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股市场正无限接近创纪录的高点。超过半数的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当前的价位都超过了一段时间的平均线,越来越多的重量级投资人开始公开表达对泡沫可能到来的担心。摩根大通更强调,大量的过剩流动性正在金融系统内部四处涌动,正是造成当下局面的关键原因。
那么,当这些过剩现金逐渐退潮,又会发生什么呢?
在上周发布的研究报告当中,摩根大通指出,在IPO交易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散户投资者蜂拥入场的情况下,当然会出现“各种潜在泡沫产生的迹象”,让投资者不能不感到担心。
众所周知,所谓股市泡沫,就是指市场参与者将股票价格推高到远远脱离基本面的不合理水平,这通常都与群体性心理现象有关。当泡沫最终破灭时,所有这些相关股票,以及众多投资者的积蓄,都可能会被一笔抹杀。
1990年代晚期的互联网泡沫或许就是最合适拿来和当下比较的对象,当时,投资者寄望于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的巨大利润,疯狂追捧科技公司,使后者的股价直冲云霄。
泡沫高潮阶段持续了三年的时间,到了2020年3月终于见顶,在这段时间内,纳指上涨了大约400%,但是之后,到2002年10月,指数就吐出了全部这些进账。
摩根大通指出,现在许多投资者都想到了这一惨痛教训,担心惨剧在不久的将来重演。研究报告指出,诸如IPO市场的惊人斩获,“SPAC投资的疯狂需求”,散户投资者活跃度的激增,特斯拉和Zoom等股票的三位数涨幅,还有虚拟货币价格几乎没有原因的暴涨,这些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二十几年前。
各种数据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20年的IPO交易数量正是当初互联网泡沫时期以来的新高,而且也和当年一样,整体而言都在短期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于所谓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表现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单单新一年的最初三个星期当中,SPAC交易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70亿美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20%。
最近几天,散户全线出击,以游戏驿站等小型股票为战场狙击对冲基金的轧空大战,这其实又是一个最新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热钱能够有多么疯狂。一度,这只股票被散户推出了接近1000%的涨幅。
美联储变脸会怎样
市场现在之所以会如此狂热,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各国央行在疫情爆发后为支撑经济而执行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廉价现金由此涌入了股市。因此,人们很自然会想到,伴随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逐渐复苏,一旦联储最终决定减轻那些支持性政策的力度,甚至彻底收回这些政策,当前的牛市又该何去何从呢?
摩根大通的研究报告写道:“各国央行为对抗疫情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其结果之一就是造成了巨量的流动性进入市场,这正是金融市场潜在过剩的主要源头。”
过去一年时间当中,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就膨胀了80%,摩根大通的预期是,在联储最终开始减轻资产采购计划力度前,资产负债表今年还将膨胀20%。不过在他们看来,这短期内还不足以对市场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我们认为,缩减恐惧暂时还不会真正成为市场的重大利空因素,至少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之前都不会。”
盘整将至 坚持买进
没有任何一种政策是能够完美满足所有人所有需求的,摩根大通相信,那些最近几个季度以来进展巨大的金融资产,将会经历“更剧烈的波动,遭遇大量的获利回吐,使其根据风险调整后的回报率显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不过,该行的判断是,投资者不必因此为股市泡沫破灭的可能性而担心,相反,大家应该将任何盘整都视为机会,持续扩大自己的股市敞口。研究报告解释说,并非所有的资产价格都已经高估,而且市场的支撑力量也绝非只有央行提供的流动性。
“我们会将所有低点都视作进一步增持的机会。我们依然相信,我们去年11月就指出的不同投资风格股票之间的大轮动还在继续,而且会愈演愈烈,关键在于,这一幕还大概率是会发生在大盘上涨的背景之下。”
最近,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过了1%的重要关口,这吓到了不少市场观察家。然而,摩根大通相信,这不见得就一定会成为市场的麻烦。在大多数情况下,债券收益率往往是和股价同时上涨的,经济增长之下,企业的利润是将获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