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深圳,记者 周晓雅)讯,一口气8张罚单,北京证监局最新披露的监管措施直指私募行业。违规内容涉及侵占、挪用基金财产、将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等多方面。
上述现象并非个例,就在上个月26日,北京证监局也曾在一日发出4张罚单,其中,有2家私募被采取责令整改的行政监管措施。
拉长周期来看,今年以来,私募行业监管仍保持强化的趋势。星矿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有73家资管公司收到来自地方证监局、税务局、深交所、上交所、银保监会、中基协的罚单或提示,数量仅次于农村商业银行。
剔除掉未按规定上报、未充分履行信披义务等信息报送异常的提示,年内仍有36张来自资管公司的罚单,主要来自湖南、北京、浙江、广东等地。
基金财产、基金备案成处罚关键词
从北京证监局最新披露的8张罚单内容来看,7家私募被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1家私募则被出具警示函。
具体来看,上述私募的违规事项多与私募基金财产运作相关。在北京典石投资、北京远捷投资顾问、北京玖悦投资、中投昆泰(北京)资产3家私募的罚单中均提及,上述公司作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运用私募基金财产,未恪尽职守,未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而国文新石投资更是因为将他人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被要求责令改正;中溪资本和圣商资本等2家私募则存在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的情况,其中,中溪资本还将将固有财产混同于基金财产从事投资活动。
此外,基金备案、基金延期、信披等事项也存在违规的情况。比如,北京典石投资被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中提及,该公司未根据中基协的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且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办理基金延期。东方泰丞资产则是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信息。而中投昆泰(北京)资产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涉及未切实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未有效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整体来看,这已经是北京证监局年内发出的第4波罚单,截至目前,北京证监局今年已向12家私募发出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
最早在今年1月7日,北京证监局披露了2022年第一张针对私募的罚单。北京磐晟投资因未根据中基协的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不公平地对待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等2项行为,被责令改正,要求30日内书面整改报告,北京证监局将择机对整改落实情况组织检查验收。
随后,北京证监局发出的罚单也大都围绕着基金财产运作和基金备案两大方面。比如,1月26日披露的罚单中,北京秃鹰资产管理、运用金眸1期特殊机会私募基金财产,未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被要求责令改正;北京竹玉资产则存在未根据中基协的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未坚持专业化管理原则等违规事实。
逾37家私募未按规定上报信息
以中基协为主体,有37家私募被提示为未按规定上报信息、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未能充分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等,在“机构诚信信息”一栏中,显示为信息报送异常。
就在1月末,中基协曾发出关于加强经营异常机构自律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及,被列入信息报送异常机构,且超过12个月仍未完成整改的将成为经营异常机构。
针对这类机构,中基协将要求其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涉及出具专项法律意见书的,如果管理人未能在3个月内提交符合要求的专项法律意见书,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随着私募行业整体快速发展,行业整体管理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4646家;管理基金规模20.28万亿元,较去年12月增长2.60%。在此背景下,规范化运作也成为私募行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上述通知的发出,旨在提升私募基金规范化运作水平,维护投资者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
此外,截至2022年1月末,管理基金规模前5大辖区分别为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东省(除深圳)和浙江省(除宁波),总计占比达70.02%,高于12月份的69.93%。其中,上海市51670.32亿元、北京市44021.19亿元、深圳市23633.67亿元、广东省(除深圳)11395.10亿元、浙江省(除宁波)11260.74亿元,规模占比分别为25.48%、21.71%、11.65%、5.62%和5.55%。
从数据来看,深圳主要是以中小私募为主,而上海和北京以大型私募机构为主。上述提及地区的资管公司罚单数量也较多。星矿数据显示,上述的提示或罚单中,有14起为北京地区的资管公司,13起为广东地区、13起为湖南地区、8起为浙江地区。
整体来看,年初以来已有26家资管公司被要求责令改正,还有4家资管公司被采取警告、罚款,3家资管公司被通报批评,5家资管公司被重点关注,同时出具监管关注函、警示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