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丽丽 新浪财经
马云再次出现在“江湖”,是因为一家新公司。
这家名叫一米八海洋科技的公司成立于7月20日,经营范围涵盖水产养殖;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等等,另外还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发电技术服务等多重领域。根据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马云通过杭州大井头贰拾贰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该公司近10%股份。
实际上早在2020年,马云就已开始布局海洋产业,他通过海南云锋企业管理集团间接持有耕海牧洋(海南)投资有限公司20%多的股份,这家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水产养殖、渔业捕捞、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的人工增殖放流、水产苗种生产、水产苗种进出口等。
有专家告诉新浪财经,这家新公司布局背后,很可能就是要将海洋水产养殖和新能源结合,走集约式开发的路子。
那么,一边是海上风电企业卷生卷死,一边是资本也在瞄准其中商机,马云有意从水产市场进入海上风电市场,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逻辑?此外,一边做水产养殖,一边做风力发电,能不能赚钱赚到手抽筋?
“一鱼多吃”,该怎么吃?
与大众熟知的电商不同,海上风电项目相对冷门。近期,随着补贴的退坡,该项目也面临更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收益的问题。
头部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助理兼海上产品线总监樊彦斌表示,未来的海上风电项目,电价补贴没有了,有可能未来的标杆电价也会进行竞配,包括项目的竞配。
他认为,现在有几个思路,“首先就是开发海上渔业牧场、海上的制氢项目,还有海上漂浮式光伏,都是未来海上风电类似于配套的一些开发项目。”
做海上风电的想做水产,做水产的也想做海上风电,大家都看中了对方的蛋糕。
从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已经覆盖了海上风电+水产养殖领域。这个布局背后,很可能就是要将海洋水产养殖和新能源结合,走集约式开发的路子。
而谈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机制,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认为,根据我国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产业特征与技术限制瓶颈,二者融合理念与机制包括3个方面,首先就是空间融合。“利用海上风机的稳固性,将牧场平台、休闲垂钓载体、海上救助平台、智能化网箱、贝类筏架、藻类筏架、海珍品礁、集鱼礁、产卵礁等与风机基础相融合,实现空间的合理布局,降低牧场运维成本、提高经济生物承载力。”
杨红生表示,其次是结构融合,主要是通过开发增殖型风机基础,实现风电基础底桩与人工鱼礁的构型有机融合,进而达到资源养护、环境修复的功能融合。“以单桩式风机底桩为基础,结合生态型牡蛎壳海珍品礁、多层板式集鱼礁、抗风浪藻类绳式礁等,打造新型海上风电-人工鱼礁融合构型,提高海上风电场建设区域初级生产力,实现底播型海珍品与恋礁性鱼类生态增殖,且进一步保障建设区域关键生态种繁殖、产卵、仔稚鱼发育,维护建设区域食物网稳定。”
“海上风电机组根据与海床固定方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和浮式两大类,类似于近海固定式平台和移动式平台。固定式一般应用于水深0-50米的浅海,也是我国海洋牧场分布的主要水深,其结构型式主要分为桩承式基础和重力式基础。浮式基础主要用于50米以上水深海域。桩承式基础又可分为单桩基础、三脚架基础、导管架基础和群桩承台基础等,一般为直径6米以上的钢管桩或钢筋混凝土管桩。重力式基础根据墙身结构不同可划分为沉箱基础、大直径圆筒基础和吸力式基础,其体积大、重量大(一般要达1000吨以上),抗风暴和风浪袭击性能好。风机基础承载着风机近千吨的上层结构,因此在海中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构筑物。”杨红生谈到,这样的水下构筑物可以减少水流的影响,可以把它做成人工鱼礁,将来还可以考虑再往风电场里设网箱或围栏等。
他还谈到了第三种融合,即功能融合,就是“综合利用季节性渔业生产高峰(春季、夏季、秋季)与风力发电高峰(冬季),实现海洋牧场内生物资源与风力资源周年持续利用生产时间耦合。”
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海上智能微网,在季节性渔业生产高峰期,将海上风电直接用于海洋牧场平台、增养殖设施、资源环境监测设施、捕捞设施等,提高牧场生产效率,提高海洋牧场对赤潮、绿潮、高温、低氧以及台风等环境灾害的抵御能力;在风力发电高峰期,将风电并入区域电网,实现兼顾清洁能源产出与渔业资源持续开发的绿色生产模式。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有多香?
“风电场确实占地面积比较大,风机跟风机中间隔得很远,这种情况下可以搞点养殖,然后融合发展,”一位政府有关部门人士称,这也可以说是集约用海的一种。
同一片海域,一边做水产养殖,一边做风力发电,能不能赚钱赚到手抽筋?
风电加海洋牧场综合开发的投资回收周期会是多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表示,收回投资需要10到15年,周期还是很长的,但是经济收益稳定、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国内类似的项目已经有一些在运行。比如,国家电投广东公司通过科研示范项目,收获第一批在深远海贫营养海域养殖的生蚝,初步建立商业运维架构和商业价值链条。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实施,今年4月已实现利用海上风电场升压站下方立体空间,在神泉二海上升压站下方进行浮筏养殖。按照计划,8月将利用桩基下方及周边50米立体空间,在海上风电场桩基下方设置透水式、镂空型、轻型可起吊的新型人工鱼礁网箱沉笼养殖和抱桩网箱养殖。
据他们初步估算,项目建成约1000亩的商业化牧场区后,预计年收益约9000万元。
“目前这是一种跨界的新兴产业模式,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在探索之中,除了需要解决一些技术、装备、盈利模式等可行性论证外,在管理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空白。”一位政府有关部门人士这样说。
杨红生认为,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如何融合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风机基础部分是否具有人工鱼礁的集鱼作用?海洋牧场生产管理和海上风机运营应该保持怎样的协调机制?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期间所产生的噪音、震动与电磁场会对牧场生物造成何种影响?”
他表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是主要技术瓶颈,在海上风电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发展问题。“依托海上风电能源、结构优势,探索发展海上休闲垂钓、海上智能微网、潜水观光、海上住宿等相关产业,实现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多元化拓展。”
马云看好这个赛道,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相关市场需求正在悄然攀升。
“春节前就有海上风电开发企业来找过我们”,利用退役风机叶片生产海洋牧场专用人工鱼礁的山东龙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泽晓表示,去年公司接到的人工鱼礁订单是300个左右,今年的订单已经达到了2000多个,企业已经扩大了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