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打平民市场的家乐福 (PA:CARR)中国把自己卖了,而面向高端市场的日本百货在中国也终究难以为继了。
6月25日,高岛屋在中国仅存的一家门店(位于上海)宣布将于8月25日歇业,之后高岛屋中国公司(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也将解散。高岛屋的业务将彻底退出中国。
(来源:高白屋上海官网)
高岛屋在公告中表示,退出中国是因为中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和实体消费的低迷。以上因素令高岛屋经营“极为艰难”,故此不得不歇业。
日本最大高端百货公司
高岛屋全名株式会社高岛屋,创立于1831年,目前是日本国内最大的高端百货公司。然而,在创立初期,高岛屋仅仅是京都一家二手服饰及棉织品零售商。经过180多年的发展,高岛屋目前在全日本已有20家连锁店,全国总店则位于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南海难波站内。
2012年底,高屋岛在中国的首家分店在上海市长宁区开业,这也是高屋岛在日本海外的第三家分店。高屋岛上海门店的选址也颇为讲究,位于上海日本人及韩国人聚集的长宁区古北商圈。
上海高岛屋店内有不少独家销售日本进口产品,销售品牌以高端品牌为主,包括日本美妆品牌C.P.B、POLA等产品和一些日系服装品牌专柜。另外,商店内还设有进口超市及有机餐厅。
从2012年底到8月份正式歇业,高岛屋在中国度过了将近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积极求变 难敌电商冲击
高岛屋在公告中指出消费者消费结构、行业竞争和实体消费低迷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外因。真要探究高岛屋在中国失败的原因,公司自身的策略失误也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因素。
从定位上看,门店选址便造成了先天的不足。
据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上海市商圈活力指数月报》,按消费指数划分,上海排名前五的市级商圈分别市南京东路、陆家嘴张杨路、淮海中路、南京中路及徐家汇商圈。
(来源:《上海市商圈活力指数月报》)
而高岛屋上海店所在新虹桥商圈仅在地区级消费商圈中排第二,与市级消费商圈的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然而,高岛屋的定位却是高端的百货商场。这就造成了商场定位消费人群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
另外,上海高岛屋所处的古北商圈属于社区型商圈。社区商圈消费者需要的是购物中心型的“一站式”体验。高岛屋在业态丰富度上的相对匮乏也令不少潜在消费者“望而却步”。事实上,高岛屋自身也有对公司业态作调整,如加大商店内餐饮比例,新增日本馆及新鲜市集超市等,但规模还是很难与其他Mall相比较。
而除了业态丰富度外,高岛屋自身的品牌丰富度其实亦乏善可陈。据中商数据显示,上海高岛屋多为日本品牌,价格高而且在中国认可度不高。因此,不少中国消费者会因为找不到喜欢的品牌款式转而选择在徐家汇等其他商圈消费。
而商场原本的潜在目标群体——聚居于上海的日本、韩国人因为经常可以出境,对于在高岛屋购买品牌商品的意愿反而不是太高。
另外,高岛屋上海在经营上往往还会照搬日本的模式,故此忽视了一般中国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的敏感度。据一名负责公关传播的上海高岛屋前员工表示,高岛屋内商品部分甚至比日本更贵,在中国缺乏价格竞争力。在营运早期就已有不少品牌陆续撤柜。
综上几点原因,自开业以来,上海高岛屋人气一直不高。
2013年9月,因为经营压力,上海高岛屋将销售目标从130亿日元下调至50至60亿日元。但实际上,截至今年2月份的2018财年,上海高岛屋仅取得营收32亿日元,同比增长0.7%,净亏损9亿日元,且已是连续七年出现了亏损。
中国零售业寒冬真的来了吗?
高岛屋退出中国,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电商网购对于实体零售业的冲击。
这种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就在上周日,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SZ:002024)才宣布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80%股份;上个月,沃尔玛公司 (NYSE:WMT)济南泉城路店贴出告示宣布在6月17日开始停止营业;而在6月18日,就中国各大电商在线上每个一个小时就大派抵扣券的时候,沃尔玛再默默关停了杭州东新分店、宁波华侨店和东莞凤来路店三家门店。
关于家乐福败走中国的原因,有关分析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刚进入中国时,借着当时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的客观情况,靠向供应商收取渠道费用赚取丰厚利润,实现低成本的快速扩张;
二、死守经营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开始流失,并从2010年起在中国的业绩和利润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下滑;
三、高层更迭导致管理政策及与供应商的合作策略、公司经营策略出现了严重滞后。在本土的竞争对手纷纷选择供应链端的买断和直采模式建立壁垒的时候,沃尔玛仍然固守其供应商配送至全国配送中心模式;在网购时代,家乐福直至2015年6月才上线自家App,但覆盖度低,产品种类有限且配送较慢;在众电商开始回到实体角逐新零售赛道时,家乐福还在拓展网上商城。
在零售行业,特别是中国的零售行业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的时候,家乐福中国好像是迟暮的老人一样,反应永远慢了半拍——就是这个半拍,别人已可能把你甩得车尾灯都看不见了。
至于沃尔玛,亦是相似的套路。早前在中国,沃尔玛仍然沿用美国本土的经营模式,甚至试图在小城镇占领市场。显然美国城镇消费力和中国不可以比较,结果可想而知。其次,沃尔玛在中国并不能像美国一样,获得专门供应商,相反供应商供货质量参差不齐,还最终影响了商品的质量。
实际上,无论是高岛屋也好,家乐福、沃尔玛也好,来到中国市场以后都并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的情况作出变化。
原创 Joshua 下周,香港将迎来为期四天的耶稣受难日和复活节。但事实上,港股在4月“受难”的几率并不常见。在截止2022年的二十二年间,恒指在4月仅出现5次下跌。基于历史数据...
作者 | 莫羽枫香 沪指4天跌。 A股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主力资金整体保持谨慎态度。节后至今,上证50累跌7%,沪深300跌近5%,创业板指累跌8%。 场内成交并不算活跃,前期...
确定屏蔽%USER_NAME%?
如果屏蔽,您和%USER_NAME%都无法看到相互在Investing.com上发布的信息。
%USER_NAME%已成功添加至屏蔽列表
由于您刚刚取消屏蔽此人,因此必须等待48小时才能重新屏蔽。
您举报该评论的原因为:
谢谢您!
您的举报将会被发送到管理员进行审核
添加评论
我们鼓励您使用评论,与用户沟通,共享您的观点并向作者及互相提问。 但是,为了获得有价值和期待的高水平评论,请注意以下标准:
垃圾邮件或滥发信息的肇事者都将被从网站删除并禁止以后进行注册,这由Investing.com自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