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将近两个月的漫长预热,今年这场被称为“史上最难”的618大促终于落下帷幕。6月19日,多个平台陆续公布战报,各家各有侧重,但与去年一样,均无公布总GMV(商品交易总额)。
率先发布战报的京东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23时59分,今年618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超5亿用户在京东618下单。此外,累计成交额过10亿的品牌83个,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
天猫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6月18日24点,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超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88VIP新增会员人数同比增长65%,会员规模创历史新高。365个破亿品牌中,苹果、美的、海尔、小米、茅台、五粮液、华为、格力、耐克、源氏木语等品牌稳占天猫618“10亿俱乐部”。
在直播方面,淘宝直播破亿直播间数同比去年增长53%,其中产生了34个破亿的达人直播间,47个破亿店铺直播间。在食品生鲜行业,直播成为新的增长极。截至6月17日,天猫食品生鲜行业直播销售额增速高达261%。
快手电商目前仅发布了消电家居行业618战报,数据显示5月20日-6月18日,消电家居行业品牌商家GMV同比去年同期增长超 83%、品牌分销GMV同比增长超 53%、品牌商家泛货架GMV同比增长超177%。
看似不错的数字背后,是消费降级大环境下,各个平台使出浑身解数的奋战结果。一方面,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相继宣布取消沿用了10多年的预售机制,去繁就简,直接开售现货;另一方面,百亿红包补贴、跨店津贴、单品直降、官方立减等促销活动应接不暇,试图用低价重新点燃消费者对大促的消费热情。
但从整体数据来看,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根据星图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618期间(天猫5月20日20: 00-6月18日23: 59;京东5月31日20: 00-6月18日23: 59;其他平台以各平台公布618起始时间截至到6月18日23: 59),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积销售额为7428亿元。其中,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5717亿元,同比下降6.9%。天猫占据综合电商平台榜首位置,京东紧随其后,拼多多位居第三。直播电商累积销售额达2068亿元,抖音仍排名直播电商平台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费者、商家、平台的三方角力中,当平台转向用户,商家则开始承压。因此本届618罕见地出现了商家集体抗议:中国八大出版集团连同40余家出版社公开发文抵制京东大促过分压低图书结算价、击穿生产成本;有的甚至拒绝京东售卖库存以及后续发货。不少中小型淘宝商家也表示抵制。
与此同时,针对本次大促,消费者反馈依旧褒贬不一。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因几大主流平台大促节奏不一而感到混乱,促销活动太复杂,攻略依旧难做。
玩法变简单,周期继续拉长
从质疑拼多多到成为拼多多,为了争夺消费者,低价成为各大平台今年618大促反复强调的关键词。淘天集团表示今年618进行了“历史性的巨大投入”,6月14日,天猫宣布给出史上折扣力度最大的红包,加码100亿红包补贴。京东则宣布坚持低价战略,618主打“又便宜又好”,推出“2元包邮活动”。快手提供10亿红包补贴,苏宁易购推出千城万店低价行动。拼多多则直接给商品标注“比京东便宜一些”。
与此同时,多平台迎合消费者的比价行为,推出比价功能。抖音在5月宣布小范围内测电商改价系统。据了解,开通此项功能的商家,其商品将由抖音平台依据系统智能分析出的改价范围,进行自动价格调整。若选择高价,或完全放弃开通此项服务的商家,抖音平台会相应减少曝光度。在抖音上线该功能后,拼多多火速上线了面向商家的自动跟价功能,在授权范围内,只要对方售价比自己低,系统将自动把价格降得比对方更低,以获取流量和订单。主打源头厂货直销的1688也上线了全新的比价系统。
除了卷价格,各大平台也纷纷围绕着“用户至上”的理念,在提高用户体验、精简游戏玩法、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除了取消预售这个已经被消费者诟病多年的制度之外,相比于往年复杂的“计算题”,今年“618”规则简化了不少,多个平台都选择采取更直接的优惠玩法,直接满减以及通过红包补贴。
此外,多个平台都在服务上发力。淘宝与天猫首次在超级大促期间彻底打通满减,用户不再需要在天猫与淘宝分别计算满减,只需购物车一并结账,即可享受满减优惠;618也首次在天猫商家之外,支持消费者在淘宝商家使用88VIP消费券。数据显示,截至5月21日,淘宝消费券商家日均成交额同比大增41%。
京东则推动免邮门槛下调、推出PLUS无限免邮等服务,还将免费上门退换、仅退款等服务从自营拓展到了第三方商家。快手则推出“多件多折”、短视频分级分发、先用后付、分期支付等功能。
图片来源:星图监测
除了在价格和服务上“卷”,为了刺激消费,今年天猫、快手等多个平台不约而同选择拉长618大促的时间。其中,快手的大促足足维持42天之久,成为史上最长的618大促周期。
被低价逼疯的中小型商家
大促有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于消费者,就难免挤压了商家利润。根据京东官方宣传,在 5 月 19 日至 6 月 20 日期间,京东的图书类目将以全品种图书价保 2-3 折进行促销——这是京东为图书商们“算好的价格”。但据财新报道,京东往年提出的结算价是4.5折左右,今年则贴着成本线。此举遭到多家出版社的公开抵制。5月18日,中国八大出版集团连同40余家出版社公开发文抵制京东大促过分压低图书结算价、击穿生产成本,并表态拒绝参加促销活动,不给平台结算活动后的返利。
不止是图书行业,根据蓝鲸新闻报道,有家具商家表示现在618的优惠力度基本常态化了,大促对销量的提振作用有限,利润也比从前更低。以往618当天基本可以销量翻2倍,但今年大概只涨了40%,之前有几天的销量甚至比平日里还要差。“大促卖得多亏得多,一些大商家大品牌我不了解,现在像我们中小卖家,基本都是放弃大促的情况了。”
新京报也引述多个中小型商家表示,与往年618相比,店铺销售额在大促期间没有明显上升,部分商家更直言被困在了电商平台618的规则里:大促时间过长导致流量太低,强制绑定运费险让退货率和成本提高,极度低价导致商家亏本销售,“让人吃不消”。
6月13日,某女装品牌创始人发表了一篇题为《呼吁有关部门介入打击“强制运费险”》的文章。其中提到,当前电商平台退货率普遍在60%左右,销售到账率仅30%左右。“与三四年前60%到账对比形成巨大反差,真是卖了个寂寞。”
6 月 14 日当天,一张在电商圈疯传的群聊记录截图,一定程度上也透漏出大部分品牌的消极态度。
截图里,一名京东的酒水采销员工,在其所在的行业群里怒晒出所有人的数据——每个商家的数据下跌幅度在10%-87%。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大促期间,平台往往要求商家提供高额的折扣力度,这导致商家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表示,“价格战”本质原因不是大家不想消费,而是消费能力在下降。当蛋糕变小时,平台和商家的矛盾就会出现。平台会要求商家降价,商家则会抵抗。
而当商家利润越压越薄,被牺牲的可能是产品用料、做工和品控。根据新京报报道,有部分商家在平台低价倒闭下选择“偷工减料”,生产出所谓的“平台专供款”,这些产品在品质上往往大打折扣,以满足平台的低价要求。
仍不买账的消费者
讽刺的是,让不少商家承受不住的低价,并没有打动太多消费者。
《2024年618消费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普遍反映,周围对于618的讨论并不高,更有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618大促已经在5月下旬拉开序幕。最为明显的共性是,消费者在618期间的购物欲望降低,并对促销活动复杂性普遍感到不满。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表示对大促时间并不了解,即便是取消了预售,电商平台的优惠机制依然相对复杂,用户消费的决策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中国消费者参与618购物节活动热情减弱的原因中,高达60%的消费者认为,相较于往年,今年的折扣力度不够吸引人,这是他们减少参与度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消费者也逐渐趋于理性。37.50%的消费者认为家中已有足够的储备用品,他们的购物需求并不迫切,因此减少了购物节的参与。除此之外,约27.50%的消费者表达了对某些打折商品真伪的疑虑,这种担忧影响了他们的购物决策和参与度。
今年618,无疑印证了拼多多董事长陈磊此前所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理性、分层”的趋势。这要求平台方在实惠的基础上,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商品,以及更丰富的消费场景的需求。平台应在商家、消费者中取得平衡,双方的需求都对于平台而言至关重要。
从这个层面来看,今年618是一次历练,电商平台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