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推出5个多月以来,实体培训机构重新洗牌、“活下来”且谋求转型成为教培行业主旋律。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今年以来A股、港股及美股教育板块均出现了腰斩,其中美股教育及培训服务板块跌幅达73.12%。
实际上,教育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命脉,从2018年的送审稿,到2021年的“双减”,政策意图都很明确,保护K9教育阶段学生高质量学习,消除应试带来的功利化压力,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今年12月,政策加强教育APP管理,进一步压缩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
那么,“双减政策”施行五个月以来,培训教育机构生存状况如何,头部培训机构还有机会翻身吗?
环境恶化,转型两大教育方向
先说教培行业的生存环境。
国家对教培行业出手干预,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应试教育下学科类培训功利化造成沉重的学习环境,不利于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二是教育培训行业在发展早期政府监管缺失,长期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虚假宣传、缺乏资质及价格欺诈等行业乱象不断,需要整治规范行业发展。
“双减”政策主要在严控资本运作、规范及审批及严控上班时间三方面对教培行业进行整治,让学科类培训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2021年10月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不到7月高峰时期的30%,资本逐利驱使参与者只能谋求转型。
从转型可行路径看,分为内容端和科技端转型。在内容端,若继续保留在K9阶段,可以转型素质教育,包括美术类、体育类及音乐类等,若跳出K9阶段,实际上就跳出了政策限制圈,包括高中及高考培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留学教育。在科技端,主要赋能内容教育,包括教师类管理软件及学习类软件等。
作为内容培训机构,直接科技端转型难度较大,员工基本要换血,转型内容+科技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本投入,因此内容切换仍是主要方向。教育行业是政策性行业,在压制教培行业的同时,职业教育及素质教育扶持政策频出,迎来投资风口。
从今年融资数据上也可以看出这两个行业的投资热度,今年职业教育融资规模达到3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倍,而素质教育融资规模79亿元,同比增长29.5%,职业教育及素质教育融资数量分别为28家和31家,占比超过7成。当然,参与者优势不同,不是每家学科类教培机构都能成功转型。
重新洗牌,行业开启转型潮
从行业参与者来看,头部公司基本制定了学科培训的退出计划,比如11月,新东方计划于2021年底前全国所有学习中心不再向幼儿园至九年级学生提供学科相关培训服务,好未来也宣布年底关停内地K9(中小学)的学科培训业务;12月一起教育宣布将停止在中国K-12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由于政策突发性,历史没有成功的转型经验可参考,只能靠摸索,那么,教培机构是如何转型的呢?
新东方(EDU.US)已经停止了秋季学期的新招生,截至2021年5月底,该公司学校和学习中心分别达122及1547家,由于K9阶段占有一定份额,将在2022财年关闭部分学习中心。该公司重点发展海外留学/成人业务,同时开拓新业务,比如美术培训,面向3-8岁儿童进行线下绘画教学。
好未来(TAL.US)具有前瞻性,赶在双减政策出来之前,密集布局学科外业务。该公司5月份陆续推出新的业务,比如6月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涵盖英文戏剧、口才、美育、书法、益智、棋道等新产品,7月相继上线托管品牌“彼芯”及轻舟品牌,包括考研帮、轻舟考满分及轻舟留学。
豆神教育(300010.SZ)于8月发布转型的公告,主营业务将分为To B和To C两大块,To B端包含智慧教育及大屏端视频分发等业务,而To C则包括艺术类学习服务业务及线上软硬件结合的AI伴学产品。推出“豆神美育”子品牌,面向小学及初中学生,提供文艺创作、戏剧文学表演及美育通识等课程,全面布局素质教育领域。
学大教育(000526.SZ)于10月与达内教育达成合作,将在百余所城市的线下学习中心辐射区域内开展非学科业务,包括成人职业教育、青少年编程和智能机器人教育等。同时该公司也与新华学校共同布局职业教育赛道,围绕“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联合开展市场化职业培训及开展终身教育研学活动。
上述公司转型路线都存在共性,基本沿着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方向转型,新东方及好未来或可能成为行业转型的标杆。相比于同行,这两家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截止2021年5月,新东方账上现金62.61亿美元,而截止2021年2月,好未来账上现金59.38亿美元,两家公司抗风险能力强,均足以满足转型资金需求。
风险释放,估值底部或将回归
在业绩方面,由于教培行业收费为预付制,9月之前的结算收入并未受到影响,但第四季度及2022年预计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教培机构公布业绩的周期不尽相同,以新东方为例,其年报为次年5月份,而好未来为次年2月份,A股及港股公布会计周期比较规整。新东方及好未来最近财报均保持双位数增长,豆神教育发布的第三季度显示,收入下滑了45%,学大教育保持双位数增长,港股主要发布上半年业绩,思考乐及卓越教育均是高增长的,但下半年预计不会很乐观。
业绩反映延迟,但资本市场已提前兑现,新东方及好未来估值PB分别为0.76倍及0.54倍,政策及业绩风险基本已经释放,随着业务过渡及出现转型成果,业绩回归增长,估值水平也将得到提升。
综上看来,行业转型初期都会出现业绩阵痛,比如在2019年的网贷行业,头部企业沿着金融科技路线基本也转型成功了,业绩实现了反转,而今学科类培训行业也同样面临类似情况,不同的是业绩反映会有所延迟。好未来及新东方作为行业龙头及转型标杆,未来仍值得市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