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11月20日)当周金价维持震荡走低的态势,金价当周下跌19美元,跌幅1%。
金价震荡走低,主要因在连续大涨之后,本周金价回落调整压力增大。油价本周走低使得美国通胀压力的担忧略有缓和,限制了金价上涨。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也施压金价,此外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使得避险情绪缓和,这些都是金价的不利因素。不过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基础设施法案,通胀高企和债务违约的担忧情绪,却限制金价大幅下跌。
展望下周,美国市场迎来感恩节假期,同时美国也进入了假日消费季节,预计市场对通胀的担忧仍在存在,这有望支持金价。不过鉴于美联储未来可能加速升息的前景,金价多空双方还会有更加激烈的争夺。接下来,让我们对本周影响金价的因素做出更详尽的解读。
金价日图走势
本周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打压避险金价
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6日上午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习近平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是互利双赢,在商言商,不要把中美经贸问题政治化。双方要做大合作“蛋糕”。中方重视美国工商界人士希望中方提供来华便利的诉求,已同意实施升级版的“快捷通道”,相信这将进一步促进中美经贸往来、助力两国经济复苏。美方应该停止滥用和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沟通,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美方应该重视国内宏观政策外溢效应,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应该倡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加强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习近平指出,中美曾携手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现在两国都在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气候变化完全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现在,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中国已家喻户晓,成为社会共识。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需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中国讲究言必信、行必果,说了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各国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少一些推诿指责,多一些团结合作。比口号,更要比行动。发达国家应该认真履行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而且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关于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人类社会是命运共同体。没有比人的生命更优先的考量。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对待重大疫情,需要的是科学态度,把疾病问题政治化有百害而无一利。全球抗疫的当务之急是破解疫苗赤字,消除“疫苗鸿沟”。我在去年疫情暴发初期就提出新冠疫苗应该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并在不久前提出全球疫苗合作行动倡议。中国率先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累计超过17亿剂疫苗和原液。我们还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加新的捐赠。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公共卫生危机。中美应该倡导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推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对美中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负有责任。双方应通过开诚布公和坦率对话,增进对彼此意图的了解,确保两国竞争是公平、健康的,而不会演变成为冲突。我赞同习近平主席所讲,历史是公正的,美中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中国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个大国。我愿明确重申,美方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国政府致力于奉行长期一贯的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美方愿同中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加强沟通,减少误解,以建设性方式妥处分歧,在美中两国利益一致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让两国人民都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我们的年轻一代更多接触,了解彼此文化,从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双方还就阿富汗、伊朗核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两国元首都认为,此次会晤是坦率、建设性、实质性和富有成效的,有利于增进双方相互了解,增加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的正面预期,向中美两国和世界发出了强有力信号。双方同意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华尔街纷纷预期美联储将会更加激进的加息不利于金价
越来越多华尔街银行押注美联储将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加息,花旗集团也加入了摩根士丹利的行列,看好可以从美联储更快加息中获利的交易策略。
花旗集团分析师推荐2022年6月/2025年6月欧洲美元期货陡化交易,如果在收益率曲线的这一部分体现出更大的加息溢价,那么该交易就会获利。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支持类似的交易策略,但目标是2022年9月/2023年12月合约的陡化交易。
掉期市场定价显示出美联储6月会议加息18个基点,相当于通常每次加息幅度的75%左右。然而,从那时起到2025年底,市场价格显示的加息幅度只有约150个基点,相对于六次加息。
花旗集团分析师表示,市场定价显示的加息路径太平缓。因此,该行以140个基点的价格启动了2022年6月/2025年6月合约的陡化交易,目标位240个基点。
花旗集团策略师Jabaz Mathai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随着加息启动,曲线可能会陡化,因为全球经济的一些不确定性,例如供应链瓶颈,将开始消散。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表示,他们现在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9月加息,成为又一家放弃对于美联储2022年将维持利率不变的预期的华尔街银行。在周三晚间对客户发布的一份新展望报告中,Michael Feroli带领的摩根大通美国经济学家表示,到明年年中,美联储的充分就业目标将会实现。
经济学家们表示,这将促使美联储制定政策的公开市场委员会在9月将基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调,然后在12月进一步加息,并且之后每季度加息一次。他们预计,一旦通胀调整后的利率回到零,加息将停止。Feroli及其同事表示,当事实发生变化时,FOMC就会改变主意。
高盛经济学家上个月表示,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加息。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仍然认为美联储明年全年都不会调整利率。摩根大通的经济学家们还表示,他们相信鲍威尔仍会被总统拜登再次任命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
美联储内部对缩债和升息时点仍有分歧
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Charles Evans)周三重申,尽管央行正在检查高通胀是否如他预期的那样有所回落,但是美联储直到明年年中才能完成缩减其购债计划。
埃文斯表示,考虑到物价压力已经积聚了很长时间,他对明年通胀将消退的基准观点的信心不如几个月前。
埃文斯对购债量有节制减少的看法与包括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在内的其他联储政策制定者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布拉德表示,随着失业率下降,强大的消费需求和高通货膨胀,美联储应该加快做好准备加快缩减,以防需要提前加息。
目前还不清楚美联储内部的哪个派别将获胜,尤其是在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决定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之际。
政策制定者下次会议将在12月中旬举行,届时他们还将提交对经济的最新预测以及他们预期的政策路径。今年9月,约有一半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在2023年之前都不需要加息。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1.2万亿美元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支持金价
当地时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1.2万亿美元的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为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加强制造业、创造高薪就业机会、发展经济和解决气候变化危机等问题提出了六个优先事项,以提供初步的指导方针。
拜登当天在白宫发表公开讲话,强调了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对美国工人、家庭和本土建设的重要性。在白宫15日发表的声明中,列出了六个优先事项,包括有效投资公共事项,避免资金浪费,公平使用公共资金,建设能够有效抵御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设施等。
为了推进基建法案的优先事项,美国政府设立了特别工作组,以协调各部门工作。接下来将就1.75万亿美元计划展开辩论。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拜登所在政党的议员们本周将继续就第二个也是更大的提案展开辩论——耗资1.75万亿美元的“重建更好”法案,该法案将对儿童早期教育、公共医疗保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全面投资。
该计划遭到共和党人的反对,并且由于民主党内部进步派和温和派之间数月来的分歧,该计划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进行独立的成本评估之前,众议院少数温和派民主党人不会支持该法案。国会预算办公室周一表示,预计将在本周结束前公布其估算结果。
美媒批评基建法案,认为美国经济走向慢性自杀
今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推出缩水版的,价值1.75万亿美元预算法案,尽管该法案规模相比于原来的3.5万亿美元已经遭到腰斩,但是依旧没能顺利获得多数人的同意票。今年11月14日,美国白宫相关经济顾问为该法案作辩护,表示1.75万亿美元预算法案能够帮助该国民众对抗高通胀。
不过,有美国媒体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美媒批评美国政府推出1.75万亿美元预算法案的时机并不对,因为该国当前的通胀非常严峻,而这项法案所支出的费用将作用于一些政府项目,还有不必要的救助上,这样将进一步扩大政府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正把美国经济引向慢性自杀的方向”美媒强调。
要知道,美国目前正陷入严重的通胀危机,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0月份,该国的通胀指数同比增速飙升至6.2%,刷新美国近31年来最高水平。在众多物价上涨的商品中,食品价格高涨让该国民众最为苦恼,据统计,过去一年里,美国鸡蛋价格飙涨了42%,牛奶价格也增长17%,培根价格上涨28%。
此外,由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供需失衡,国际油价一路飙升,目前在80美元/桶高价线上徘徊,国际石油“身价大涨”也推动了美国汽油的价格上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12日,该国汽油价格已经增长至3.41美元/加仑,相比于去年同期的每加仑2.12美元,大涨60%。
随着放水“后遗症”、劳动力疲软和商品供应链“卡脖子”三大因素的不断发酵,抑制高通胀显然成为美国首要目标。有美联储官员发出警告,未来几个月内,美国通胀问题或许不会得到缓解,甚至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美国政府声称1.75万亿美元支出计划将通过给该国富人和企业加税来获得启动资金,并不会产生额外的财政支出,但这种“劫富济贫”的福利方式,恐怕还是会受到很多的质疑。
市场对于美国通胀走高的担忧犹存,打压实际利率支持金价
虽然通胀走高会带来更多的美联储加息预期,而美联储加息不利于金价,但事实上,尽管美联储存在加息预期,但通胀走高直接压低了实际利率,作为抗通胀品种的黄金受到市场青睐。
尽管美国通胀率已升至30余年来的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也大幅下降,但10月零售业表现依然强劲。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额创造了半年多以来的最大增幅。
根据联邦普查局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美国10月零售额达到6382亿美元,比9月增长了1.7%,增幅为今年3月拜登新冠刺激法案通过以来最高。随着年末假期的临近,零售额的良好表现意味着今年美国消费很可能稳步复苏。
劳工统计局此前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美国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5%以上。10月美国CPI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6.2%,为1990年以来最高。
高通胀也的确对消费者信心造成了影响。11月12日,密歇根大学公布了1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0月的71.7下降至66.8,创近10年来新低。而此前经济学家还预测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将上升至72.4。
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科廷(Richard Curtin)表示,11月消费者信心的大幅下降是由于通胀的迅速上升,以及消费者认为美国政府“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高通胀带来的损失”。
密歇根大学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通胀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消费者的名义收入虽然有所上涨,但一半的家庭预期他们明年的收入经通胀调整后会变得更低。
不过,零售额的相关数据表明,尽管通胀高企、价格上涨迅速,但美国民众的购物热情不减。上述1.7%的零售额涨幅并未经过通胀调整,但即使调整后的零售额涨幅也达到0.7%。这说明10月美国零售额的增长并不完全是由高通胀引起的。
去除食品、燃料、汽车等项目之后的“核心”零售额也能为此提供一些证据。10月美国的核心零售额上涨了1.6%,与总零售额涨幅的差距不大,表明零售额的上涨并不完全是由于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不得不增加必要支出,而是各种消费都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零售额数据也影响了美国加息预期。零售额的较大涨幅预示着强劲的消费者需求,而更大的需求又会给价格水平带来进一步的上行压力,从而继续助推通胀的升高,使美联储的政策天平向更早加息的方向倾斜。
美国债务违约的担忧情绪给金价支持
时隔不到两个月,美国债务危机再现。今年10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达成协议暂停美国债务上限至12月。随着12月临近,美国政府再次面临债务违约问题。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敦促美国国会在12月15日之前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以避免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耶伦表示,按照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基础设施投资法案,美国财政部需在12月15日之前向高速公路信托基金划拨资金1180亿美元。虽然目前她对这笔资金的拨付有高度信心,但在12月15日之后,美国财政部存在资金不足以履行政府支付义务的可能性。为确保美国政府信用不受影响,她呼吁国会亟须尽快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
分析师指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反复出现,反映了美国政府债务快速膨胀以及美国两党的政治博弈等问题,预计两党将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继续交锋。历史来看,债务上限谈判僵局在历史上发生多次,每次都在最终时刻达成一致,预计本次也不例外。
美国当前的22万亿美元债务上限是在2019年设立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当前的国债规模已经更新至28.9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国会不通过新的立法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美国联邦政府可能会在今年12月中旬至明年2月中旬之间出现债务违约。
分析认为,虽然两党尚未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观点,但他们的共识是美国不能违约。民主党内部对预算调解流程仍存分歧,未来可能会做出让步或对债务上限再度进行推迟。
在疫情以及欧美经济体超宽松政策影响下,全球公共债务继续扩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发布的《财政监测报告》数据,当前全球公共债务规模达到88万亿美元,接近GDP的100%。在2020年,全球债务上升了14%,创下了226万亿美元的纪录。
分析认为,从全球公共债务积累结构看,发达经济体是重要贡献方,因为他们仍处于疫情旋涡,面临供应链中断、资源闲置等问题,经济复苏基础脆弱。叠加这些国家货币政策离正常化水平仍有距离,美元、欧元等流动性全球泛滥导致融资成本低廉,也在一定程度对新兴经济体举债构成激励。
业内分析认为,全球债务膨胀是对全球未来创新和增长潜力的透支,部分经济、债务结构失衡的经济体可能出现局部债务风险暴露。IMF方面建议,各国当局应逐步退出支持措施,财政措施应旨在控制公共财政风险,同时维护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重点要推动经济变革,构建更加智能、更为绿色、更具韧性和包容性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