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提供指导,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影响力·时代” 峰会系列之“新金融、新智造、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诸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相聚一堂,为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发展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突围战,也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攻坚战,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
“毫无疑问,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布局,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除了教育布局外,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育体制机制等更为深刻的问题。”李君如表示,要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
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世界百年变局的风云际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李君如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突围战,也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攻坚战,需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造就新教育思想、新教育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在他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两条基本的路径:一是从0到1的创造发明型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二是从1到N的创新应用型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在我国,大量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是在第二路径形成的。
“我们也有第一路径形成的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生产力包括一批新质生产力,如5G、量子通信技术、激光制造技术等等。但从总体来讲,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缺少从0到1突破的原创性科技。我们在科技领域要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必须让创新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君如表示。
他认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不仅要在创新中实现从1到N的突破,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原创性科技成果,创造更多从0到1突破的先进生产力。
“这就格外需要把我们的教育办成创新型教育,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文化,在师生中增强创新意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李君如说。
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办教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关键环节。因此,李君如认为,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视野来思考和规划中国教育,形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教育布局。
“目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成果还难以即刻充分进入教学体系,使得我们的教育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李君如说,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形成一批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布局。
他还表示,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出发,推进新时代中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人才、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此,李君如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通过改革进一步有效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二是通过改革进一步破解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难题;三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办学校办研究院。
“我参观过国外一些骨干企业,他们都办有同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研究院。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支持骨干企业办教育,使得教育能够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和人才。”李君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