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跑618,快人一步解锁六月AI精选股年中特惠

Q1高分红低估值性价比凸显,如何看待保险板块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 2024-5-24 09:45
更新时间 2024-5-24 10:05
Q1高分红低估值性价比凸显,如何看待保险板块投资机会?
2628
-
FTXIN9
-

2024年以来,高股息策略热度居高不下,高分红低估值的保险板块也已悄然走出反弹行情。自4月中旬以来,富途港股保险板块指数(LIST1003)从底部上涨了超40%;A股保险股近一个月也涨幅明显,新华保险(601336.SH)和中国人寿(02628)的涨幅均达到20%左右。

此前,保险板块整体低位运行,主要受到业绩表现不佳、宏观市场利率下行两大因素的影响。而近期消息面上,宽信用政策下无风险收益率企稳回升,叠加房地产行业出台多项重磅利好政策,有望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产生积极影响;各家上市险企前4个月保费收入情况陆续公布,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势头。

一季度业绩“增收不增利”

2024年至今,保险行业呈现回暖趋势。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累计达到2.15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1%。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A股及H股上市的8家头部保险公司中,一季度保费收入共计11337.07亿元,同比增长0.9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共计7620.68亿元,同比下降1.04%;财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550.59亿元,同比增长5.15%。

截至2024年4月,行业保费收入继续实现正增长,据国信证券统计,前4月5家上市险企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506亿元,同比上升1.5%。

其中,中国人寿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增速位列A股5家上市险企首位。除新华保险受银保渠道整顿及趸交保费收入下降影响,前四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1.7%,其余四家前四月均实现保费收入的同比正增长。

尽管行业回暖态势明显,各头部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却有所分化,主要因受到监管加强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新会计准则实施等因素的影响。2024年一季度,A股5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575.5亿元,同比增长1.4%。

净利润方面,自然灾害赔付、投资收益下行等因素拖累利润表现,Q1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实现830.9亿元,同比下降9.1%。其中,仅中国太保(02601)实现1.1%的同比微增,另外四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对于业绩“增收不增利”现象,上市险企多半归因于自然灾害赔付较多及投资收益承压,如中国人保(01339)方面就指出:“一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多。二是随着经济活动持续回暖,客户出行增长,导致一季度车险出险率有所上升。三是受资本市场影响,公司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回顾2023年,保险业投资“成绩单”普遍“欠收”,财务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两个指标均处于十多年来的低位。据业内人士透露,2.23%的财务投资收益率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2008年之后首次降至3%以下;3.22%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则是2011年以来的次低,仅好于2022年的1.83%。

而时间来到2024年一季度,各上市险企整体投资收益率依旧承压。一季度,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3.10%,涨幅较2023年同期降低1.53pct;4家企业中3家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均有所下降。

行业负债端转型持续 强者恒强趋势明晰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近年来,人身保险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时的水平。这不仅无助于行业规范发展,也易于产生虚假费用、虚假投保、虚假退保等问题,更甚至滋生“代理黑产”。因此,过去一年中,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强化产品“报行合一”,着力推动保险业降低负债端成本。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各公司应据实列支向渠道支付的佣金费用,佣金等实际费用应与备案材料保持一致。新政之下,手续费高企的银保渠道成为第一个被规范的渠道,未来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也将逐步启动。

除了“报行不一”带来的费差损风险之外,过去一年中整体低利率的投资环境也为寿险投资带来了更大压力,寿险产品实际投资收益低于合同预定利率的风险逐渐升高。为防范利差损风险,新政策将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分红型产品和万能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则分别下调至2.5%和2%。

保险业步入深度调整期之际,中国保险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横向对比世界各国,2022年我国保险密度(人均保费)为489美元,低于全球853美元平均水平,更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为8885美元);从保险深度(保费/GDP)看,2022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9%,低于全球6.8%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为11.6%)。

此外,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有助于支撑我国保险巨大的潜在需求向现实转化。2020年,中国储蓄率(总储蓄占GDP的比例)为44%,远高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

时至2024年一季度,暴雪冰冻灾害肆虐、车险“报行合一”加码、新能源车险亏损等多重挑战,都推动保险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据市场不完全统计2024年Q1业绩数据,人身险行业中大部分利润依旧集中于少数几家头部险企,如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中邮人寿等前9家公司净利润之和在36家盈利的人身险公司净利润总和中的占比高达94%;

在财产险行业,“老三家”的保险业务收入合计占比高达全部财产险公司的65%,盈利则占据了全部财产险公司净利润的85%,而业内其他80余家财产险公司合计净利润仅占行业的15%。

方正证券非银研报中指出,短期来看,“报行合一”导致的降费可能导致代理人队伍结构优化、保费增速或有压力,特别是银保渠道业务占比较高的中小寿险公司将受到较大影响;但中长期来看,降费后产品可加大让利客户的力度,头部保险公司更具竞争优势,未来行业强者恒强的局面仍将持续。

财险增长稳健 人身险仍有变数

为应对保险行业转型的挑战,各家保险企业“各出奇招”,寻找新的增长点。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保诚(02378)积极布局高增长潜力的亚洲和非洲市场,2023年印尼市场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增长15%至2.77亿美元,整体新业务利润增长16%至1.42亿美元,马来西亚新业务利润增长8%至1.67亿美元,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增长11%至3.84亿美元;

友邦人寿推进产业生态建设,在现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医养协助”三大板块基础上推出全新“旅居养老”板块,第一批推出的友邦人寿签约旅居养老酒店机构覆盖三亚、杭州、成都、大理、珠海、清远以及泰国华欣7座海内外热门旅居城市,目前已有近300万的客户享受友邦的生态圈服务;

阳光保险(06963)则以科技为抓手,建立了面向客户的我家阳光APP、官微、小程序等,并打造“阳光E店”无柜面门店新模式,有效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公司创新升级的“灵犀3.0”版本在场景覆盖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大幅度提高了客户服务一次完成率。

展望未来,在宏观环境层面,长端利率有望企稳回升,缓解险企的投资压力。在具体业务层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有望助推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全年延续增长态势;

而财险方面,尽管Q1车险保费下滑拖累行业保费增速放缓,但车险保费下降空间有限,且农险、商业健康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东吴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指出,预计2024年财险行业整体发展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车险业务仍是存量竞争的红海市场,预计涉及绿色保险等领域的业务将会迎来长足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多家机构强调须警惕自然灾害风险超预期的影响。如全球第三大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在研报中指出,非寿险行业的自然巨灾风险和寿险行业的资产风险仍是行业信用的主要薄弱点所在,可能会削弱保险公司的盈余增长;富瑞也发表研报指出,数据表明中国癌症发病率仍在迅速上升,危疾保险索赔增加的倾向将使得险企储备金充足率恶化。

整体来看,虽2024年保险行业仍将面临监管趋严等一系列风险,但在需求回升、盈利修复的预期下,目前保险板块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将具备更高配置价值。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