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 不是政府补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4-5-16 16:28
更新时间 2024-5-16 16:35
© Reuters.  商务部: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 不是政府补出来的

智通财经APP获悉,5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出来的。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的。产业补贴政策源于美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始终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原则,只要在华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文字实录如下:

【何亚东】: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没有需要向大家通报的信息。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

下面请提问。

【深圳卫视记者】:近一段时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称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冲击国际市场。请问发言人,如何看待所谓的“产能过剩”?

【何亚东】:所谓“产能过剩论”有悖常理和常识,毫无道理、完全站不住脚。对产能问题要尊重规律和事实,客观、全面、长远地看。

从市场经济原理看。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供需问题要从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国。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不能因为一国的产能超过本国需求,就贴上“过剩”标签。

从国际贸易实践看。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就是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从而有效提升全球经济效率和福祉。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美国所生产的芯片约80%都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约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客机也是大量出口;而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仅120万辆、占产量的12.7%。难道美欧日的出口就是合理的,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就是过剩的吗?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绿色低碳是大势所趋,随着全球绿色转型,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大。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远超目前全球供给能力。同时,新能源领域技术产品更新迭代加快,还将不断创造新需求。总的来看,全球新能源产业仍处于起步发展、快速成长的阶段,相关产能非但没有过剩,反而是相对不足的。谢谢。

【总台国广记者】:4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达8%,比3月明显提升,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对今后外贸形势有何预判?

【何亚东】:总的来看,4月份中国外贸表现符合预期。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规模看,进出口为历史同期新高。4月进出口3.64万亿元人民币,比3月增加800亿元。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8%、5.1%和12.2%。

二是从市场看,传统、新兴市场均呈增长态势。4月,受库存消化、需求恢复等因素带动,中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由降转增,其中,对欧盟增长3.3%,对美国增长6.2%。同时,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分别增长14.4%、9%,均高于整体。

三是从行业看,机电产品贡献主要增量。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10.4%,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速5.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回暖,带动上游集成电路进口增长20.4%。

当前,全球贸易整体延续2023年四季度以来的缓慢复苏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外贸企业发展的信心。商务部近期调研显示,重点外贸企业新签订单连续4个月好转,超八成广交会参展企业在手订单金额持平或增长。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挑战,特别是部分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推升贸易成本和贸易风险,也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干扰。

面对这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同时,有针对性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谢谢。

【CGTN记者】:刚才,你提到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海外被指责为依靠补贴大量出口。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您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何亚东】: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出来的。

中国企业是靠长期努力脱颖而出的。从20多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通过激烈市场竞争,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优势、产供链优势、市场生态优势。中国新能源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通过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不断涌现出优质企业和产品。

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的。产业补贴政策源于美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始终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原则,只要在华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中国优质的新能源产品丰富了全球供给,推动了绿色低碳进程,有助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绿色、数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并不断催生新的技术,为全球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质量好、功能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更可负担,也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低于欧洲本土同类车型,但仍比国内售价高一到两倍,利润可观,根本不存在倾销。总的来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转型、有力促进了全球技术和产业进步、有力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福祉。谢谢。

【东南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何亚东】:加强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重要内容。《通知》聚焦打通废旧家电家具回收堵点,以县城和乡镇为重点,改造提升家电家具回收网络,补齐县域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和服务短板。

一是完善中转设施。改造建设县域废旧家电家具回收、中转、集散站点,有效提升县域再生资源集聚和中转能力。二是拓展服务功能。支持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网点提供废旧家电回收、二手家电经销、维修等生活服务。三是延伸回收网络。支持废旧家电回收企业配备再生资源回收车辆,推广“以车代库”等灵活回收模式,扩大覆盖范围。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财政部,指导各地方抓好《通知》落实,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推动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畅通家电更新消费循环。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有观点认为,美欧提出所谓的“产能过剩”,实际反映的是相关国家的焦虑。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何亚东】: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本质上是相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以此为借口抹黑打压中国,是“双标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新伎俩。这样的做法不仅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反而会绊倒自己,还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转型。

炒作“产能过剩”反而会造成过剩。一些国家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产品出口、投资合作设限,实际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对全球市场的人为干预和割裂,必将破坏新能源产供链,造成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通过“扣帽子”“贴标签”搞限制,只会妨碍合作,最后也不会达到想要的结果。

推行绿色“双标”反而会破坏气变合作。欧美一手高举应对气变的大旗,一手挥舞绿色保护主义的大棒;一边要求中国为应对气变承担更大责任,一边阻碍中国绿色产品自由流动。这是典型的“双标”。中国新能源产业致力于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质产品,为世界各国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谈气变合作就不能搞保护主义,搞保护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气变合作。

中方坚定支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相关国家应立即停止以“产能过剩”为名打压限制中国新能源等产业的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有力措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同时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谢谢。

【路透社记者】:在此前的中美贸易争端期间,中国通常会在美国宣布后数小时宣布报复措施。但此次中国周二晚间只表示将“捍卫自身权益”,尚未宣布具体措施。请问这样的变化是出于什么原因或考量吗?中国是否担心被外界视为软弱?另外,中国对欧盟和其他主要经济体联合征收关税的预期有何应对或准备?

【何亚东】:关于你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中方对于美国单边关税措施的立场是一贯的。对近期美方肆意提高对华301关税的错误行径,中方坚决反对并已严正交涉。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中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谢谢。

【彭博社记者】:对美方最新宣布的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关税,中方是否会采取反制措施?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何亚东】:关于你提到的问题,刚才我已经做了回应。谢谢。

本文编选自商务部,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