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4月25日)日本央行公布4月利率决议,日本央行维持决议不变,部分措辞鸽派,但由于鸽派程度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此日元整体承压幅度有限,在短线小幅上破112关口至112.01后汇价再度回落,小幅徘徊112关口下方。美元兑日元现报111.97,跌幅0.2%。
日本央行4月利率决议维持利率不变,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附近不变。但是略微下调经济预期,预计2019财年GDP增速为0.8%,此前预期为0.9%。
在购债规模上,日本央行表示保持以灵活的方式购买日本国债的承诺不变,以使得持有量以每年约80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同时维持年均ETF6万亿购买目标不变,并考虑引入ETF借贷工具。
对于当前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表示将保持当前极低的利率水平至约2020年春天,决定将在持续宽松上更加清晰地阐明立场。同时表示将采取措施来继续QQE,将保持强有力的宽松政策以支持改善产出缺口,同时确保经济和金融稳定。
对于通胀预期,日本央行预计2019财年核心CPI为1.1%,与1月的预期持平,但是下调了预计2020财年核心CPI至1.4%,此前预期为1.5%。同时日本央行预计2021财年核心CPI为1.6%。同时日本央行承认可能需要比预期花更多时间来实现2%通胀目标。不过对于中期至长期的通胀预期大致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央行改变了有关经济评估的措辞,此前称经济温和扩张,日本央行下调了对商业信心的预期。日本央行称,美国经济政策、保护主义和脱欧不确定性均是海外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经济活动和物价前景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将考虑经济、价格的不确定性。
在市场所关心的长期低利率对于日本金融机构负面影响时,日本央行表示,金融机构获利面临的下行风险持续,因低利率将令金融系统不稳定,并承认负利率对金融机构造成的持续下行压力可能危害金融市场稳定。
对于消费税问题,日本央行表示将消费税不确定性纳入考量,并考虑海外经济体发展以及影响
此外日本央行以7-2投票通过债券收益率控制的决定,委员片冈刚士和原田泰投票反对。
日本央行维持决议不变,部分措辞鸽派,但由于鸽派程度没有超出市场预期,因此日元整体承压幅度有限。
此前分析人士便表示,预期通胀率未来三年仍然达不到2%的目标,暗示央行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撤回大规模刺激政策。
同时日本央行2021年CPI为1.6%的预期也符合市场的观点,此前多家机构表示,2021财年通胀率将高于1.5%但不到2%,且日本央行将会强调可能需要比预期花更多时间来实现2%通胀目标。
通胀疲软仍然无解
日本央行利率决议总体符合预期,但是这也突显出日本央行面临的两难境地:尽管多年近零利率令金融机构承压,但低通胀仍迫使其维持超宽松政策。
据外媒的一项调查显示,预计日本央行将进一步宽松的经济学家人数近几个月来急剧上升,从12月份的14%上升至本月的48%,因为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低迷。在2018年4月,超过90%的人表示下一步行动将会收紧政策。
经过六年的激进货币刺激措施后,日本的关键通胀指标仍低于1%,不及日本央行目标的一半。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其他央行最近也采取偏鸽立场,使外界更加预期日本央行将会效仿
国际环境也对日本经济复苏提出挑战,令日本央行被迫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
据 观察,鉴于手中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尽管央行官员已明确表示,仅仅是通胀疲软并不会触发新的宽松政策,只有当日本经济复苏有脱轨危险时,央行才会出手。
但全球需求放缓以及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发酵,已损及日本的出口和企业信心,央行对于日本经济将继续温和扩张的预期也面临考验。
日本国内发出质疑的声音
而随着日本央行不断延长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国内也对此举持质疑态度。
早些时候日本财政大臣麻生指出,日本政府和央行在过去30年的“平成时代”对抗通缩压力时,都曾犯下了不小的错误,而这是造成该国经济困境的根源之一。同时,麻生表示,即使在经济领域面临挑战,日本当局也不会轻易去尝试实践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
美元兑日元后市提醒
尽管本周美元持续走强令非美货币承压明显,但是相比之下日元呈现出明显的抗跌性,近期地缘局势频发推动了市场的避险情绪,同时美股强劲的走势并没有效的传导至亚洲市场,亚洲股市近两个交易日走势相对疲软,因此也推动了部分避险买需,支撑日元走高。
因此即使周三美元刷新近一年新高令美元兑日元快速走高,但是目前美元兑日元已经回吐了上一交易日大部分的涨幅。
除了风险因素对于日元短线构成支撑外,外汇交易员正在削减日元空仓,慎防日本最长假期上演汇市“闪崩”。
提醒,为庆祝皇太子德仁登基,日本市场在4月27日至5月6日期间将连休10日,这是日本现代史上最长的休市时间,谨慎的投资者正在采用各种策略来做准备,包括削减日圆持仓,增加对外汇曝险的对冲,也限制了日元的交投空间。
投资者还需留意下午14:30日本央行黑田东彦的新闻发布会讲话;此外晚间美国3月份耐用品订单数据和周五(4月26日)将出炉的美国一季度GDP数据,投资者也需要予以关注,同时,还需留意市场避险情绪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