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今年以来存储芯片价格已较去年同期上涨约50%。某存储企业负责人表示,从2023年年底开始,半导体存储产业逐步进入上行周期,今年已多次收到上游存储芯片厂提高合约价的通知。有报告显示,存储芯片价格或还将持续上涨,预计今年第二季度DRAM内存新品合约价格将上涨13%至18%。山西证券称,价格上涨趋势明确,存储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未来随着存储价格持续涨价带来的营业利润率改善,存储厂商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行业存在较大的反弹空间。相关概念股:上海复旦(01385)、中芯国际(00981)、华虹半导体(01347)。
此外,近期存储芯片相关消息不断。4月26日消息,美国计划向美光科技提供61亿美元的赠款和高达75亿美元的贷款,以帮助其在美国建造两座新工厂。4月24日消息,SK海力士计划扩大包括HBM在内的下一代DRAM的产能,以应对快速增长的AI需求。
据悉,由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需求疲软,存储芯片行业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可谓遭遇行业史上最严重的衰退之一。2024年,存储市场迎来复苏。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预测,2024年存储芯片市场同比将增长44.8%。
台积电称,预计到2030年,半导体和代工市场将达到1万亿美元;预计2024年包括存储芯片在内的半导体业务将达到6500亿美元,专业代工业务将达到150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存储芯片市场正受到多方面的推动。
从需求端看,一方面,全球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要求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解决方案;另一方面,AI和机器学习的应用推广也极大地促进了对高性能存储产品的需求。此外,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回暖也为存储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在生成式AI浪潮推动下,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竞相布局高性能处理器、通用型GPU以及接口芯片等产品,意图应对AI需求的快速增长,并助推2024年一季度业绩增长。
从生产端看,行业内的减产措施和库存调整也为价格上涨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底和2023年初,由于存储芯片由一颗难求变为供应过剩,主要的存储芯片生产商如铠侠、美光和三星等开始主动减少生产量。
从价格端看,由于库存低位叠加需求超预期,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主要存储芯片生产商针对DRAM和NAND闪存芯片启动了一系列涨价措施,大容量存储产品价格持续走高。业内人士指出,大容量存储价格还将继续上涨,但价格上涨幅度已经趋缓。
当前,在智能手机、PC需求回暖,并带动TWS耳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中小容量存储产品也进入到涨价区间。有业内人士表示,涨价有望持续到年底。虽然现在中小容量存储的涨价幅度还比较小,但下游需求在慢慢回暖,其涨价持续性更好。
中原证券邹臣分析指出,随着AI技术的爆发式发展,AI应用正从服务器逐步扩展到AI手机及AIPC等终端,AI服务器显著提高对存储性能和容量的要求,HBM及DDR5内存条将受益于AI服务器的快速增长,替代HDD成为SSD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力;AIPC对DRAM容量需求将大幅提升,16GBDRAM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的基础配置,AI手机及AIPC渗透率大幅提升有望带动新一轮换机潮,AI或将推动存储需求大幅增长。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英伟达一季度业绩、指引均超市场预期,良好业绩表现反映全球对AI算力的持续强劲需求,料将对美股硬件&半导体相关企业中短期业绩继续形成有力支撑,但伴随AI算力下游客户结构不断扩散(从云厂商到企业、主权国家客户等),以及英伟达自身产品策略的不断优化等,从AI芯片到硬件&整机、网络设备等环节的产品形态、市场竞争结构、产业投资逻辑亦在快速变化,围绕英伟达技术路线和产业链,持续看好晶圆代工(先进制程)、存储芯片(HBM)、IT设备(AI服务器、高密度闪存)、数通设备(以太网)等环节的中期投资机会。
相关概念股:
上海复旦(01385):作为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中产品线较广的企业,公司的业务囊括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四大类产品线。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华岭股份为客户提供芯片测试服务。2022年公司FPGA业务实现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82.81%。FPGA高速成长主要由于公司亿门级FPGA产品持续放量,同时公司嵌入式可编程PSoC产品已成功量产,在多个客户批量应用。
中芯国际 (SS:688981)(00981):中芯国际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公司给出的2024年指引是:销售收入增幅不低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同比中个位数增长。公司计划在2024年继续推进近几年来已宣布的12英寸工厂和产能建设计划,预计资本开支与上一年相比大致持平。
华虹半导体(01347):近日华虹半导体在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中实现第一座12英寸厂9.5万片满产。根据目前几个平台的强劲需求情况来看,公司有信心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产能利用率回到了90%至95%时,公司有机会对8英寸和12英寸各平台的代工价格进行上调,同时调整产品组合结构,以改善公司毛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