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顶级投资人都是如何创建投资组合的探索灵感

监管弱化存贷规模考核 更注重增长质效

发布时间 2024-5-23 14:45
更新时间 2024-5-23 15:08
© Reuters.  监管弱化存贷规模考核    更注重增长质效
USD/CNH
-

目前货币总量较为充裕,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资金空转等方面的因素。随着未来更加注重结构优化、量价平衡和增长质效,严防资金空转,切实降低银行存款成本。

5月12日,央行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在信贷节奏与结构的选择上,重质量不重数量;积极配合,增加对通胀的考量。在利率政策方面,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由于市场缺乏安全资产,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

监管弱化存贷规模考核

《报告》在专栏1《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分区域看,各地区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也无必然联系,一些省份贷款增长较快,但未有效带动经济增长;还有一些省份以较低的信贷增长支持了较快的经济发展,资金使用效率实际是提升的。目前,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减弱。

具体来看,专栏1从三个方面解释了信贷与经济关系弱化的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债务驱动难以持续,重工业趋于饱和,信贷需求换档。二是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高科技企业迫切需要直接融资支持,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也会导致信贷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趋弱。

专栏2《从存贷款结构分布看资金流向》重点解释“钱去哪”和“钱在哪”,其实也是继续强调关注货币质效而非货币总量。正是因为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继续强调关注质效而非总量成为必然。

专栏2提到:一是贷款主要流向企业,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3月末国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贷款分别占66%和33%,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约占全部贷款的五成,而居民的非住房消费贷款占比不足10%。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融资相对较多,而需求端尤其是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二是存款主要留于居民,且存款定期化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三是继续提及直接融资正加快发展,随着柜台债和企业债等债券规模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也会下降。

《报告》还强调加强对通胀的考量,新增“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与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相比,对于物价的考虑表述显著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将对通胀的考虑将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央行同时明确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因此,虽然通胀考量加强,但预计货币政策仍以配合财政政策为主,适度发力。

此外,《报告》还显示,监管弱化存贷规模的考核,更加注重量价平衡,严防资金空转。《报告》专栏1提出“转变片面追求规模的传统思维”,目前货币总量较为充裕,主要问题在于需求不足、资金空转等方面的因素。监管对于存贷规模的考核有所弱化,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量价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优化金融GDP核算方式,更加注重营收而非规模。据报道,2024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央行优化了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优化后主要参考银行利润指标,包括营业收入中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等进行推算。这种核算方式主要考察营收而非规模,意味着定价因素将影响金融GDP的考核,有助于引导各地的存贷款增长更加注重量价平衡,通过高息揽储、低息放贷“冲量”的方式不再适用;

第二,严打资金空转,切实降低银行存款成本。报告专栏2指出,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但存款在各经营主体之间的流动更多受实体经济供需是否平衡、循环是否顺畅影响:企业部门,实体融资需求仍有待提振,资金未全部进入真实投资过程,部分以“高存低贷”的形式加剧了资金空转,目前手工补息、智能存款等多种高息揽储行为已迎来严格的政策约束,预计短期将对存款规模形成小幅扰动,但中长期有利于切实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居民部门,零售贷款需求较弱,再加上居民风险偏好收敛等因素,存款呈现居民化、定期化的特征,不利于资金在各经营主体之间流动。预计不规范的揽存行为将持续得到遏制,年内存款挂牌利率仍有望下降。

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

从利率政策来看,稳定负债成本是当务之急,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由此判断存贷两端降息预期仍在。

在资产端,随着新发贷款利率的不断下行,宽松仍是大方向,降息预期仍在。2023年 12月,新发放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分别为4.27%、3.69%和3.73%,维持下降趋势,较2023年12月分别下降8BP、28BP和2BP,同比分别下降26BP、45BP和 22BP,均创有数据以来最低。

针对下阶段资产端利率政策,《报告》指出要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与2023年四季度 报告表述保持基本一致,宽松的大方向不变,不排除继续降息。

在负债端,强调防范高息揽储,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从效果来看,2024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环比下行,但仍难弥补资产端下行缺口。《报告》指出,下阶段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防范高息揽储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在对“手工补息”进行整改后,规范了存款市场竞争,对银行对公端负债成本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根据中泰证券对42家上市银行年报及一季报业绩的分析,规模、其他非息呈现正贡献,息差和手续费则继续承压。一季度,上市银行负债端成本环比下降4BP,前期存款利率调降效果缓慢释放,但存款定期化仍在继续,且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一季度资产端环比下行6BP)仍高于负债端,预计在降息预期下,存款利率适时仍会下调。

从国债收益率来看,资产荒延续,关注长端利率风险。专栏4《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提到市场缺乏安全资产,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投资,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带来的损失。

具体来看,一是明确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二是“市场缺乏安全资产”引发机构对长期无风险资产的配置增多;三是4月长债利率回升,供求关系边际改善,进一步重申要坚持审慎理性投资理念,防范投资过于短期化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对营收的支撑方面,未来需要关注以下两点:一是关注长债利率风险,适当做好止盈调整;二是短期仍难解决资产荒问题,加之4月禁止“手工补息”影响下的债市增量资金,预计其他非息短期对银行营收仍有支撑。短期的市场波动尚不足以扭转结构性资产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债务融资仍然是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且禁止“手工补息”后,部分对公客户高息存款短期内也难找到替代品,带来债市增量资金。基于此,综合来看预计其他非息收入短期对银行营收仍有支撑。

2024年年初以来,降准50BP叠加5年期LPR下行25BP,引导贷款利率稳中有降。3月一般贷款、企业贷款、按揭贷款均降至阶段性低点,分别为4.27%、3.73%、3.69%,同比分别下降26BP、22BP、45BP,预计后续进一步下降的空间缩窄。

此外,重点行业贷款增速仍维持较高水平,一季度末普惠小微、中长期制造业、涉农、绿色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0.3%、26.5%、13.5%、35.1%。房地产贷款增长放缓;同时,一季度末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分别下降1.1%和1.9%,降幅环比扩大,地产信用仍待复苏。随着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推进,以及多地住房限购政策的放宽,有望边际提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需求。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