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6月27日,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在北京揭晓,119座城市及地区2797家餐厅上榜。
此次“必吃榜”发榜城市首次破百,商户数、城市数均达历年新高,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广州为上榜餐厅数TOP5城市。其中,榜单中的近半数为城市特色商户,烟火小店占比达46%,小吃商户超过500家。
一座城市的名片往往和美食绑定在一起,比如北京烤鸭,南京鸭血粉丝汤、长沙臭豆腐。而随着反向旅游的兴起,区县城市的独家美味也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旅游订单同比增速,一二线城市小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小于县域市场。
这一旅游趋势也反应在大众点评必吃榜单上。这次榜单涌现了不少区县城市的面孔,包括延边的朝鲜参鸡汤、襄阳的黄酒配牛肉面、景德镇的瓷泥煨鸡……它们成为美食地图上的新势力,忙碌在一线的商家们靠着对餐厅的差异化运营,征服了来自天南海北挑剔的食客。
藏在县级城市里的烟火气
江西人万俊辉经营的“三宝别院”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景德镇三宝村。这几年,他发现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游客经常出现在热门打卡地,他们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中国瓷器的发展,而当地的旅游热也触发了游客对美食的探索。
坚持做本土特色菜的三宝别院接住了泼天的流量。
餐厅主打的江西名菜“瓷泥煨鸡”捕获了一众消费者的味蕾,成为大众点评评论区频繁提及的门店顶流,“终于吃到了不同于大都市的烟火气”,“在其他地方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口味”网友纷纷留言。
对于餐厅一线的管理人员,万俊辉还在食材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守住新鲜的食材、推出好吃不贵的菜品是餐厅得以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我们店可以同时容纳600多人用餐,一到旅游旺季的饭点,还是会有不少人排队。”万俊辉向时代财经表示。
广东清远,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的翔仔农家菜·新鲜无花果浸鸡店,是广东人心中典型的“山旮旯儿农庄”。
据凌老板介绍,自家走地鸡用的是清远鸡1号苗,养在5公里外的村子里,由73岁老父亲亲手照料,真正坚持了“鸡要现抓鱼要现杀”的地道吃法,为全国食客还原最自然的老广味道。
旅游博主小婉见证了游客们对目的地的重新定义,她观察到小众旅游城市成为大家挖宝的集中地,除了关注当地的风景外,游客们更加在意游玩的体验感,吃成为不能糊弄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一线城市的游客们,在习惯了吃流水线的快餐后,更想尝试不一样的口味,他们旅行的第一站往往是挑选具备当地特色的餐馆。”小婉向时代财经说道。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必吃榜”榜单异地用户占比达到42%。
“休闲旅游、深度游玩逐渐成为新的旅游方式,用户对半天游、一天游的关注度明显增加,比起紧张的行程安排,越来越多的用户更享受体验当地的生活,品味传统的美食文化。”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在接受时代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小店经济爆火,上榜后流量增长50%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必吃榜“基于上亿条评价数据,从千万商户中遴选出2797家餐厅。其中,近半数为城市特色商户,烟火小店占比达46%,小吃商户超过500家,“宝藏小店”、“地道风味”、“锅气十足”成为关键词。
老餐饮人朱丹在成都市海椒市经营着一家油卤串串店,她的门店没有开在繁华的闹市区,而是隐藏在老小区里。
在不到100平米的空间里,朱丹是绝对的主导者,她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法则:每天下午4点半才开店,一天营业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亲自打磨串串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手工腌制、炒料自制等。
这是她第四次进入大众点评必吃榜单,这给她带来了意外收获。进入榜单后,每年店铺的营收增长率都在10%左右,没等门店正式营业,门外就坐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在广东深圳的蛇口市场门口,潮汕人叶向家凭借着父辈传授的裹粽手艺,从推车摆摊开始,将20年老店—嘉华小吃店做上了“必吃榜”。“所有粽子店内现包,高峰期4个‘粽子工’从早到晚忙不停,一天卖出好几千个。”叶向家介绍。
数据显示,2023年发榜后,上榜商户线上流量同比增幅近50%,首届“必吃节”拉动商户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80%。
“整体餐饮用户消费频次增长,且倾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餐厅。”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张雪娇表示,今年发布的榜单,强调“好吃不过百”,上榜的很多是高性价比的小店,包括正餐和小食快餐在内,70%的商户人均客单价不过百。
谈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层出不穷的视频“种草”时,张川回应称,大众点评的信息流既有图文内容,也有很多视频,视频占比相比去年涨了很多倍。
“所有的用户对大众点评的印象只有两个字——真实。大众点评未来的口号是,‘既要做好种草,又要做好拔草’,拔草最核心就是真实。”张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