

与此同时,在多级托管模式下,境外投资者只需成为香港CMU成员(即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成员),通过CMU系统“一点接入”境内债券市场,香港金管局作为名义持有人参与境内的债券市场,较为便利。

渣打银行香港、台湾及大湾区金融市场部主管曾继志表示,通过扩大债券通下“北向通”的人民币债券抵押品种这项新举措,能让海外机构利用债券通持有的优质债券作为香港公开市场操作的质押品,增加债券通债券的使用场景,让债券持有人可以灵活运用债券工具作投资用途的同时,发挥流动性管理的功用。

据民生银行金融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刚统计,截至2023年末,共有1124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通过债券通“北向通”模式进入内地市场的境外机构就高达882家,占比高达78.47%。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3.7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7%。

杨刚表示,自2023年以来,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仅2023年全年,境外机构累计增持人民币债券约2817亿元,日均交投量超过400亿元,较2022年上升近25%。国际投资者持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在岸债券规模已超3万亿人民币。

曾继志表示,扩大人民币债券抵押品种是吸引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债券作为质押品的里程碑,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