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18日讯(记者 周晓雅 沈述红)当前,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房地产、债务、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如何看待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与亮点?
12月16日,在“2023年雪球嘉年华”主会场上,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当前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人口绝对数量多,却能带来规模经济。过去中国已具有规模优势,在新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仍是中国的增长亮点。这主要出于逆全球化、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三方面原因。
彭文生也提到,规模不一定带来规模效应,还取决于资源使用是否得当。这背后,在供给侧方面需要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在需求侧需要关注促进消费需求。
人口是规模经济的基础
在彭文生看来,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当前人口问题。一是年龄结构,随着中国从人口红利阶段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占比逐渐增加,对经济影响体现在劳动力减少和储蓄率下降。二是人口的绝对数量。人口多好还是少好,这在经济学领域是长期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事实上,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但哪方面力量更大?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最新的思考,人是生产者、创造者,人多,就带来规模经济。”彭文生谈到。
他解释,人口是规模经济的基础,按照联合国最新数据,印度人口总量比中国稍微多一点,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超过8亿,相比之下印度不到5亿。这一差异主要因为印度未达到劳动年龄的小孩较多,同时妇女参与劳动比例较低。这也意味着,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仍排在世界第一位。
此外,他认为,规模经济与知识经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有关,中国受过高端教育人口的数量超过2亿,超过美国和印度相对应口径的总和。因此,从创新视角看,我国具有规模经济。
那么,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有什么关系?对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什么影响?彭文生认为,经济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最根本依靠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结果,规模的大小是影响技术进步快慢的最根本因素。
规模经济仍是中国增长亮点
过去数十年中国已是人口大国,得益于规模经济的优势,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十余年,为什么新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仍是中国的增长亮点?
对此,彭文生提出三方面原因。首先是逆全球化,在此前的全球化时代,小型经济体可以通过参与全球分工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但在当前逆全球化时代下,小国试图参与全球分工享受规模经济的空间收窄,这意味着,大国的优势凸显。
从每个国家每一百万人专利申请的数量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我国每百万人专利申请数量较多,正是由于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大,创新动力强,创新回报率也较高。
其次是数字经济。在彭文生看来,非竞争性是数字经济的一大突出特征,这使得人口众多的国家,数字企业规模具有更大上升空间。比如,近年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增量即源自于美国和中国。
最后是绿色转型,绿色转型使得现代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必然对全球的经济竞争格局 、产业结构等带来深远的影响。与具有自然禀赋属性的传统能源行业相比,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背后对应的是制造业,而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
从成本端来看,煤电、气电的发电成本中,设备成本占比不超50%;而风电、光伏发电成本里,设备成本占80%以上,这印证了新能源行业本质上是制造业的观点。“新能源比传统能源的研发投入大、专利数量多。研发、而规模经济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特征,谁的市场规模大,谁的科技人才多,谁就有更大的动力和能力去创新。”
更进一步看,绿色能源更依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该领域也具有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领域一个重要的特征,使用的人多,单位成本就低,每个人享受的公共服务的质量就高。
规模经济助力绿色产业领先优势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领先的背后,数字经济与绿色能源结合,使得规模经济效应更加凸显。
彭文生分析,虽然美国、欧洲等都在向中国学习,期望通过补贴助推各自新能源产业发展,但这并非中国新能源产业具有领先优势的根本原因,“我们分析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成功的经验,发现政府补贴可能在早期起促进作用,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规模经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是最根本的,如果这一分析正确,就意味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想学我们靠补贴来发展产业,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的优势是大国规模。”
对于当下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他表示,任何产业的发展不可能都是平稳,也不可能在任何时间点产能和需求都完全匹配,总是有上下波动。产能过剩也意味着竞争增加,这将带来效率提升,进一步的创新,而当新产品出现,市场需求就会超过新产品的产能,这是技术进步的路径。
不过,彭文生也强调,规模不一定带来规模效应,还取决于资源使用是否得当。依据《国富论》,需要有市场经济才能发挥规模效应。
具体来看,他认为,在市场经济的供给侧,需要政府对创新的支持,通过设计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如科创板,以资本市场来促进早期的风险投资。需求侧则需要关注消费市场。经济增长未来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投资,而在于创新,创新最根本的动力来源则是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