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2024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债券融资5653.1亿元 同比下降18.4%

发布时间 2025-1-9 14:09
更新时间 2025-1-9 14:35
© Reuters.  中指研究院:2024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债券融资5653.1亿元 同比下降18.4%

智通财经APP获悉,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债券融资5653.1亿元,同比下降18.4%。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18.5%,海外债同比下降69.5%,ABS同比下降13.6%,海外债在低水平上继续下降,信用债成为融资绝对主力,ABS融资占比超三分之一。展望2025年,政策加力有望带动预期修复,但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融资政策仍有望维持宽松态势,但融资规模仍将受到市场恢复的影响。

中指研究院表示,202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呈现调整态势。9.26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了最强维稳信号,相关部门及地方积极落实政策,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市场出现明显升温。房企融资支持政策持续宽松,融资工具更加丰富,债券融资规模延续下降态势,信用债、ABS成为绝对主力。

1.融资规模:同比减少18.4%,延续下降态势

2024年,房地产行业共实现债券融资5653.1亿元,同比下降18.4%。2021年下半年行业已经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融资规模大幅回落,2024年延续了下降态势,降幅较上年扩大。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18.5%,海外债同比下降69.5%,ABS同比下降13.6%,海外债在低水平上继续下降,信用债成为融资绝对主力,ABS融资占比超三分之一。从单月来看,9月以来,在上年低基数影响下,债券融资总额单月同比连续回正,房企融资略有回暖,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

图:2024年融资结构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来看,规模延续2022年以来的下降态势,实际融资环境仍未显著回暖,其中,受城市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金融16条等融资政策提振,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占比提升,销售下滑对房企资金面产生不利影响,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均显著下降。2024年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为9.66万亿元,同比下降18.0%,较1-10月收窄1.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为1.35万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较1-10月收窄0.2个百分点;占比为14.0%,比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自筹资金为3.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0%,降幅较1-10月扩大0.5个百分点;占比为35.9%,比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定金及预收款为2.96万亿元,同比下降25.2%,降幅较1-10月收窄2.5个百分点;占比为30.7%,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为1.39万亿元,同比下降30.4%,降幅较1-10月收窄2.4个百分点;占比为14.4%,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2.融资结构:信用债是融资主力,ABS发行占比提升

信用债:年末单月发行规模回升,央国企是发行绝对主力

2024年,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为3448.5亿元,同比下降18.5%,占总融资规模的61.0%,与上年基本持平。平均发行期限3.16年,其中发行期限在3年以上的占比45.7%,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期限有所延长。其中,混合所有制和民营房企信用债发行期限有所延长,3年以上债券发行总额占比明显提升,新城、新希望、金辉、卓越、美的置业等均成功发行5年期中票,为其债务期限结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单月来看,前九月信用债发行总体呈下滑趋势,9月发行规模已降至不足200亿的低位;10月以来,发行规模连续回升,10月、12月单月同比在去年低基数影响下转正,出现年末翘尾现象。

从发行结构来看,信用债的发行主体以央企、地方国企为主,年内央国企发行占比已超90%,较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行占比下降。2024年,民企发债仍保持低水平,从发行企业来看,2024年发债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为8家,较上年有所减少,基本是规模较大尚未出险的企业,难以惠及多数资金面紧张的民企。

当前,信用债发行渠道仍向优质房企敞开,但总体受益企业数量相对有限。9月,央行在发布会上提出,将“金融16条”政策由2024年底延长至2026年底。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仍将持续实施,有助于企业丰富融资渠道,特别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筑底企稳,部分聚焦核心城市、经营稳健的房企或将率先受益,因而获得更丰富的资金支持。

表:2023年、2024年各类企业信用债发行规模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海外债:在低水平基础上继续下降,期限偏短

2024年,海外债发行规模仅为69.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69.5%,占总融资规模的1.2%,较上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平均发行期限2.50年,发行期限均为3年以下,期限偏短,房企难以从境外获得长期资金支持。从单月来看,8月-12月均无新发行债券,海外债渠道几近关闭,其余月份仅有个别优质企业有能力发行海外债,海外债发行企业以越秀、五矿等央国企为主。

ABS:融资规模占比上升,有底层资产支撑的CMBS/CMBN、类REITs占比超六成

2024年,ABS融资规模为2137.6亿元,同比下降13.6%,占总融资规模37.8%,较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发行期限为9.85年,期限明显延长。从单月来看,上半年,ABS月均发行规模仅150亿元左右,下半年,ABS发行步入正轨,月均发行规模两百亿元以上,10月发行规模略有下滑,年末发行规模再次回升。

从发行结构来看,类REITs、CMBS/CMBN成为主要发行类型,占比分别为38.1%、31.5%,类REITs比例快速提升,发行占比提升了20.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年内ABS产品类型仍以有优质底层资产支持的类型为主,ABS渠道始终向手握优质持有型资产的企业开放。

在公募REITs方面,政策窗口开启以来,共有7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产品上市,发行方分别为金茂、物美、华润、印力、百联、首创、大悦城,涵盖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产业园区公募REITs持续扩容,11月,国内首单民企园区公募REITs完成发行,中金联东科创REIT净认购金额16.17亿元,公募REITs也向众多民企园区敞开资产证券化的大门,有助于这类公司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年内,保障房REITs上新,招商基金招商蛇口租赁住房REIT完成发行,发行规模13.64亿元。7月,基础设施公募REITs增加了养老设施等资产类型。公募REITs市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进入常态化发行,趋势稳定向上。2025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更大力度支持基础设施REITs市场扩围扩容,公募REITs将成为房企盘活存量资产、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

年内上交所、深交所推动持有型不动产ABS产品加速落地,是又一盘活存量资产的金融工具。11月,中信证券-越秀商业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发行,是市场首单商业物业持有型不动产ABS,该项目标的物业为ICC环贸天地及地下停车场,项目发行规模14.13亿元。

当前,基础设施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等金融工具持续落地,为购物中心、长租公寓、产业园区等持有物业提供了宝贵的退出渠道,持有物业开发运营全周期的金融闭环更加完善。持有型物业在行业下行阶段,成为房企盘活资产、补充资金的重要手段,房企同时也能从多元化经营中收益,逐渐改变经营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图:2024年ABS发行结构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年内,中交地产、陆家嘴等上市房企完成A股定增,募集资金净额分别为4.38亿元、17.97亿元;融创向中金国际配售4.89亿股认购股份,配股融资总额约12.05亿港元。外高桥定增方案尚未实施。支持房企股权融资政策也将持续实施,随着政策底和市场底到来,资本市场对房地产板块信心有望恢复,也将为房企定向增发打开通道。保利发展计划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资总额不超过95亿元;华发拟发行不超过55亿可转债,可转债兼顾了固定收益和股权投资两种工具特点,在当前房地产板块低迷、市场筑底阶段,不失为一种两全工具。

3.融资利率:资金成本明显下降

2024年行业债券平均利率为2.95%,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受今年连续降息、融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行业债券平均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其中信用债平均利率为2.86%,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海外债平均利率为5.22%,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ABS平均利率为3.01%,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

表:各渠道平均融资利率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2024年融资政策持续宽松,但债券融资规模仍在下降通道,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投资人对房地产行业的疑虑,也使得企业对新增融资采取谨慎态度,融资规模仍在缩减中。

明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还应提前筹划现金流,充分利用各类融资政策支持以增加资金流入。积极利用项目“白名单”机制、经营性物业贷、支持房企发债、定增、公募REITs和持有型不动产ABS等融资政策,多渠道拓展融资现金流入,或可进行存量债务展期、借新还旧。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