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轮大涨趋势开启!超12万投资者已采用这些做多策略。立即查看,轻松抄作业。
领取六折优惠

1.5万亿债券借贷市场交易细则新规出炉,两大问题仍待改善

发布时间 2023-12-7 16:13
更新时间 2023-12-7 16:37
© Reuters.  1.5万亿债券借贷市场交易细则新规出炉,两大问题仍待改善
BOI
-

财联社12月7日讯(编辑 刘晨)12月6日晚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交易细则》(以下简称“交易细则”),对2022年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在交易流程,交易时间和特殊情况处理等具体操作上给出了明确规定。业内机构人士指出,当前债券借贷市场仍存在定价不统一和交易机构、备案机构在交易系统中未逐一匹配等两大问题。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称,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开展,提高债券借贷交易效率,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根据2022年版管理办法发布交易细则,本次交易细则发布日即为生效时间。

交易细则五方面补充详解

与管理办法相比,交易细则在债券借贷交易时间进行了明确,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日的9:00-12:00 , 13:30-17:00,其中清算速度为T+0的交易截止时间为16:50。同业拆借中心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债券借贷交易时段等相关业务参数,并向市场提前发布公告。

另外,交易细则新增了债券借贷交易方式的分类与说明,债券借贷交易方式包括询价交易方式、匿名点击交易方式等。其中询价交易方式,是指交易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借贷费率以及其他交易要素的交易方式,包括对话报价和意向报价两种报价方式。

匿名点击交易方式,则是指市场参与者提交匿名债券融入、融出限价报价,交易系统根据双方对手方授信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自动匹配成交,未匹配成交的限价报价可供市场参与者点击成交的交易方式。

在具体实操方面,交易细则解释了债券借贷交易和成交的具体流程:交易双方通过询价、匿名点击等交易方式对履约保障品进行约定,在同业拆借中心规定时间内提交质押债券。债券借贷交易达成后,交易系统生成成交单。而成交单的具体要素均有相关标准,包括了借贷费率、借贷期限、标的债券券面总额、借贷费用等等共13项。

如发生了履约债券不在标的托管机构托管、或市场参与者无法使用交易系统等特殊情况时,参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跨托管机构债券借贷(人工处理)业务规则》和《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本币交易应急服务规则》处理。

在风险监测与防范方面,关于债券借贷发生违约和借贷标的余额超过发行量或托管量的情况本次交易细则的相关规定与2022年版的管理办法一致。

而同业拆借中心认为发生异常交易和违规行为的,可及时进行处置。市场参与者进行异常交易和存在违规行为的,根据《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违规报价行为处分规程(试行)》等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银行间债券借贷已突破1.5万亿,两方面问题仍待改善

根据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官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银行间债券借贷余额为15025.24亿元。余额体量最大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4493.22,其次是证券公司,余额4130.65亿元。昨日拆借中心发布最新成交行情,12月6日债券借贷交易成交额1356.2亿元,借贷费率为0.44%。

2022版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债券借贷成交量呈现逐渐攀升态势。2022年下半年,全市场债券借贷成交量9.89万亿元,较上半年增加3.72万亿元,增幅达60.29%。

北京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周文煜、任晓芳、蒋济蔓近日在金融期刊《债券》中发文指出,虽然成交量的上升与2022年下半年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大幅上行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原因是新规的实施和主协议的颁布。且新规实施以来,债券融出机构增多导致活跃券的供给大幅增加,借贷定价市场化程度不高。银行间债券借贷市场呈现量升价跌的态势,各期限债券借贷费率大幅下行。

债券借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盘活存量资产赚取票面以外的收益,二是置换利率债质押以获取流动性,三是在看涨利率时融券做空,四是借入债券在做市或者质押时以备交割。

某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人士对财联社表示,目前债券借贷更多是作为流动性管理工具,作为做空工具的占比不大,且债券借贷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所以对债市的涨跌影响有限。

从2006年公布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借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开始,银行间债券借贷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不过债券借贷市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上述北京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指出,首先在定价标准上由于机构自身的定价自由度过高,对价格的管控机制也有所不同。市场经常出现偏离加权价格很多的成交价,若单只债券出现偏离较大的异常价格成交,会对当日的加权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市场参考加权价格的机构较多,因此借贷费率就会逐渐走低。

另一方面,当前备案机构名单与交易机构名单在交易系统中并未实现逐一匹配,市场机构交易时需要在投资者备案服务系统中查询交易对手是否完成备案,而人工查询效率低且容易出错,进而增加了交易风险。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