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美股新股前瞻|2023年净利率仅0.1%,国内最大废旧家电回收平台零碳环保资产负债率近100%

发布时间 2024-6-24 10:36
更新时间 2024-6-24 19:41
美股新股前瞻|2023年净利率仅0.1%,国内最大废旧家电回收平台零碳环保资产负债率近100%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务院于今年3月13日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一轮大规模的以旧换新行动由此在全国各地加速展开。

而于此次以旧换新行动中受益的,还有回收行业。该《方案》的下发,无论是在提升消费者认知还是在注入市场流动性方面,都为回收行业增长带来新的契机。

且在该《方案》中,亦明确了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要求从“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有序推进再制造和梯次利用、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四个层面推动回收行业加速发展。

乘行业利好政策“东风”正盛,一家回收企业顺势启动了赴美上市征程。智通财经APP了解到,零碳环保已于6月12日向SEC递交了公开版的招股说明书,申请于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代码及规模暂未在招股书中公布。不过,据证监会发布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显示,零碳环保拟在此次IPO中发行不超过45,712,500股普通股。

据招股书显示,零碳环保的国内运营实体为深圳的爱博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已是国内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平台,2023年回收超过1100万台废旧家电,累计回收超2180万台。

从业绩来看,零碳环保2022、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29.78亿、40亿人民币,实现了快速成长,但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290万元、282.5万元,净利润反而随收入增长下跌。

作为国内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平台,零碳环保的优势如何?其业绩又能否实现快速成长?透过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我们便可一探究竟。

以黑色金属及废旧家电回收为业务核心

发展历史可追溯至2016年3月的零碳环保是一家专注于回收产业链资源整合运营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其开创了“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的业务模式,自主研发了“1+4+6”产品服务矩阵,通过1个平台、4个应用、6套解决方案精准赋能每一个回收环节,构建从信息整合、上门回收、集中分拣到环保拆解的数字化回收生态链。

在货源信息方面,零碳环保在2017年基于支付宝和微信推出了博绿收收小程序,这是一个为家电卖场销售人员以及最终消费者提供的登记回收信息并获取佣金或收入的应用软件。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程序上已拥有超过9.5万名的注册用户,其中大约6万人是销售人员,剩余3.5万人是最终消费者。

在回收网络方面,零碳环保于2017年推出了回收APP,这是一款抢单回收的运用软件,零碳环保的员工可通过该程序完成现场回收服务。同时,该程序亦允许第三方注册回收人员通过零碳环保的在线可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和供应商联系,竞标和接受回收订单,订单完成后,零碳环保会从中扣除一笔5到10元不等的信息服务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收收APP上已有超过3.3万名的第三方回收人员注册,以执行现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该等注册回收人员覆盖了全国500个城市的2970个回收站。

此外,零碳环保还推出了一款分拣中心APP,该软件是一款为回收站、中转中心、分拣中心管理人员打造的,用于收货管理、库存管理和销售管理的应用软件,具有远程动态监管、实时盘点库存的功能。目前,该分拣中心APP已用于零碳环保的回收分拣站以及合作伙伴的设施中。

从收入结构上看,零碳环保主要有产品收入、服务收入两大部分。其中,产品收入包括了废旧家电的线下回收、黑色金属的线下回收以及二手电子产品的线上及线下回收四大部分。2023年时,零碳环保的废旧家电回收的收入占比为37.1%,黑色金属的回收收入占比为62.6%,二者合计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9.7%,而二手电子产品的销售占比仅0.1%。此外,服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也仅0.2%。

由此可见,废旧家电以及黑色金属回收是零碳环保的优势所在,该等产品的回收需要上门服务,且供应商相对B端,包括了当地的回收站、中转场、分拣中心等。而在直面终端消费者的C端二手电子产品回收业务上,零碳环保的规模则相对较小。

从业绩看,零碳环保2023年的收入增长34.6%至40.1亿元,这主要得益于废旧家电以及黑色金属回收两大业务的带动。报告期内,零碳环保黑色金属回收量从约70吨增加至约90吨,这带动黑色金属回收业务的收入增长23.2%至25.1亿元。同时,回收网络的扩展使得废旧家电回收的数量从约700万台增加至1100万台,这带动废旧家电回收业务的收入增长了64.7%至14.87亿元。

而2023年的净利润下滑78.1%至282.5万元主要是因为商品成本上升以及上市开支带动总营销费用增长35.2%,增速快于收入增长;再加上利息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的增加从而蚕食了净利润。值得注意的是,零碳环保虽然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但目前仍处在盈亏平衡的边缘,2022、2023年的净利率仅分别为0.4%、0.1%。

受益于行业成长,但仍面临多个挑战

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回收资源的重量实现了持续的稳定增长。据CIC报告显示,从2017年至2022年间,我国可再生资源回收的重量从2.83亿吨增加至了4.2亿吨,年复合增速8.1%。

若细分来看,在2017至2022年中,可再生资源回收重量的快速增长其中钢铁废料占了大多数,不过废电池、废旧家电、报废车辆的回收重量增长速度更快,分别为24.2%、20.2%和10.5%。

CIC表示,基于我国双碳政策的提出,国民回收资源的意识将日益增强,回收行业作为绿色低碳的重要载体产业将持续成长,其预计中国资源回收行业市场在未来将呈现上升趋势,市场规模预计在2027年达到5.9亿吨,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速为7.1%。

零碳环保当前业务的核心在于黑色金属以及废旧家电的回收,这说明其主要布局于可再生资源占比较大的黑色金属环节以及增速相对较快的废旧家电环节,公司在这两个环节中已有一定优势,必将受益于行业的持续成长。且今年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这将加速我国整个回收产业的发展,零碳环保也将从中获益。

但零碳环保所面临的潜在挑战亦不在少数,这为公司业务的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其中便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回收市场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

据CIC报告,中国的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高度分散,2022年有超过9万家公司在此类业务中运营。且市场中充斥着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其中便包括了个人回收人员、在线回收平台、实行EPR的家电生产商、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拆解厂自建的回收平台等。

零碳环保2023年回收超过1100万台废旧家电,已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废旧家电回收平台,但其所占市场份额仅有1.04%,可见该市场的分散以及竞争程度的剧烈。若未来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将给零碳环保的经营带来更大压力。

其二,盈利压力仍较大。

零碳环保虽已连续两年实现盈利,但2022、2023年的净利率分别仅有0.4%、0.1%,如此低的盈利水平,很容易随着公司的加快扩展再次陷入亏损。且随着行业竞争的持续加剧,这需要市场玩家具有更强的规模效应和运营能力,这也对零碳环保的布局能力和管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其三,能否向回收产业上的其他环节或子行业扩展是零碳环保打开成长及估值空间的关键所在。

根据CIC报告,大多数领先的回收企业通常在可再生资源回收的子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在废旧电气、固体废物、废水等细分领域。而大多数顶级的回收公司最初都是聚焦于特定的子行业,在积累优势后再横向扩展至其他子行业,从而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废物回收解决方案提供商。

零碳环保在黑色金属、废旧家电这两个子行业有一定优势,但在二手电子产品方面业务相对较小,这或是由公司的渠道以及战略方向所决定的。回收黑色金属、废旧家电这样的大件主要是从当地的回收站、中转场、分拣中心等相对B端的供应商处采购,需要线下回收网络。而二手电子产品回收则可通过快递的方式,面对的是直接的终端消费者,所面对的供应商与回收黑色金属、废旧家电并不相同,这也就导致零碳环保向二手电子产品领域拓展的难度较大。

不过,随着我国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动力电池“退役潮”的临近,动力电池回收已逐渐迎来放量期,而动力电池的回收同样需要线下网络,零碳环保是否会向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延伸?

此外,零碳环保为拓展新增长曲线,在回收商品的同时,亦开始拓展服务收入,欲实现在产业上的纵向扩展。但从收入角度来看,目前显然并未有起色,可谓“道阻且长”。若零碳环保未能在横向扩展至回收的其他子行业,以及未能在纵向扩展至回收产业上的其他环节两个维度取得明显成效,那么零碳环保的估值水平或难以打开。

其四,负债水平偏高,制约公司成长。

回收相对来说是一个依赖资产投入从而实现扩张的行业,企业加速扩展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零碳环保当前的负债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零碳环保的总资产为4.89亿人民币,总负债为4.77亿元,资产负债率接近100%。且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8.8%,如此之高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相对上升。

综合来看,零碳环保所处的回收行业仍保持着稳定的快速成长,且公司已在黑色金属、废旧家电两个回收子行业建立了一定优势,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的的成长。但公司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剧烈、盈利压力凸显、负债较高等潜在挑战。在优势与挑战同样明显的同时,零碳环保若想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或还需拿出更为优秀的成绩。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