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财联社·摩根资管“上海之巅”同业交流会圆满落幕,共为2024财富管理发展破题

发布时间 2024-1-16 13:13
更新时间 2024-1-16 13:35
财联社·摩根资管“上海之巅”同业交流会圆满落幕,共为2024财富管理发展破题
SSEC
-
CSI300
-

财联社1月16日讯(记者 闫军)居民财富从银行端向非银行端转移,券商、基金能否“接得住”?机遇之下,挑战也在加码,公募费率改革进程大半,又将如何影响券商、基金的合作生态?

1月12日,财联社与外商独资公募摩根资产管理共同举办的“财联未来·巅峰对话”证券业财富管理联盟同业交流会圆满落幕。五十多位券商高管与行业专家相聚一堂,站在2024年岁首,共同探讨了当前行业的关切话题。

以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带动实践的经验与发现。与会嘉宾表示,这场活动深度讨论,将为今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带来启发。

摩根资管中国总经理王琼慧:本土化方向不变,全球视野将成加分项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总经理王琼慧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前身为上投摩根基金,早在2004年成立,在2023年完成摩根全资批复后更名为摩根资产管理,在迎来成立20周年的今年,摩根资产管理致力于打造最本土化的全球基金公司。

“目前我们六大产品条线的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都是过去近20年积累的具备本土经验、受到本地认可的投资人才。”王琼慧表示,去年公司也开始了“筑巢引凤,聚才引智”的人才战略,希望在投研、营销、服务方面引进各个条线的国内高端人才,建立非常优秀的国内人才梯队。

此外,王琼慧表示,外商全资后的摩根资管本土化方向不会变,变化的是将更好融入摩根集团,获得股东方全球布局、投研条线的支持,这是最大的加分项。

摩根资管发布了最新的《长期资本市场假设》年度报告,其中提到,A股在未来10-15年,依然是能够提供相对高的本地回报率的市场之一。

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财联社多种形式将持续赋能券商财富发展

作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历程上的观察者与记录者,财联社积极推动行业发展与进步,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表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日渐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同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财联社积极推进行业进步与发展,创新服务形式,赋能机构。

从公募行业来看,2023年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达到27万亿,超过了银行理财,占据了居民财富管理的C位。刘兴祥表示,公募基金的发展更加专业化和平台化。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ETF投资大放异彩整体管理规模突破2万亿。此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财富管理更加国际化。截至目前,国内外商基金投资公司已经到了9家。同时国内的券商投资基金也纷纷走出去,落实海外发展,发行海外市场。(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但与此同时,基金产品规模增加、数量增多的同时,投顾服务是一大短板,市场行情不佳加剧了投资者的持有体验,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到第二阶段,公募基金和券商的合作生态迎来了一次变革,这为财富管理转型升级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和机遇,希望听到与会嘉宾为行业的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在为机构提供赋能上,刘兴祥表示,一直以来,财联社凭借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和内容传播能力,为资管行业提供强大的媒体传播矩阵。同时,也在创新各种形式为机构提供赋能。2023年7月份,财联社在宁波举行了财富管理大会,会上成立了最大的民间财富管理的组织,券商财富管理联盟,首批68家券商参加。今年的券商财富管理联盟会议将在5月举行,筛选出优秀组织与个人进行嘉奖。此外,围绕着ETF,财联社也率先提出ETF生态圈概念,通过多场活动为行业提供业务交流与思想碰撞的机会与舞台。

主题演讲一:美联储降息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号

沪深300指数连续三年收绿,2024年的开年,市场乐观情绪不足,这在专业投资机构看来,当前A股整体估值都很便宜了,当下的悲观情绪有些过头。

与会嘉宾表示,立足当下整个市场,美联储开启降息是一个重要信号。有嘉宾表示,尽管降息节奏是在今年一季度末还是上半年开始还有争议,但是大概率会在今年看到三次降息。从美国经济数据基准情形的假设来看,今年经济增长会放缓。不过,不能排除加息风险没有被充分定价、低估通胀的韧性和持续性两个方向潜在的风险。

对于全球市场而言,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压力非常大,从美国债务负债的压力来看,加息后无论是个人居民还是企业、政府压力都在大幅上升。整体而言,美国通胀的趋势是在下降的,因此预判,除了日本,2024年全球市场的利率多数国家都要下调。

回归到中国市场,与会嘉宾认为,未来10到15年期间,中国市场的收益率大概率仍然是全球所有主要市场中最高的。要直面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是下调的,但是估值、分红、利润仍支持中国长期的增长。

主题演讲二:预计2028年ETF规模将达6万亿人民币

ETF蓬勃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国内,这是全球资产管理的趋势之一。

与会嘉宾表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全球范围之内的ETF管理规模每过5年就会翻番,按照现在的12万亿美元计算,再过4年的时间可能会达到20万亿美金。相比海外,中国ETF市场增速更快,基本3年的时间ETF的管理规模就会翻倍。预计2028年的时候,ETF在中国的管理规模大概会达到6万亿人民币。

目前主动ETF在美国非常热门,未来国内ETF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或将复制这样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被动ETF,发展成为因子类、策略类ETF,再到主动ETF。主动ETF的优势包括更低的费率、更透明的持仓。

从国内而言,ETF日渐成为国内重要的投资工具,并且有了一些围绕着指数增强型量化产品的输出,未来将有更多ETF等工具类产品作为资产管理的底层,提供给投资者,ETF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圆桌一共识:破题费率改革后的发展,以客户为中心、基金投资成为重要方向

去年12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募佣金改革政策出台后,引发了行业热议。公募降佣将为券商与公募合作将产生哪些新变化?如何破题?

在此次会议上,这一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与会嘉宾表示,公募基金佣金改革之后,传统的销售和首发为主的业务模式可能就走不通了,接下来可能是重直营、重服务这种模式进行。对于公募而言,未来的收费模式可能是管理费加收入,再加综合收入构成。对于券商而言,做好投教,把券商的品牌打响至关重要。

有与会嘉宾还表示,建议不要在某单一产品上“卷”,而是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内外部协同,去构建综合业务合作,打造生态圈概念。

此外,公募降费并不意味着券商研究的价值的下降,研究依然是公募基金的刚需。在佣金收入方面,所有的变化将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去优化,去注重保有规模,梳理新的架构,用新的队伍去践行买方销售。这其中,基金投顾是重要的方向,搭建新的买方场景去实践,做好客户的陪伴。

与会嘉宾认为,尽管公募降费改革来得比预计早了些,但是从趋势上讲,降低投资者成本是好事,行业应该平静对待,这也为券商、基金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型提供了契机,要珍惜变革带来的成长机会。

从实际业务来讲,公募费率改革为创新产品提供了方向: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二是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三是因公司而异,行业迎来差异化发展机遇。

圆桌二共识:证券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是系统性工程

随着居民财富从银行端向非银行端转移,券商迎来了机遇,但是这一波历史机遇能否接得住?券商专业能力、产品种类、商业模式上是否做好了准备?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是一个厮杀残酷的存量市场,市场教会了机构要把尊重客户、保护好客户当作首要任务,其次,向买方市场转型不是空话,需要坚定地落实。

不少机构都提到了投顾,“三分投、七分顾”,在专业至上的金融行业,如何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为投资者提供真正的金融服务是券商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那么,券商财富管理接下来该怎么走?

与会嘉宾表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是投研能力建设,随着市场的发展,让不少人意识到资产配置的能力建设实际上要求比预判的要高,投研人才、系统建设、能力系统、员工建设的整套解决方案并不是所有券商具备的,未来的发展之路并不容易。此外,在产品上,除了立足A股,更应该着眼全球,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此外,也有与会嘉宾呼吁建立长期考核机制,伴随着产品销售方面,资产配置投顾要长期陪伴客户,那么对于销售部门的考核也更应该以长远眼光考量,现在这一点也在持续发生改变。

*注释: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股东不直接参与基金财产的投资运作。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