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6日讯(记者 吴雨其)当前,经济全球化、A股出海等话题热议不断。
财联社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发现,各行业也在当中频频提到“出海”关键词,上市公司近期公告披露的信息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加速全球市场的布局。据不完整统计,截至目前,自4月以来共近80家A股发布海外投资公告,涉及方式包括增资、收购股权、设立子、孙公司等,出海方向遍布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区域。
如6月5日晚间,卓然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支付人民币109000万元收购Innovare KTI-Fired Heaters Co., Ltd.。本次交易完成,该公司成为卓然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同日,运机集团也出资成立孙公司,于澳大利亚设立了威利输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多家私募业内人士也指出,海外中国企业出海是大势所趋,投资机会是显而易见的。更关注家电家居行业,以及“新三样”的出海机会,即新能源车、光伏、锂电等。
超七成私募认为中国企业出海有助业绩增长
在近期A股上市公司密集布局出海业务的同时,这也给私募管理人带来了投资新思路,据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76.92%的私募看好企业出海,认为出海有助于企业业绩增长;另有15.36%的私募持中性态度,认为企业出海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还有7.69%的私募持谨慎态度,认为出海企业已经积累较大涨幅。
从年报数据也能应证上述大多数私募的看法。整体来看,Wind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年末,A股超5000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420家实现海外业务收入,总金额合计8.51万亿元。仅有2家海外业务收入告负。其中,立讯精密海外收入最高,为2067.56亿元,比亚迪为1602.22居第二位,共14家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在千亿级别,当中不少均为基金重仓股。
业绩增速方面,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的企业当中,共有1705家A股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1979家营业总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止于至善基金经理何理指出,中国企业出海普遍有几大优势,第一是制造业优势,第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优势,第三是价格优势等等。综合这些优势,企业布局出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业绩增长。“我们看到,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企业出海,已经显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和成长性了。”
出海行业情况方面,据统计,去年上市公司海外营收主要由九大行业贡献。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依次为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计算机、轻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前五大行业的A股数量超过300家。
若对应私募看好的出海行业投资机会,调查显示,39.13%的私募看好家电家居行业;30.43%的私募看好新三样;13.04%的私募看好电子行业;8.70%的私募看好船舶制造;4.35%的私募看好石油化工;另有4.35%的私募选择关注其他行业。
中欧瑞博表示看好家电家居、石油化工、传统电力设备等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竞争力优势明显。
同威投资董事长李驰则看好新三样的投资机会。他认为,新能源车、光伏、锂电、都是中国最优势的产业,且这些行业仍然处于成长期。光伏锂电由于前两年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目前景气度下行,短期来看可能表现不佳,但是长期确定性非常高,值得长期保持关注。新能源车出海是近两年才开始放量,正处于快速爆发的初期。新能源车作为高价值量的C端消费品,只要企业运营得当完全可以避免价格战获取高溢价,为股东带来巨大回报。
部分私募已将企业的“出海”能力纳入选股标准
从投资选股方面看,私募基金管理人已不拘泥于研究上市公司的营收、净利润等盈利情况,不少机构将企业是否具备出海能力作为选择投资标的时的重要考量之一。
对此,星石投资首席策略投资官方磊向记者表示,2023年以来出海主题型投资机会开始出现持续超额收益,背景环境是国内地产周期下行、内需恢复相对较慢,而美国经济保持韧性,核心出海标的主要是以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优势制造业为主。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出海是一个长期可以关注的大方向,如果出海成功,公司业绩的增长也会带来估值的扩张。但出海相关行业内部公司之间的分化比较大,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去筛选标的。
他举例,“如果以日本为参照,90年代日本出海行情中个股股价的分化逐渐增加,即使同一行业中,即使海外营收占比都比较高,不同公司的股价分化也极为明显,这意味着只有真正能实现利润转化的公司才有溢价。”总的来看,出海可能是中国企业的重要方向,但是并不能仅凭出口货值或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来判断企业出海潜质,还需要观察各家公司战略或战术上的细节,这些因素对企业能否出海成功也有重要影响。
李驰指出,内需疲软的形势之下,出海是当前A股市场最好的投资方向之一。但是出海企业也分多个行业,不同行业会受经济周期、和各自的行业国际竞争格局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行业的业绩增长有持续性,有些行业的高盈利只是短暂的周期,需要特别注意。
谈及出海企业的投资逻辑,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提及两方面,一是全球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出海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二是出海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因此份额提升逻辑比较硬。
希瓦资产也对此表示,出海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结合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持续维持低成本优势,并且随着这些年的国际化战略,注重本土化运营,也成功塑造了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