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等大宗商品备受关注,期货资管如何抓住“小众策略大众化”良机?对话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朱琳

发布时间 2024-6-14 12:10
更新时间 2024-6-14 12:35
© Reuters.  黄金等大宗商品备受关注,期货资管如何抓住“小众策略大众化”良机?对话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朱琳
XAU/USD
-
GC
-

财联社6月14日讯(记者 周晓雅)在长期监管趋严的态势下,“小众”的期货资管行业一直在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创新高的金价让市场再次关注到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中国央行黄金储备持续增加,至今年5月底维持在7200万盎司以上的高位,购金热潮并未消退。不仅是现货黄金,金融市场上各类黄金相关的基金产品也成为抢购的对象。

在中信期货副总经理朱琳眼里,强劲的金价走势正是一次期货资管发挥自身优势、令期货资管“小众策略大众化”的良机。见证了国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超过100只的历程,她认为,期货资管已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及衍生品类策略的加入能够丰富产品线,一定程度上解决财富管理市场的供需错配。

距离资管新规发布已满六年,在此期间,期货资管规模稳中有升,至今年4月底接近3000亿元关口。朱琳直言,衍生品的特质决定了围绕着该领域的期货资管很难出现规模的大幅攀升,但日益凸显的大宗商品投资需求也不容忽视,期货资管发挥特色的关键在于对产品设计多下功夫。

“以黄金为例,市面上相关的黄金理财产品、基金大同小异。而期货资管的差异化优势在于深刻理解底层资产、投资者需求的基础上,再结合对衍生品的运用能力和大宗商品的研究能力设计产品,呈现更具特色的资管产品,从而得到客户的肯定。”她强调,这个“肯定”不在于带来多大规模的资金,而是以此帮助投资者真正理解和参与到期货市场,这才是期货资管的价值所在。

“小众策略大众化”

财联社:请您大致介绍下中信期货资管所推出的聚焦黄金衍生品的策略特色。为什么今年选择聚焦在黄金衍生品为代表的贵金属领域?

朱琳:作为期货公司资管,如何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在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匹配投资者风险收益需求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稳健发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从市场背景来看,目前国内上市的大宗商品期货、期权及金融衍生品品种已超过100个,结合当前资产管理新时代的特点和财富管理的转型升级,我们充分利用研究优势和产品设计与投资能力,努力打造具有期货公司特色、匹配投资者配置需求的资管产品。

另外,随着今年大宗商品市场回暖,我们认为期货资管更应该把握周期机会,主动研发挂钩大宗商品的衍生品投资策略,实现“小众策略大众化”。

比如我们今年推出的挂钩黄金衍生品的投资策略,就是匹配高净值人群当下配置需求的一次尝试。作为中信期货资管投研团队长期跟踪研究的大宗商品品种之一,我们一直认可黄金的配置价值。这次推出的策略既有固收资产打底、挂钩黄金二元小雪球期权的特色投资策略,配置一定比例的固收资产,同时又能适度跟随黄金未来走势;也有策略利用黄金期货实现金价上涨时收益翻倍,在金价发生大幅下跌时实现有效保护的“进可攻、退可守”配置效果。

纵观财富管理市场,以大众熟悉的股票、债券为投资标的的产品比较多,期货及衍生品类策略的加入,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市场的产品线。前述挂钩黄金衍生品投资策略的适配客群有很明显的区分度,风险偏好、流动性、风控等都跟市面上同类型产品有所差异,策略的设计也能融入我们在黄金品种上的研究成果。

财联社:请大致介绍下公司资管部门团队的情况,策略丰富的背后,公司如何进行上述策略的研发工作?

朱琳:策略的丰富是我们中信期货资管团队多年努力心血的结晶。目前中信期货资管中心成员超140位,投研人员则在60名左右,可以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发,同时还拥有专业的交易与风控团队,支持全流程的投资、估值、TA等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实现业务链安全有效运行。

在策略的研发过程中,近十年来在投研团队和系统的持续投入,是我们克服的最大“难点”。事实上,并非每家资管机构都舍得花这样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去投入。中信期货资管一直努力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们目前的策略研发很大程度上基于后台强大的技术支持,相关的技术研发成员历史任职于交易所、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互联网大厂,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依托中信期货自身的机房托管和完善的机房间低延迟线路资源,能够尽量降低交易滑点,提高策略收益。

做深做广打破路径依赖

财联社:随着年内期货市场手续费政策调整,寻求资管、场外衍生品业务等其他发力点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公司资管业务是否有新的规划或调整?

朱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中国金融行业下,传统期货经纪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将进入长期下降通道这一必然趋势,年初期货市场手续费政策的调整只是“催化剂”。

如何打破对传统期货经纪业务的路径依赖?公司整体的布局可以提炼为“做深、做广”两点。

“做深”是增值服务效益。对客户,尤其是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我们不满足于提供传统期货经纪服务,而是通过资产管理、场外衍生品,以及财富管理、研究服务、国际(海外)期货及衍生品交易、贸易融资等丰富的服务形态,持续提升服务“附加值”,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做广”则是要服务更广大的客户群体。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期货投资者,而是服务全产业链的产业客户、金融机构客户和合格个人投资者,实现投资者结构的均衡,致力于为更广大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广的服务场景,满足客户更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从期货资管来看,自2012年获批业务资格,中信期货资管业务已走过逾1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管理规模超千亿元。中信期货一直希望将资产管理培育为期货行业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先导业务”,长期对这一业务给予大力支持。

当前中国资管行业经历深刻的变革,以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为起点,“打破刚兑”的要求重塑中国资管行业,行业处于迭代升级的路上。过去几年预期收益型银行理财、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等逐渐退出市场,我国金融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居民财富的资产配置转型需求越来越迫切,符合居民配置需求的金融产品亟待充裕。期货资管的这一探索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回归受人之托的初心

财联社:随着前述两个有期货特色的资管投资策略的推出,团队后续将在挂钩大宗商品及其他期货品种的衍生品策略研发上如何发力?

朱琳:“展现期货资管特色,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是我们发展业务的宗旨。近十年以来,我们已经打造出具有期货资管特色并能够匹配各类投资者不同需求的策略线,其中包括FOF系列策略、可转债策略,以及围绕商品及衍生品领域的量化、套保套利、主观交易等策略。

在大宗商品领域,我们留意到,今年除了贵金属,有色、能化等品种也有非常明显的趋势。而产业链上下游的期货客户除了套期保值的需求,往往还有资产配置的需求。面对这类客群,我们充分运用产品设计的创新优势,从更精细的角度为他们“量身定制”挂钩各种大宗商品的衍生品投资策略满足这类客群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在权益领域,我们即将推出挂钩中证500指数的指数策略,在叠加固收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场内衍生品交易工具的使用跟踪中证500指数涨幅,实现对权益资产的布局。

财联社:整体来看,随着近年资管行业整体的业态变化,未来期货资管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朱琳:正如前面所说,近年资管行业整体面临的最大变化源于资管新规的落地,核心是“打破刚兑”。行业监管逐步趋严也是近年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期货资管、保险资管在内的中国资管行业未来的关键词仍是发展,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阶段性的调整巩固、正本清源是必要的,但发展的行业主旋律并未改变。

具体到各细分资管行业,未来的业态既不是草莽发展,也不应该是“资管机构赚钱而投资者不赚钱”或者管理人“隐含兜底、隐性刚兑”等畸形发展,而一定是规则清晰、运行规范、竞争有序、资管机构与投资者利益一致的良性发展。

未来资管行业的发展,“回归初心”至关重要。这意味着,需要进一步体现资管机构的管理人责任,全面服务于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这也是资管机构“功能性”的最好体现。

期货资管则需要更加强调突出体现期货行业特色,发挥在大宗商品期货、衍生品领域的优势,展现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真正在中国资产管理领域树立起自身的行业形象,赢得投资者的长期认可。

以上几点,既是机遇,也是路径,还是挑战。我们真诚地期待,中国期货行业能够携手在资管领域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康庄大道。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