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发布时间 2024-7-2 14:31
更新时间 2024-7-2 15:05
© Reuters.  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US500
-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指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原文如下: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厅、委),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标准化专业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年6月5日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2024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 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球人工 智能治理倡议》,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系统谋划, 加快构建满足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工智能+”高水 平赋能需求的标准体系,夯实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企 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保障产业安全的支撑作用,更好推 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特制定本指南。

一、产业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 和战略性技术,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速和 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刻改变工业生 产模式和经济发展形态,将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和数字中国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基础 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等 4 个部分。其中,基础层主 要包括算力、算法和数据,框架层主要是指用于模型开发的 深度学习框架和工具,模型层主要是指大模型等技术和产 品,应用层主要是指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场景的应用。近年 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 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伴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创新技术群体突 破、行业应用融合发展、国际合作深度协同等新特点,亟需 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 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机为目标,完 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 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 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到 2026 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 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50 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 的企业超过 1000 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 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20 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 化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化联动机制,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 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成标准。

坚持应用牵引。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面向行业应 用需求,强化创新成果迭代和应用场景构建,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

坚持产业协同。加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协 同,加强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协作,打造大中 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标准化模式。

坚持开放合作。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鼓励我国 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全球产业链上下 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三、建设思路

(一)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键 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 7 个部分,如图 1 所示。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是人 工智能的基础性、框架性、总体性标准。基础支撑标准主要 规范数据、算力、算法等技术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夯 实技术底座。关键技术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文本、语音、 图像,以及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智能体、跨媒体智能、具身 智能等的技术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智能产 品与服务标准主要规范由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智能产品和 服务模式。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技术赋能 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以及重点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要求。行 业应用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的技术要求,为人 工智能赋能行业应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安全/治理标准主要规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等要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主要由基础共性、基础支撑、关 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安 全/治理等 7 个部分组成。

四、重点方向

(一)基础共性标准

基础共性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 管理、可持续等标准。

1. 术语标准。规范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的概念定义, 为其它标准的制定和人工智能研究提供参考,包括人工智能相关 术语定义、范畴、实例等标准。

2. 参考架构标准。规范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应用及系统的 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人工智能参考架构、人工智能系统生 命周期及利益相关方等标准。

3. 测试评估标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成熟度、人工 智能体系架构之间的适配度、行业发展水平、企业智能化能力等 方面的测试及评估的指标要求,包括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服务能力 成熟度评估,人工智能通用性测试指南、评估原则和等级要求, 企业智能化能力框架及测评要求等标准。

4. 管理标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系统、服务等全 生命周期涉及的人员、组织管理要求和评价,包括面向人工智能 组织的管理要求,人工智能管理体系、分类方法、评级流程等标 准。

5. 可持续标准。规范人工智能影响环境的技术框架、方法 和指标,平衡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包括促进生态可持续的人工 智能软件开源基础框架,人工智能系统能效评价,人工智能与资源利用、碳排放、废弃部件处置等标准。

(二)基础支撑标准

基础支撑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数据服务、智能芯片、智能传感 器、计算设备、算力中心、系统软件、开发框架、软硬件协同等 标准。

1. 基础数据服务标准。规范人工智能研发、测试、应用等 过程中涉及数据服务的要求,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数据治 理、数据质量等标准。

2. 智能芯片标准。规范智能芯片相关的通用技术要求,包 括智能芯片架构、指令集、统一编程接口及相关测试要求、芯片 数据格式和协议等标准。

3. 智能传感器标准。规范单模态、多模态新型传感器的接 口协议、性能评定、试验方法等技术要求,包括智能传感器的架 构、指令、数据格式、信息提取方法、信息融合方法、功能集成 方法、性能指标和评价方法等标准。

4. 计算设备标准。规范人工智能加速卡、人工智能加速模 组、人工智能服务器等计算设备,及使能软件的技术要求和测试 方法,包括人工智能计算设备虚拟化方法,人工智能加速模组接 口协议和测试方法,及使能软件的访问协议、功能、性能、能效 的测试方法和运行维护要求等标准。

5. 算力中心标准。规范面向人工智能的大规模计算集群、 新型数据中心、智算中心、基础网络通信、算力网络、数据存储等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包括基础设施参考架构、计 算能力评估、技术要求、稳定性要求和业务服务接口等标准。

6. 系统软件标准。规范人工智能系统层的软硬件技术要求, 包括软硬件编译器架构和优化方法、人工智能算子库、芯片软件 运行时库及调试工具、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计算性能等标准。

7. 开发框架标准。规范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相关的技术要求, 包括开发框架的功能要求,与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协议、神经网 络模型表达和压缩等标准。

8. 软硬件协同标准。规范智能芯片、计算设备等硬件与系 统软件、开发框架等软件之间的适配要求,包括智能芯片与开发 框架的适配要求、人工智能计算任务调度、分布式计算等软硬件 协同任务的交互协议、执行效率和协同性能等标准。

(三)关键技术标准

关键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大模型、自然 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人机混合增 强智能、智能体、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具身智能等标准。

1. 机器学习标准。规范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数据预处理、 模型表达和格式、模型效果评价等,包括自监督学习、无监督学 习、半监督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标准。

2. 知识图谱标准。规范知识图谱的描述、构建、运维、共 享、管理和应用,包括知识表示与建模、知识获取与存储、知识 融合与可视化、知识计算与管理、知识图谱质量评价与互联互通、知识图谱交付与应用、知识图谱系统架构与性能要求等标准。

3. 大模型标准。规范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等环节的技 术要求,包括大模型通用技术要求、评测指标与方法、服务能力 成熟度评估、生成内容评价等标准。

4. 自然语言处理标准。规范自然语言处理中语言信息提取、 文本处理、语义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包括语法分 析、语义理解、语义表达、机器翻译、自动摘要、自动问答、语 言大模型等标准。

5. 智能语音标准。规范前端处理、语音处理、语音接口、 数据资源等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包括深度合成的鉴伪方法、全 双工交互、语音大模型等标准。

6. 计算机视觉标准。规范图像获取、图像/视频处理、图像 内容分析、三维计算机视觉、计算摄影学、跨媒体融合等技术要 求和评价方法,包括功能、性能、可维护性等标准。

7. 生物特征识别标准。规范生物特征样本处理、生物特征 数据协议、设备或系统等技术要求,包括生物特征数据交换格式、 接口协议等标准。

8. 人机混合增强智能标准。规范多通道、多模式和多维度 的交互途径、模式、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脑机接口、在线知识 演化、动态自适应、动态识别、人机协同感知、人机协同决策与 控制等标准。

9. 智能体标准。规范以通用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体实例和智能体基本功能、应用架构等技术要求,包括智能体强化学习、 多任务分解、推理、提示词工程,智能体数据接口和参数范围, 人机协作、智能体自主操作、多智能体分布式一致性等标准。

10. 群体智能标准。规范群体智能算法的控制、编队、感知、 规划、决策、通信等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包括自主控制、协同 控制、任务规划、路径规划、协同决策、组网通信等标准。

11. 跨媒体智能标准。规范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多模 态数据处理基础、转换分析、融合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 数据获取与处理、模态转换、模态对齐、融合与协同、应用扩展 等标准。

12. 具身智能标准。规范多模态主动与交互、自主行为学习、 仿真模拟、知识推理、具身导航、群体具身智能等标准。

(四)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

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 智能移动终端、数字人、智能服务等标准。

1. 智能机器人标准。规范人工智能在机器人领域应用的技 术要求,包括机器人智能认知、智能决策等标准。

2. 智能运载工具标准。规范智能运载工具感知、识别与预 判、协同与博弈、决策与控制、评价等技术要求,包括环境融合 感知、智能识别预判、智能决策控制、多模式测试评价等标准。

3. 智能移动终端标准。规范人工智能应用在移动终端领域 的技术要求,包括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智能语音交互,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涉及的信息无障碍、适老化等标准。

4. 数字人标准。规范数字人的外形、动作生成、语音识别 与合成、自然语言交互等技术要求,包括数字人基础能力评估、 多媒体合成渲染、基础数据采集方法、标识和识别方法等标准。

5. 智能服务标准。规范基于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智能 语音、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服务,包括模型即服务 平台技术要求和评测方法等标准,以及面向特定场景的人工智能 应用服务,如智能软件开发、智能设计、智能防伪等标准。

(五)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

赋能新型工业化标准主要包括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 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标准,以及重点 行业智能升级标准。

1. 研发设计标准。研制跨领域知识整合、新型设计模式生 成、人机协同研发设计等标准。

2. 中试验证标准。围绕高精度、全流程仿真模型,研制智 能虚拟中试标准,以及复杂工业场景新技术应用验证标准。

3. 生产制造标准。研制生产过程智能化、产线监测及维护 等标准。

4. 营销服务标准。围绕营销服务效率提升,研制智能客服、 数字人、商品三维模型标准,以及用户体验等标准。

5. 运营管理标准。围绕运营管理智能化能力提升,研制相 关供应链管理、数据管理、风险管理等标准。

6. 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标准。围绕原材料行业,开展大模型 畅联产线数据、优化在线监测调控和工艺改进等标准研制。围绕 消费品行业,开展需求预测、个性化定制等标准研制。围绕装备 行业,研制智能装备感知、交互、控制、协作、自主决策等标准。

(六)行业应用标准

开展智慧城市、科学智算、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 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 旅等领域标准研究。

(七)安全/治理标准安全/治理标准主要包括人工智能领域的安全、治理等标准。

1. 安全标准。规范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系统、应用、服 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要求,包括基础安全,数据、算法和模型 安全,网络、技术和系统安全,安全管理和服务,安全测试评估, 安全标注,内容标识,产品和应用安全等标准。

2. 治理标准。结合人工智能治理实际需求,规范人工智能 的技术研发和运营服务等要求,包括人工智能鲁棒性、可靠性、 可追溯性的技术要求与评测方法,人工智能治理支撑技术;规范 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的伦理治理要求,包括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评 估,人工智能的公平性、可解释性等伦理治理技术要求与评测方 法,人工智能伦理审查等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技术组 织,统筹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优势力量,协同推进人工 智能标准建设,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产业标准体系。

(二)构建人才队伍。鼓励标准化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标准 化高端人才,加强面向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企业、 高校、研究机构等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 构建标准化人才梯队。

(三)加强宣贯推广。指导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国 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面向企业开展人工智能标准体系、重点 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检测 等环节对标达标,持续提升标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

本文选自工信部,智通财经编辑:陈筱亦。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