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星期一大放价:InvestingPro最高立减60% 手慢无

四大优势看2022年券商公募保有“起势”,多维度比对一年“洗牌与狂飙”

发布时间 2023-2-14 03:54
© Reuters.  四大优势看2022年券商公募保有“起势”,多维度比对一年“洗牌与狂飙”

财联社2月13日讯(记者 刘超凤 黄靖斯)一季度开始确立“场内基金”口径优势,二季度环比增速显著领跑,三季度和四季度则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弹性,券商2022年公募基金保有成绩单一目了然。

2月10日,中基协发布了四季度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全行业保有量已连续两季度出现缩水,其中股票+混合(下称“权益”)保有规模环比微降0.95%至5.65万亿元,非货保有规模环比下滑-4.16%至8.01万亿元。

四季度券商的逆势增长也成为行业集体滑坡之中的一抹亮色。

一是券商权益及非货基金保有规模环比增长分别达到7.62%及4.99%;

二是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首次跻身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十之列,中信证券更是凭借权益及非货保有规模环比猛增超三成重回券商“一哥”宝座;

三是上榜数量来看,53家入围券商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四是增速上,45家券商权益保有规模实现增长,占比超八成,其中11家券商保有规模环比增幅更是超过10%。

回望2022年,股市债市跌宕起伏,券商基金代销江湖比拼也始终激烈,行业格局也悄然生变。

一是权益保有规模上,2022年一季度券商保有规模突破万亿,四季度则同比2021年四季度增长33.84%;

二是上榜家数,2021年四季度百强券商为46家,到了2022年则增至53家,其中权益保有规模达到百亿门槛的券商有26家,较2021年四季度增加了4家;

三是行业洗牌相伴而行,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之间展开“冠军拉锯战”,而末位名单竞争也异常激烈,粤开证券去年“两进两出”基金销售百强榜;

四是券商渠道每个季度的市占率均稳定增长,截至四季度末,券商渠道权益类保有量市占率达22.24%,非货保有量市占率为17.95%;

五是券商代销寡头格局进一步形成,在行业集中度下降的情况下,券商渠道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3家券商的权益保有量市占率接近3成,前10家券商的权益保有量市占率为7成。

四季度53家券商入围代销百强

从上榜数量来看,四季度券商仍然牢牢占据半壁江山,共有53家上榜,环比持平;银行26家,环比减少1家,第三方销售平台、保险/基金子公司各为17和4家。

到了四季度,券商场内ETF的口径优势仍在持续彰显,环比增速依然显著跑赢银行和第三方销售平台。权益保有规模方面,银行和第三方的平台分别环比缩水12.96%和5.92,券商渠道则以7.62%的环比增速大幅领先;非货保有规模方面,券商(4.99%)较银行(-1.12%)和第三方(-12.96%)同样具备较高的增速弹性。

从行业人士和分析师反馈来看,四季度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统计口径并未发生变化,全行业销售保有量集体缩水是何缘由?四季度债券市场波动明显是分析师普遍提到的原因,“加之年末流动性管理需要,债券型基金赎回规模较大。”华创证券非银团队表示。

相比之下,券商增速弹性的优势如何进一步确立?总结分析师的观点来看,一方面,在2022年四季度的行情回暖之下,券商发力场内ETF基金“开门红”营销;另一方面,券商投顾人数占优或投顾业务发展迅速也是优势因素之一。

集中度方面,从公募基金销售整体情况来看,行业整体集中度有所下降。根据中金统计,权益类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10的机构累计市占率环比减少3.1个百分点至45%,前30的销售机构累计市占率环比减少3.7个百分点至64%;非货基方面,保有规模排名前十、前30的机构市占率分别为31%和44%,均环比下降了1.1和1.2个百分点。

相对于行业集中度下降,四季度券商行业集中度却有所提升。据记者统计,2022年第四季度,权益类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3的券商累计市占率为28%,环比增加1.7个百分点;前5的券商累计市占率为39%,环比增加1.5个百分点;前10的券商累计市占率为71%,环比增加14个百分点;前20的券商累计市占率为82%,环比增加0.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券商渠道中,前3家券商的权益保有量市占率接近3成,前10家券商的权益保有量市占率为7成,且是规模增速最为明显的。前10家券商的环比增速平均值为7.6%。

中信时隔三个季度重回券商第一

在公募基金销售排行榜中,券商四季度增长较为明显。券商渠道内部席位进一步洗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信证券时隔3个季度重回券商渠道冠军(权益口径,下同)。

2022年前三个季度,华泰证券赶超中信证券稳居渠道第一。2022年第四季度,中信证券权益保有量环比大增32%至1417亿元,超越华泰证券并位列券商渠道第一、全行业第八。

华泰证券第四季度权益保有量环比增加3%至1226亿元,位居券商渠道第二、全行业第九。中信、华泰纷纷跻身全行业前十,这也是券商渠道首次。

从排名结果来看,除了冠亚军名次争夺激烈外,权益保有量前10的券商则非常稳定,名次毫无变化。前20中的变化也比较微小,中金财富、中泰证券排名提升一位,而申万宏源、安信证券排名均下降一位。中金财富、中泰证券的权益保有量环比均超过10%。

四季度权益保有规模前10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1417亿元)、华泰证券(1226亿元)、广发证券(821亿元)、中信建投(723亿元)、招商证券(683亿元)、银河证券(571亿元)、平安证券(505亿元)、国泰君安(499亿元)、国信证券(477亿元)、东方证券(397亿元)。

第四季度名次爬升最快的要属西南证券,环比增长41.94%,上升了8个名次至券商渠道第40位;国元证券和西部证券分别环比增长36.73%、27.59%,均上升6个名次,分别位居第32位和第45位。相对地,名次下滑最明显的分别是山西证券、国海证券、渤海证券,分别下滑6个、5个、4个名次。

末尾名次争夺战中,国新证券、江海证券第四季度最新入围权益保有量百强,而曾入围三季度百强的东海证券和粤开证券均被挤出。

2022年券商代销格局悄然生变

2022年一季度A股开年即遇“倒春寒”,在基金发行遇冷、代销普遍哑火的逆境下,券商公募保有呈现了一定优势——上榜家数重回51家,环比新增5家;在总体权益规模(-8.55%)及非货保有规模(-5.31%)双双下滑的同时,券商渠道逆势上扬超20%。

彼时,券商逆势上扬背后统计口径的变化也一度引发行业普遍关注。2022年一季度,中基协在统计口径上重新算上了场内基金的保有规模。与此同时,华泰证券凭借这一优势成头部券商最大黑马,权益类保有规模1230亿元反超中信证券,成为券商代销保有新“一哥”,并将这一优势保持了三个季度,最终在四季度被中信证券重新赶超。

随着4月末大盘的触底反弹,代销市场普遍回暖,二季度的券商公募保有规模也一路凯歌。二季度共有52家券商上榜百强,刷新此前纪录。同时,52家券商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实现环比增长9.08%,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实现环比增长13.5%,为四类渠道中环比增速最多。

到了三季度,行情表现不佳,基金保有规模普遍下滑更是常态,头部券商和中小券商均未能幸免。不过,和银行(-11.68%)及第三方渠道(-9.67%)相比,券商权益保有规模表现也相对稳健,较二季度环比下滑5.79%,与此同时,上榜公募百强的券商数量刷新至53家。

四季度随着行情回暖,券商在ETF场内基金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上榜家数最终定格为53家,经过前三季度的比拼和较量,中信证券反超华泰证券,重回“一哥”宝座。与此同时,头部券商的领先格局也进一步树立,前10券商的座次与三季度更是保持一致。

券商公募保有百强遭遇洗牌

上榜家数方面,2022年券商入围数量迎来了节节攀升,一季度的上榜家数为51家,二季度增加至52家,三季度提升至53家也创下券商最佳战绩,而四季度则继续保持着这一纪录。

从2022全年来看,券商渠道的权益和非货公募基金保有量和市占率稳步提升。一季度,券商渠道权益类公募基金市占率为19.24%;二季度市占率增加0.32个百分点至19.56%;三季度增加0.91个百分点至20.47%;四季度增加1.77个百分点至22.24%。

非货公募基金方面,2022年一季度,券商渠道的市占率为15.82%,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市占率分别为16.31%、16.39%、17.95%,环比分别增加0.49、0.08、1.56个百分点。

回望2022年四个季度,既有券商冲击基金销售百强榜,也有券商遗憾被挤出。

去年一季度有51家券商跻身百强,第一创业、民生证券、西南证券、中金公司、西部证券、粤开证券6家券商新进入榜,而国都证券、财通证券遗憾出局;二季度则有52家券商,国都证券、财通证券再度重整旗鼓,跻身全市场公募基金保有百强,粤开证券则被挤出;三季度有53家券商,粤开证券“梅开二度”,和东海证券双双进入百强,中金公司则不在其列;四季度,国新证券、江海证券最新入围,而东海证券和粤开证券均被挤出。值得注意的是,粤开证券去年“两进两出”基金销售百强榜。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