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业内人士认为,展望下半年,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减弱,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将高位回落,预计全年GDP增速或达8%到10%。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外部环境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需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外溢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效应等带来的波动。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消费、投资增长延续改善趋势,内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提高,但内需改善或难抵补外需增速放缓的压力。
全年增长8%到10% GDP增速或将逐季下降
继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18.3%后,市场一致预期二季度GDP数据将出现回落。业内人士指出,两位数的增速今年不会再现,GDP增速也将逐季下降回归平稳。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今日发布的下半年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进入二季度,随着基数效应的逐步减弱,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位回落,预计GDP增速将从一季度 18.3%降至二季度的7.9%左右,三季度GDP增长6.3%左右,全年GDP增长8.8%左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康崇利认为,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以来总需求(社零+投资+贸易差额)的累计同比增长慢于GDP现价累计同比。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和经济增速中枢下落、居民储蓄理念和保守消费意识根深固蒂、人口红利弱化后部分产业链外迁和出口支撑力度下降等因素,使得总需求增长相对疲弱,而新冠疫情的冲击加剧了这一趋势。
“2020年一季度总需求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而后逐步反弹,但是与GDP增速的差距仍大于疫前的差距。受‘基数效应+总需求反弹’影响,总需求与GDP增速差距缩小,总需求开始逐步回到内生增长轨道。内外需求的原有困境、叠加疫情对于全球总需求可能存在的永久性冲击,总需求增速放缓,存在增速中枢下移的可能。”康崇利表示,预计下半年增速逐步回归到5%-6%左右的增速区间,全年实现8%-10%的增长。
PPI年内高点将至 仍需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
今年上半年,CPI增速表现出明显的前低后高走势,但PPI涨幅较高,一定程度上与去年PPI负增长形成的低基数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PPI增速较快关系密切。但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逐渐回稳,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将在下半年收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6月PPI翘尾因素比5月下降了0.4个百分点,将缓解PPI上涨幅度。综合判断,6月PPI环比涨势趋弱,翘尾因素回落,同比涨幅进一步上涨的势头缓解,预计涨幅在9.1%-9.5%之间,取中值为9.3%。
此外,近期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涨势减弱,6月同比涨幅约35%。从6月初以来流通领域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来看,价格上涨种类占比52%,价格下降种类占比38%,基本持平的有10%左右,整体环比延续上涨态势,但价格下降种类的比例明显增多。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大宗商品全球供需缺口收敛步伐迟缓,短期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保持高位。但从长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动力不足。中国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打出。为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近期有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联动,突出重点综合施策,为“高烧”的市场降温。
康崇利也表示,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及: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到了海外宽松刺激政策、疫情影响供给端、市场普遍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上游板块继续受益于量价齐升,但上涨斜率或放缓,市场预期逐步消化。
他预计,PPI三季度仍保持较高增速,但是增速放缓,四季度有所回调,CPI总体压力不大,年底或有反弹。届时,CPI与PPI剪刀差将持续收窄。
宏观经济持续复苏 内需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内需支持经济发展作用将进一步提高,但持续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受益于经济整体保持恢复向好趋势,疫苗接种范围进一步扩大,上半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稳物价政策的效果将持续显现,下半年消费仍将保持复苏态势。但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情况好转、对未来收入预期改善等都需要一定时间,并且收入提高向消费传导也需要过程,年底或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康崇利也表示,预计消费持续修复,地产后周期、服务业修复有望促进消费结构均衡,但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受缺芯、秋季淡季等因素影响,预计汽车消费市场后续增速或将有所放缓。同时,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尚待修复,使得当前的居民收入压力和就业压力仍较大。此外,疫情对于需求中枢的冲击使得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难下滑,人均可支配收入修复增速快于中位数,影响居民消费信心。
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保持稳定,制造业投资表现将好于房地产、基建,但制造业投资降幅明显收窄。预计下半年需求端持续提振下,制造业盈利修复叠加补库存趋势将极大提升制造业投资需求和信心,但制造业投资回归至疫前水平仍有难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受益于企业盈利不断改善、库存周期开启等因素,企业投资意愿较强;另一方面,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依然较大,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较快。预计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但需要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出口转弱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表示,总体来看,预计下半年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将温和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主要取决于产能利用率、企业盈利和融资成本。目前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到正常水平,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明显好转,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这些因素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走稳。但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终端需求不足,可能会压制制造业投资表现;中下游企业会受到上游价格上涨与终端需求不足挤压,投资意愿可能并不强烈。
此外,在进出口方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由于疫苗上市接种进度逐步加快,欧美等主要经济体复苏趋势增强,海外需求旺盛持续支撑出口。同时,进口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预计6月进口2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7.9%。贸易顺差450亿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