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跑618,快人一步解锁六月AI精选股年中特惠

银行由规模思维转向结构导向

发布时间 2024-6-14 14:22
更新时间 2024-6-14 14:39
© Reuters.  银行由规模思维转向结构导向

净息差收窄基本反映了一季度“贷款重定价+新投放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的影响,量增难抵价降,净利息收入增长承压,债市行情推动非息收入贡献提升。在政策层淡化增量、重视质效的引导下,信贷规模增速或趋势性放缓。在信贷投向方面,预计对公强、零售偏弱的态势仍会延续。

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平均ROE为9.57%,平均ROA为0.74%,不良贷款率为1.59%。

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1%(2023年为9.7%);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2023年为3.2%),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2023年为1.69%)。在资产质量方面,商业银行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59%,环比持平,拨备覆盖率为204.54%。

净息差下滑营收压力增大

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较2023年全年下滑2.5个百分点至同比增长0.7%,信贷增速放缓及息差水平下滑所带来的营收压力是导致盈利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后续季度营收压力缓解与否仍取决于贷款需求的恢复以及资产端定价水平的变化情况。

分机构类型来看,一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净利润同比分别变化-4.6%、1.1%、4.1%、15.5%,分化趋势持续,国有大行净利润同比负增长。

商业银行2024年一季度净息差环比2023年年末下降15BP至1.54%,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的集中释放导致息差下滑幅度略有扩大。分不同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净息分别为1.47%、1.62%、1.45%、1.72%。

展望后续季度,成本端红利释放速度加快一定程度提振息差水平,息差下行幅度有望趋缓。在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1%(2023年为11%),信贷重质不重量背景下增速水平略有下降,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资产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1.2%、4.1%、9.7%、7.2%,行业集中度持续抬升。由此可见,尽管息差持续下行,但国有大行“头雁”效应持续。

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口径不良贷款率环比持平于1.59%。从前瞻性指标来看,一季度关注贷款率环比年初下降2BP至2.18%,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展望未来,预计目前风险端暴露比较充分,监管对于重点领域风险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提升,逆周期政策调节也有利于缓释银行风险端压力,资产质量预计仍将保持稳健。

在拨备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口径拨备覆盖率环比年初末下降0.6个百分点至204.5%,绝对水平保持稳定。分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年初分别变化-1BP、-1BP、3BP、0BP至1.25%、1.25%、1.78%、3.34%。

站在银行股投资角度,投资者可关注银行板块作为高股息标的的配置价值。持续降息以及“资产荒”愈发严重对银行经营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的进一步释放或将带动行业息差进一步收窄,但在股票配置层面,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使得银行基于高股息的类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

银行板块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目前,银行板块静态PB仅为0.57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从全年来看,居民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的修复仍然值得期待,成为推动板块盈利和估值回升的催化剂。

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整体放缓。一季度,银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速为0.7%,较2023全年下滑2.58个百分点。分类型来看,不同类型银行利润增速仍有分化,城商行、农商行的净利润增速更高。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变动-4.57%、1.17%、4.08%、15.59%。

从业绩归因来看,在息差收窄的压力下,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为-2.59%,较2023年全年下滑0.62个百分点。而非息收入对银行业绩有一定的正贡献,我们判断其原因是一季度债市表现强劲,部分银行投资收益高增长所致。

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小幅回落。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为9.1%,较2023年年末下降1.81个百分点,其中,信贷增速为9.88%,环比2023年年末下滑0.95个百分点。央行在2024年一季度货政报告中强调“正确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变化”,提出由规模思维转向对结构的重视,预计后续银行业资产投放相比于量的增长将更着眼于质的提升,资产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环比下降15BP。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1.72%。净息差收窄的主要拖累项仍来自资产端,一是2023年LPR利率下调带来的部分贷款重定价集中在一季度体现,二是2024年2月LPR利率再度下调带动新投放贷款收益率下行。

预计后续银行业息差收窄压力有望减缓。从资产端来看,一方面,前期LPR利率下调的影响已逐步体现,另一方面,银行积极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贷款占比,结构优化有望对息差带来正向贡献。从负债端来看,监管层和银行自身通过禁止手工补息、降低存款利率、调整存款结构等方式进行存款成本管控,呵护银行净息差。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9%,环比上季度末持平。分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存量资产质量更优,不良贷款率均为1.25%,环比2023年年末各下降1BP;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78%和3.34%,环比2023年年末分别上升3BP、下降1BP。

行业拨备覆盖率整体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微降0.6个百分点至204.5%。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相对充足。2024年一季度,国有大行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2.74个百分点达251.2%,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下滑1.04个百分点、3.7个百分点、1.65个百分点至218%、191.2%、132.7%。

资本新规对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具有正向影响。资本新规于2024年年初正式实施,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较2023年年末提升23BP、37BP达10.77%、15.43%,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水平处于2022年以来高点。

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上升最为明显,环比提升75BP达18.3%,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环比分别提升10BP、下降17BP、提升48BP达13.53%、12.46%、12.70%。

量增难抵价降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增速较2023年下降。一季度,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6723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较2023年全年下降2.6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量增难抵价降,净利息收入增长承压。一季度商业银行扩表速度有所放缓,季末总资产为367.9万亿元,同比增长9.14%,较2023年放缓1.81个百分点;一季度净息差较2023年收窄15BP至1.54%。第二,债市行情推动非息收入贡献提升。在一季度债牛行情带动下,上市银行、特别是部分中小银行的金融市场投资相关非息收入增长亮眼。对营收和盈利增速形成一定支撑。商业银行一季度非息收入占比25.6%,达到2020年以来最高水平。

国有大行、城商行盈利增速边际放缓,股份制银行、农商行边际改善。从各类银行表现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分别变动-4.6%、1.2%、4.1%、15.6%;增速相较2023年分别变动-6.3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10.7个百分点、0.8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农商行盈利增速边际改善与其他非息贡献提升、一季度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影响较小有关。

银行扩表速度总体放缓,依然呈现零售弱、对公强特征。在淡化增量、盘活存量、平滑信贷投放的政策导向下,商业银行一季度扩表速度放缓。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9.14%,较2023年降低1.8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降2.54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同比增长10%,非信贷类资产同比增长7.6%,较2023年分别降低1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看,年初以来,零售贷款余额占比逐月下降,零售贷款投放偏弱。判断主要是居民部门收入预期不稳定、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偏弱,延续降杠杆倾向。此外,也与2023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类、经营类贷款风险阶段性抬升,部分银行主动调整风险偏好、收缩相关业务有关。

虽然银行扩表整体放缓,但各类银行信用扩张延续分化。截至一季度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9%、5.1%、10.4%、9.6%;增速较2023年分别降低1.4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从绝对增速水平来看,国有大行依然发挥头雁作用保持相对较快扩表,城商行、农商行维持10%左右增速水平;股份制银行信贷增速进一步走低。

展望未来,在政策层淡化增量、重视质效的引导下,信贷规模增速或趋势性放缓。投向方面,预计对公强、零售偏弱的态势仍会延续。从对公端来看,预计后续主要支撑来自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之下,相关配套贷款需求的增加;此外,房地产供需端政策优化下,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有望得到边际改善。

从零售端来看,近期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优化,有助于刺激短期成交量,提振居民住房贷款需求边际回暖。但考虑当前经济预期偏弱、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定,且居民购房存在“买涨不买跌”情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居民按揭贷款仍难以超过平均贷款增速,有待持续跟踪地产成交量、房价指数的边际变化。

在净息差方面,一季度息差收窄至1.54%历史低点,后续关注负债成本改善。净息差收窄符合预期,一季度单季降幅收窄。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2023年收窄15BP。其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7%、1.62%、1.45%、1.72%,较2023年分别下降15BP、14BP、12BP、18BP。

净息差收窄基本反映了一季度“贷款重定价+新投放贷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的影响。从单季度环比变化来看,降幅整体有所收窄;股份制银行环比微升(估算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2023年四季度下降5BP,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环比分别变动-3BP、1BP、-3BP、-21BP)。

展望未来,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净息差仍然承压;但负债端受禁止手工补息、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等带动,负债端成本刚性压力或逐步下降,预计2024年息差降幅小于2023年。

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9%,环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2.18%,环比下降2BP,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指标持续平稳。一方面是商业银行核销力度持续较大,另一方面是不良生成保持稳定(金融16条部分条款延期至2024年年底)。

从国有大行财报披露看,2020-2023年持续大力核销处置不良贷款,分别达到0.65万亿元、0.69万亿元、0.63万亿元、0.55万亿元;测算加回核销不良生成率分别为1.26%、0.93%、0.87%、0.71%,不良生成压力处于合理区间。

一季度,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4.5%,拨贷比为3.3%,环比略降。近年拨备覆盖率有大幅提升,拨备/贷款、拨备/总资产指标平稳。考虑到地方化债在积极推进、地产信用风险在以时间换空间方式稳步出清,预计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承压,但银行体系整体拨备抵补能力仍充足。

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7%、15.43%,环比稳中有升,或主要受益于资本新规正式实施。截至一季度末,商业银行RWA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23年年末下降4.4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大于总资产增速。

从各类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8.31%、13.53%、12.46%、12.70%,环比分别变动75BP、10BP、-17BP、48BP,其中,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提升幅度最大。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考虑到降息周期尚未结束、息差仍然承压,信贷规模增速存在放缓趋势,拨备反哺力度趋弱,预计银行业绩增速短期难言改善。但积极因素也在增多,包括存款成本改善进程有望加快,资产质量预期边际改善等。当前利率中枢下行,看好稳健国有大行的配置价值。此外,在规模趋势性下行和扩张分化之下,也建议关注个股标的成长性溢价机会。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资深分析人士)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