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高级数据:最高 立减50%InvestingPro手慢无

招股首日公开认购不足10倍,大热的晶泰科技-P(02228)回拨已倒计时?

发布时间 2024-6-4 19:40
更新时间 2024-6-4 20:05
© Reuters.  招股首日公开认购不足10倍,大热的晶泰科技-P(02228)回拨已倒计时?
0388
-
HSCC
-
HSTECH
-

作为一家AI制药“独角兽”、同时也是以港股18C章规则通过聆讯及启动招股的首家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P(02228)近日已收获无数资本市场关注度。

6月4日至6月7日期间,晶泰科技开启招股,拟全球发售股份1.87373亿股,其中香港发售约占5%,国际发售约占95%;发售价将为每股6.03港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为6090.81港元,预期6月13日挂牌。

港交所18C规则主要针对未商业化、或处于商业化初期的特专科技公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新兴企业。18C规则中关于IPO公开发售比例的规定低于一般上市新股,公开认购股份的最低份额初步设定为5%,当市场对认购部份的股份总需求量达到初订份额的10倍或以上(但不超过50倍)时,将回拨增加股份数目至10%;当市场对认购部份的股份总需求量达到初订份额的50倍或以上时,将回拨增加股份数目至20%。

据新股孖展数据,截至招股首日收盘,晶泰科技孖展总额已经达到5.625亿港元,认购倍数近10倍,预计最终申购倍数或超20倍,有望将公开发售比例回拨至10%。从券商孖展资金分布来看,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别为富途证券约3.46亿港元,辉立证券约1.0亿港元,券商新势力TradeGo Markets约9122万港元。

此前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2024年平均公开认购倍数约为57.84倍,今年已有2只股票的公开认购倍数超过百倍。

既拥有AI标签、又身处生物制药热门赛道,晶泰科技招股首日公开认购热度不高,或许还要追溯到其基本面上。

三年累亏超54亿,研发投入拖累业绩?

据晶泰科技官网显示,公司是一家以AI和机器人驱动创新的科技公司,由物理学家温书豪、马健及赖力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创立。公司率先将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人工智能及自动化技术与药物研发专业知识应用于药物和新材料的设计与发现,包括生物材料、农业技术应用新型化合物、新型化学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以及化妆品和保健产品。该公司三位创始人温书豪、马健、赖力鹏分别持有公司16.16%、3.82%、2.73%的股份,其中物理学家温书豪是晶泰科技的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晶泰科技收入分别为6279.9万元、1.33亿元及1.74亿元(单位为人民币,下同),同期分别净亏损为21.37亿元、14.39亿元及19.06亿元,三年累亏超54亿,且亏损逐年扩大。

与此同时,晶泰科技研发收入高企,其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研发开支分别为8354万元、2.13亿元、3.59亿元、2.34亿元。除了研发开支增长较快以外,公司研发人数比例也居于高位,目前公司拥有989名职员,其中有710位是研发人员,占比达到71.8%;989位员工中还有497位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账面还拥有10.42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现金储备较为充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客户留存率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客户留存率分别为53.8%、67.5%、51.4%及51.4%,呈逐年递减趋势。

CRO行业增长承压,AI加持能否顺利扭亏?

不难看出,晶泰科技之所以在并未盈利的情况下能获得高估值,主要与公司的AI“光环”及身处生物医药这一热门赛道有关。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作为一家“AI制药”科技企业,晶泰科技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前者涵盖药物发现和研究全过程,包括靶点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等;后者主要提供固态研发服务和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包括分析固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客户提供标准或者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公司客户及合作伙伴包括辉瑞、琼森、德国达姆施塔特默克集团、中国正大天晴药业、韩国大熊制药等众多全球生物技术与制药企业集团。

(图:晶泰科技结合干实验室及湿实验室能力的闭环综合技术平台)

在招股书中,晶泰科技表示,公司的晶体结构预测能力帮助辉瑞在开发全球首款获FDA批准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PAXLOVID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利用基于量子物理计算的预测算法与机器人湿实验室实验验证相结合,在与辉瑞团队的合作中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药物晶体结构预测与实验结果的相互验证和精确匹配,使后续的开发和生产成为可能。

可以看出,晶泰科技实际上属于目前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中常见的CRO模式(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相当于传统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外包”服务提供商。

若是放在几年前,CRO属于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中的热门赛道,但随着创新药景气度下滑,有创新药“卖铲人”之称的CRO热度也随之走低。2023年,CRO行业多次传出裁员消息,如全球CRO头部企业LabCorp(徕博科)就在2023年年底向新泽西州劳工部门提交文件,计划在2024年4月前裁员239人;与此同时,国内如凯莱英(06821)等CRO头部企业也传出裁员动向。

同时,国内供给端相对过剩、市场竞争加剧也拖累各家CRO企业的业绩表现。2024年一季度,多数CRO上市公司营收、净利出现下滑,市盈率也普遍处于低位。

据了解,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趋势下,无论是国际老牌Biopharma,抑或新生Biotech,如今对于创新药管线的投资均开始偏向谨慎保守,如此“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举措自然使得CRO行业的新增订单明显下滑。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态势下,晶泰科技后续能否顺利扭亏为盈,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主业盈利尚早,副业“跨界”玩新能源电池?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除了生物医药板块外,目前晶泰科技还在开发石化产品自动化合成技术及电动汽车电池使用的新材料。2022年底晶泰科技推出XtalPi研发解决方案项目,将业务拓展至材料科学及自动化领域;2023年7月,晶泰科技与聚焦在锂电功能材料领域的研一新材料达成战略合作,欲以AI和自动化实验赋能,共同推进新一代锂电池新材料的研发。

“跨界”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研发,无疑是晶泰科技意图收入多元化的努力之一。但在产能过剩和价格战的挑战下,目前动力电池行业营收增速已较此前年份明显放缓,产品“量增价减”成为明显特征。如2023年国轩高科(002074.SZ)动力电池系统板块毛利率下滑10.12个百分点,亿纬锂能(300014.SZ)小幅下滑1.59个百分点。

在装机量方面,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2023年装机量同比增长40.8%,达到259.7GWh,保持全球第一,与第二名拉开明显差距。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去年已宣布将在香港设立国际研发中心,主要聚焦于AI for Science(AI 驱动的科学研究)。

在锂电厂商纷纷开始投入布局AI研发的趋势下,晶泰科技是否能从中分得一杯羹,如今说来还为时尚早。

综合来看,尽管有着AI标签,二级市场对晶泰科技态度仍较为理性,主要担忧或在于公司尚未实现自我造血、且后续大量研发投入仍将带来财务压力的缘故。无论CRO抑或新能源电池领域,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都已过去,晶泰科技或许还需要拿出更多故事来说服投资者。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