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指出,美联储可能会在2021年下半年发出缩减量化宽松的信号,此举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表示,这一信号最有可能出现在8月份标志性的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央行年会上,美联储将在2022年认真开始缩减购债规模。瑞士信贷澳大利亚策略师Damien Boey表示:
“我们认为,美联储关于‘通胀压力暂时论’和‘通胀预期无法锚定’的观点再无法令人信服。”
根据美联储的说法,要等到就业和通胀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它才会缩减量化宽松。
但近几个月以来,美联储的口风出现变化,开始跟其他几个央行一样,变得没那么鸽派了,这种转变对投资者而言很重要。博伊表示:
“如果美联储不‘掌控’缩债进度,债券市场收益率可能会因此上升,更高的通胀风险会反映在价格上。美联储应当坚持自己的调控,而非让市场来决定。”
另外,在通胀的判断方面,美联储的说法也不是很令人信服。
博伊指出,尽管美联储第三季度的共同通胀预期指数(Common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dex)与美联储目前的说法相符,即通胀压力是暂时的,通胀预期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但实时“代理”数据显示,CIE指数已飙升至2.15%,是美联储1999年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最高点。
上周,澳大利亚股市从创纪录高位回落,创下3个月来最大的3日跌幅。此前,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美国CPI数据以及通胀预期飙升,澳大利亚股市出现更大跌幅。
尽管美国PPI数据强劲,但这并没有给予美股足够支撑。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一度从18飙升至29,之后才回落至19。美联储官员的安抚性言论以及美国零售销售和消费者信心数据疲软,缓解了股市的不安情绪。
股市的这波波动,让人们忽略了美联储CIE指数中基于消费者调查的通胀预期指标的飙升。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警告称,费城联储(Philadelphia Fed)发布的《专业预测者调查报告》上调通胀预期、消费者通胀预期以及近期美国盈亏平衡债券收益率飙升,似乎“没有受到美联储的关注”。瑞信表示:
“美国的货币政策正在脱离客观数据和政策规则的领域,公开进入主观性和政治性的领域。”
美联储对“提高通胀”的反应出现矛盾和含糊,即“从鸽派的角度解释得很好,但从鹰派的角度看似乎含糊不清。”博伊表示:
“具体而言,目前尚不清楚什么因素会引发缩债。官员们似乎在不断寻找新的理由,以避免采取用更强硬的语调表达。但官员和投资者们也知道,当通胀预期真正失控时,美联储将被逼到角落,不得不采取措施应对通胀风险。”
美联储强调,它计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缩减量化宽松,并辩称缩减步伐放缓与其资产负债表的增长相一致。
因此,投资者可能会克服“缩表恐慌”(taper tantrum),相信美联储可能买入债券的说法。但博伊警告称,交叉资产估值的范围也远远超过上一次2013年“缩表”时期,这意味着,即便只是政策宽松方面的微小调整,投资者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博伊表示,投资者最初可能会将缩减购债规模视为对经济增长有利的举措。因为这表明经济足够强劲,允许缩减购债规模,但随后会“出人意料地迅速”转为防御性资产。
他指出,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里,全球流动性下降,基于领先指标,VIX指数显著上升。而长期来看,债券的价值比其他任何资产类别都更具吸引力。因此,尽管通胀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在短期内打击债券,但从目前的估值和投资组合相关性来看,它们可能对其他资产类别造成更大伤害。
在他看来,风险回报正迅速转向债券和防御型股票。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策略师也指出,在投资者对冲通胀的需求推动下,大宗商品出现了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最强劲的12个月涨势。
他们认为,宏观利好因素很可能会持续下去。但在一些金属、大宗商品和谷物等领域,价格会高到脱离基本面。过去12个月,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达到了1907年(不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快水平。货币供应增长与经济复苏加速,推高了通胀预期。他们表示:
“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时,大宗商品往往会表现突出。从中长期来看,这将支撑未来几年大宗商品的结构性投资主题。但在短期内,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供应、需求、库存和边际成本等基本面因素可以解释的水平。”
此外,在经历了过去60年来第二强劲的反弹之后,大宗商品的风险/回报前景“开始恶化”,尤其是考虑到通胀盈亏平衡“已经估值过高”(收益率过低),而美元未来一段时间的强势(尽管幅度不大)又将到来。
尽管宏观经济有利因素可能会继续,但许多市场正面临下半年回调的威胁。摩根士丹利预计年底前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下行趋势,特别是在铁矿石、基本金属和贵金属、粮食、欧洲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方面,而石油、美国天然气和糖价格相较而言更具有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