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5日讯(记者 闫军)1万亿国债增发计划在10月24日抛出,当晚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涨幅扩大至2%。25日,大基建、水利拉动之下,沪指放量延续反弹。不过指数分化,创业板指高开回落,翻绿收盘,略有遗憾。资金流向来看,北向资金持续卖出近13亿。
近期A股探底2923点后,汇金公司宣布增持ETF、万亿特别国债增发,种种举措对资本市场的托底更加深层次。短期来看,市场似乎没有按照预期走,这是为何?
创金合信基金金融地产研究员胡致柏指出,从债券发行到形成实物工作量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预计将为明年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带来增量,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事实上,对于A股三大股指的震荡分化走势,市场人士反应颇为淡定。某宏观策略分析人士指出,在连续大跌背景下反弹乏力在预期之中,增发国债超预期更多意义在于向市场传递了政府稳增长的信号。
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及联接基金经理霍华明介绍,历史上不多见的四季度预算调整,释放出政策积极信号。显示出政府对2024年经济增长的重视,这将强化市场对于政策力度的理解,强化市场对明年经济的信心,提振企业盈利预期和投资者风险偏好。
不过,对于债市方面,国债发行可能让原本已经较为紧张的资金面“雪上加霜”。博时基金表示,债市的流动性偏紧张,从而更加需要央行额外的流动性支持。在经济持续改善的情况下,短期来看,政策和基本面对债市可能会有所压制,债市面临的压力将会相对大一点。
为何没有大涨?
万亿国债消息释放后,当晚富时A50中国指数期货的大涨,这让市场对25日A股有了较高的期待。但是高开分化,市场在水利、大基建的亮点并没有带动整体市场的回暖。
胡致柏表示,9月以来,国债持续超量发行,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债券,宽财政的方向较为明确。但权益市场对此几乎没有反馈,主要还是市场信心不足。本次发行增发国债,短期内将对社融数据形成支撑,从债券发行到形成实物工作量会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预计将为明年上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带来增量,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增发国债,是财政发力的再一次明确,信心的提升是当前机构最为看重的。多数受访基金公司也认为,只有信心形成合力,A股市场才能在当前低位实现真正的反弹。
招商基金认为,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事件本身超预期,或能打消市场对后续“稳增长”政策力度下降的担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就基建领域而言,资金来源仍然制约投资实物量落地,但此次中央加杠杆增发国债将有望缓解该约束,四季度基建增速有望维持在相对高位,未来一个季度的经济修复的斜率或将有所抬升。
对于为何会超预期发行国债,大成基金指出,当前中央加杠杆确有必要性。一方面,今年卖地收入不及年初预期,1-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为-15.7%,财政存在收支缺口,去年通过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5000多亿专项债结存限额进行弥补,而今年则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应对;另一方面,在化债过程中,地方政府新增举债和开展投资的能力受限,中央成为最有能力加杠杆的主体。
发行国债实质上是通过高信用主体汇集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利用财政手段进行非经营性投资活动,从而对经济带来提振。当前社会层面的经济预期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通过政府端进行增量投资活动,政府扩张进行逆周期调节,有助于在全社会风险偏好较低的阶段提振市场信心。
万亿国债的发行最直接的效果在于为地方化债,景顺长城基金固收部门指出,中央举债给地方使用,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当前地方债务占比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区域存在风险,增发国债有利于从总体上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地方债务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也表示,增发国债有助于降低地方债务风险。高悬的地方债得以缓解,利于缓解经济基本面,对股市投资者对于基本面的信心也能起到提振作用。
万亿国债效果或在明年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表示,从发行节奏上看,结合现有国债发行计划,预计“增发国债”可能会在11月启动发行,并在12月完成5000亿资金拨付使用,剩下5000亿预计在明年拨付。因此,整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能会体现在明年,预计整体可拉动的GDP增长在0.5%以上,2023年GDP目标可能仍为5%左右。
金鹰、中欧、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持同样观点,金鹰基金认为,由于年内需完成1万亿国债发行,5000亿用于今年,另5000亿用于明年,对宏观经济的实质影响或将更多体现在2024年,由此市场也对2024年GDP目标出现上修。为配合财政积极发力,11月货币政策或大概率将有望协同宽松,降准25BP-50BP或可期待。
中欧基金指出,虽然此次增发国债和提高2023年预算赤字市场已有部分预期,但今年将赤字率提高到3.8%,远超正常年份的3%,甚至高于过去三年,传递出更明确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在地方政府收入减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受限的情况下,增发国债和转移支付应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提振相关公共投资。相信将有助于支撑明年初经济增长动能。
景顺长城方面表示,今年年末调整预算是为了明年尽早开工,实物工作量大部分落到明年,对明年经济诉求高,无论从政策意图看,还是从今明两年增速对比看,明年GDP增速目标大概率不会低于5%。
权益可以乐观了,基建先受益
信达澳亚基金认为,万亿国债之所以备受关注,释放的信号非常积极:一是系统债务结构优化,多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错位现象有望逐步扭转,企业部门轻装上阵;二是财政扩张周期或将到来,在主动加杠杆之后,总需求将有所扩大,有助于实质性提振投资及消费,通缩疑云或将被有力驱散。
在解决基本面问题之后,资本市场的趋势也明朗起来。
博时基金表示,当前,A股的主要驱动仍是盈利情况,目前盈利已有一定的改善。近期政策面的利好不断,此前“国家队”两次出手,加上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这些不断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
永赢基金也指出,对于权益类资产总体为实质性利好。前期政策对于市场的催化偏短期,背后的核心在于市场诟病缺乏“真金白银”类政策。从汇金增持四大行以及宽基ETF,再到增发国债,10月财政类政策逐步提速,这有助于提振A股风险偏好。此外,在资金维度,财政发力意味着“国家队”托底入市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这对于持续流出的北向资金也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
“当前位置,不论是上市公司盈利等经济基本面或是资金面较此前均大概率难以再度恶化,叠加财政类政策逐步发力以及A股相对偏低的估值水平,在中期维度或不宜过度悲观,可以逐步转向乐观。”永赢基金方面表示。
而围绕着如何布局,胡致柏表示,本次国债发行将用于水利建设以及救灾等项目,是对于华北水灾后政治局常委会要求的落地。直接受益的就是相关的基建行业,而投资端的增量通过传导影响经济和居民端收入,将有助于以消费为主的顺周期行业修复。
水利、大基建直接受益在政策的第二天市场已经有所反应,板块大涨。永赢基金测算显示,若年内5千亿国债顶额使用,预计可拉动基建累计增速多增3%,四季度单季度增速有望升至10%以上。
大基建行业直接受益。长城基金认为,基建投资在去年下半年有两大增量政策,一是推出74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二是启用5000多亿专项债结存限额,合计超过1.2万亿元。今年原有的特殊再融资债只能用于化解存量债务,不能用于项目建设。而增发国债正好解决了基建投资资金接续的问题。
除了传统基建,华夏基金则认为,投资者还需关注新基建,包括5G新基建、人工智能新基建、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物联网新基建、电力新基建、医疗新基建等众多细分方向。其拥有更强的科技属性,具备更广阔的盈利前景,可以给传统的基建行业带来更多成长属性。此外,可以走出国门的一带一路概念、中特估概念同样值得期待。
国泰基金认为,随着万亿国债的发行,国内经济正进入年内第二个企稳修复窗口。虽然当前修复强度还有限,但表明经济初步企稳,增长再度快速下行的风险止住。基本面正在初步企稳,若叠加政策进一步发力带来市场风险偏好的修复,初现底部反转且能够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行业成长行业有望受益,比如电子、医药、汽车、机械。但考虑到海外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应关注原油、黄金、银行、保险作为底仓选择。
债市或将承压,降准预期升高
10月24日下午4点,某上海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依然在忙着交易,近期地方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叠加税期因素,资金面非常紧张。在看到万亿国债发行的消息,该基金经理表示,接下来资金面可能进一步趋严,债市压力要更大了。
永赢基金表示,对债市的影响而言,一是预期层面仍有冲击,长端压力更大;二是四季度供给压力进一步上升,11月净融资规模预计也在万亿以上,资金面仍有压力,重点关注货币政策配合情况。
大成基金进一步解释,债券供给与利率并无稳定相关性,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资金面。当前经济的修复仍不稳固,宽财政后还需宽货币配合,本周以来资金面紧张态势逐步缓解,未来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事实上,自8月以来债市已经进行调整,在进入四季度后,不少债基操作上已经偏向保住年内收益。因此国泰基金认为,发行国债对资金面有一定扰动压力,交易利空已出,冲击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