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SG 好书推荐官本期继续为大家介绍《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Governance and New Issues of Value: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SG Scores on CoE and Firm Performance》。
ESG投资:一份来自全球市场的实证分析报告
为了检验ESG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本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一组跨行业、跨市场的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设计如下:
1. 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0-2020年间在全球主要证券市场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缺失严重的样本后,最终获得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20个行业的3000家上市公司样本。
ESG数据来自于明晟(MSCI)、彭博社(Bloomberg)、路孚特(Refinitiv)等第三方评级机构。考虑到评级体系差异,本研究分别采用多家机构的评分,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财务数据来自标普Capital IQ数据库。
(2)变量设置
· 被解释变量:采用总资产报酬率(ROA)、权益回报率(ROE)、托宾Q等指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其中,ROA和ROE侧重于衡量盈利能力,托宾Q则侧重于衡量市场价值。
· 解释变量:采用ESG总评分衡量企业整体的可持续表现,同时纳入ENV、SOC、GOV三个子维度评分,以考察各维度的差异化影响。
· 控制变量:根据已有文献,纳入企业规模、负债水平、现金持有、研发投入、行业、年份等变量,以剔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3)模型构建 为检验ESG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Firm_Perf it = α + β 1 ESG_Score it
· ∑Control it
· ε it
其中,Firm_Perf代表财务绩效变量(ROA、ROE或托宾Q),ESG_Score代表ESG评分,Control为一系列控制变量,下标i和t分别代表企业和年份,ε为随机扰动项。
在基准回归的基础上,本研究还考察了:
· 各子维度(E、S、G)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
· ESG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是否存在非线性
· 宏观环境、行业特征等情境因素的调节作用
实证部分围绕"ESG是否影响、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核心问题展开,力求利用大样本数据、稳健的计量方法,为ESG投资实践提供有说服力的研究依据。
2. 实证结果
经过严谨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设定,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见地的实证结果。这些发现不仅印证了ESG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也为ESG投资策略的有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ESG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 整体来看,ESG评分与ROA、ROE均呈显著正相关。即ESG表现越好,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若ESG总评分提升一个标准偏差,ROA将提升0.8~1.2个百分点。
· 分项来看,ENV和SOC维度的绩效与盈利能力正相关,但GOV维度的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在样本期内,环境和社会责任的践行,对改善盈利更为关键。
· 分行业来看,ESG的积极作用在消费、TMT等轻资产行业更为显著。而对于周期性、重资产行业,ESG投入的收益实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2)ESG对企业风险的影响
· 在控制其他因素后,ESG评分与企业系统性风险β值显著负相关。这表明ESG表现优异的企业,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更强。
· 分项来看,GOV维度对降低风险的作用最为显著。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助于规避内幕交易等道德风险,提升企业韧性。
· 分地区来看,ESG评分与企业风险的负向关系,在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新兴市场在ESG风险管理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3)ESG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
· 在控制盈利能力、成长性等财务指标后,ESG评分仍对托宾Q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资本市场已将ESG视为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
· 分项来看,ENV维度对企业价值提升的边际效应最大。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环境责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
· 纵向来看,ESG评分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应还在持续增强。随着ESG投资日益成为主流,可以预见其对股票定价的影响还将不断加深。
以上实证结果初步印证了"ESG有利于提升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的研究假设。那么,这种正向影响是通过何种路径实现的?影响强度是否因企业而异?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探讨实证研究的启示吧。
3. 研究启示
ESG之所以能够促进财务绩效、提升企业价值,既有其内在的经济学逻辑,也得益于资本市场和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响应。总结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到ESG价值创造机制和投资策略有效性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1)ESG价值创造的机制
ESG促进企业长期价值创造,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 效率提升。践行ESG理念,有助于企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产生直接的成本节约效应。
· 风险管理。ESG意识强的企业,更加重视环境、社会、治理风险防范,财务稳健性更高。
· 声誉提升。在利益相关方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表现日益成为企业声誉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声誉有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信赖、吸引优秀人才。
· 创新驱动。ESG理念要求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探索包容性商业模式,由此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 融资便利。随着ESG投资日益成为主流,ESG表现出色的企业在股权、债权融资方面更具优势,资金成本更低。
可见ESG价值创造是多维度、多通道的。由ESG引发的效率提升、风险管理、声誉改善等,共同推动了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的提升。这种transmit效应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中有所差异,但总体趋势已愈发明显。
(2)ESG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实证结果表明,ESG因素与企业财务绩效、市场价值显著正相关,由此也左证了ESG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 ESG筛选法。ESG评级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投资风向标。通过ESG评分对标筛选,投资者可以有效甄别出ESG表现优异的企业,进而跑赢大盘。
· ESG整合法。将ESG因素系统性地整合到投资流程中,而不仅仅作为筛选工具,将使投资决策更加全面和审慎。投资者应积极吸收ESG理念,丰富投资视角。
· 主动股权法。通过股东投票、提案等方式,推动企业加强ESG管理,已被证实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投资者应积极行使股东权利,担当 "督促者"角色。
· 长期主义。ESG投资需要更长远的战略视野。企业ESG转型的效果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投资者应摆脱短期化困境,做时间的朋友。
无论是被动筛选还是主动整合,将ESG纳入投资视野已成为共识。这不仅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浪潮的必然选择,更可为投资者带来"alpha"回报。新兴市场投资者尤其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在彰显ESG理念的同时把握发展机遇,实现"impact"与"return"的双赢。
信息披露是ESG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只有建立在真实、可靠、可比的信息基础之上,ESG投资决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于ESG涉及的因素广泛、界定标准多样,如何规范企业ESG披露、保证信息质量,是各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
1. 强制性披露规则 随着ESG日益成为主流,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通过立法手段,对企业ESG信息披露提出硬性要求。例如:
· 欧盟的《非财务报告指令》,要求大型上市公司定期发布包含ESG信息的非财务报表。
· 美国SEC要求上市公司提交的10-K年报,必须披露与财务绩效相关的ESG风险因素。
· 香港、新加坡等交易所出台了ESG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提高ESG透明度。
强制披露规则的出台,提高了企业披露积极性,但在披露深度、口径一致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下一步,各国监管层需进一步细化披露条款,强化事后问责,以真正提升信息有效性。
2. 自愿性披露标准 在强制披露的同时,市场主体自发形成的自愿性披露标准,已成为ESG信息披露的重要补充。例如:
· GRI(全球报告倡议)标准,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ESG披露框架。
· SASB(可持续会计准则委员会)标准,从financially material角度设计了行业细分的量化披露指标。
· 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建议,聚焦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
自愿性标准更贴近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不同企业、不同行业ESG数据的comparability。相关组织还应积极吸纳各方意见,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披露规范。
3. ESG评级与指数 把海量的ESG原始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评级和指数产品,是发挥ESG信息市场作用的关键。目前,国际主要指数公司和财经机构均已推出ESG评级体系,例如:
· 明晟(MSCI) ESG评级,基于37个关键议题,形成覆盖160个国家、13000家企业的数据库。
·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甄选出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表现卓越的全球领先企业。
· 富时社会责任指数,囊括在ESG方面实践优异的英国企业。
投资者可根据ESG评级开展对标分析,通过ESG主题指数实现passively管理,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风险。目前,ESG评级质量还参差不齐,指数产品的纯度也有待提升。未来,随着评级体系和方法论日趋成熟,ESG评级有望成为投资决策的"定盘星"。
4. 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 作为将ESG理念引入固定收益领域的创新产品,绿色债券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ICMA《绿色债券原则》,绿债发行方需重点披露以下信息:
· 募集资金用途。需明确界定所投向的绿色项目类别,并阐述其环境可持续目标。
· 项目评估流程。需说明绿色项目的筛选标准,及所依据的外部标准或认证。
· 资金管理机制。需对募集资金进行追踪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期间收益再投资于绿色项目。
· 持续报告。需定期披露募集资金实际用途,涉及的定量环境效益指标,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强化"募投"信息披露,绿色债券较好地实现了"以disclosure倒逼实质"。这为其他ESG金融产品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当前ESG信息披露还处于"百家争鸣"状态。监管规则、行业标准、评级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与完善。展望未来,随着强制披露的普及、关键指标的标准化、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融合,ESG信息披露将不断走向成熟,为可持续金融体系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
ESG信息披露如何标准化?未来之路的关键步骤
ESG生态系统的构建
ESG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这个生态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 政策与监管层面:政府和监管机构要制定明确的ESG政策导向,完善强制性和自愿性披露规则,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戒。同时要推动ESG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 评级与披露层面:要建立统一、可比、可信的ESG评级标准和方法论,提高第三方评级的专业性和独立性。鼓励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 投资与融资层面:推动将ESG因素全面纳入投资决策流程,发展ESG主题投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债券等创新融资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流向ESG表现优秀的企业。
· 企业实践层面:提升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ESG意识,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运营和文化。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提升ESG实践水平。积极响应投资者、评级机构、监管部门等各方要求。
· 公众意识层面:加强ESG理念的倡导和普及,提升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投资理念。媒体要客观中立报道ESG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只有多方协同推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践行,社会参与"的ESG发展生态,才能充分发挥ESG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ESG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当前各界对ESG信息披露标准、框架、指标的制定和统一还缺乏共识,这影响了ESG数据的可比性和决策有用性。未来应在以下方面推进ESG信息披露标准化:
· 制定统一的强制性披露标准。监管层面要加快制定统一、明确、可操作的强制性ESG信息披露标准,提高披露的规范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 鼓励自愿披露。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TCFD、SASB、GRI等自愿披露框架,披露更多决策有用的定量和定性信息。
· 提高披露的可靠性。要加强披露信息的审计监管,提高披露的真实性。探索建立独立的第三方审验市场,提升ESG信息的可信度。
· 完善披露指标体系。结合各行业特点,优化细化环境、社会、治理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提高指标的针对性和可衡量性。
· 强化数字化披露。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ESG数据采集、加工、传输的自动化水平和及时性。
未来随着ESG实践的深入,各项举措有望逐步推进信息披露的标准化进程。信披的规范和统一将极大提升ESG数据的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功能。
ESG与企业长期价值创造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检验。学术界对此还存在一些争议,部分质疑声音认为ESG投入与企业财务表现之间缺乏必然联系,ESG投资可能牺牲股东利益。为此,未来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 完善ESG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和传导机制。深入剖析ESG因素影响企业不同类型资本积累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路径,构建ESG驱动价值创造的系统性分析框架。
· 加强ESG与财务表现的实证研究。拓展研究样本的行业、地域覆盖面,运用多元的计量方法,检验ESG表现与企业收益、风险、估值的关系,为ESG商业价值提供更多实证支持。
· 重视ESG价值创造的情境性和动态性。深入考察不同的制度、文化、行业背景下ESG作用的差异性,动态评估ESG实践对价值创造在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 提炼ESG价值创造的最佳实践。系统梳理ESG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分析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ESG最佳实践范式,为更多企业创造长期共享价值提供路径指引。
ESG与企业转型
ESG理念的兴起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面对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主动将ESG融入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的转型中。
· 绿色转型:企业要顺应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向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转型。通过技术创新、流程再造等措施提升能效,减少污染排放,推行环境友好型运营。
· 数字转型:企业要积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ESG表现的监测、分析和决策水平,并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 业态转型:企业要顺应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环保等需求的升级,加快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转型。通过模式创新更好地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包容性转型:企业要践行"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在转型过程中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要通过员工培训、再就业等举措减少转型阵痛,让利益相关方共享转型成果。
ESG已成为检验和引领企业转型的重要指引。唯有将ESG嵌入转型的全过程、各层面,企业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长久竞争力。
ESG实践应从行业的特定风险与机遇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未来不同行业在推进ESG方面大致呈现以下趋势:
· 金融业:ESG将进一步融入投融资和保险业务的主流。通过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完善ESG风险管理机制等举措,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项目。相关信息披露、尽职调查、情景分析等也将成为业务开展的重要环节。
· 采掘业:作为环境压力较大的行业,采掘业将更加重视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尾矿管理等领域的ESG举措,加强与社区的沟通合作,切实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模式创新。
· 制造业:随着环保标准日益提高,制造业将通过节能改造、废弃物处置、安全生产等措施全面提升ESG表现。同时顺应消费者需求,加快研发生产节能环保的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将ESG理念向上下游传导。
· 消费品行业:行业内将重视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供应链ESG管理等议题。注重从源头把控,确保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符合ESG要求。根据消费者偏好引导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
· 互联网行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内容审核等将成为互联网企业ESG管理的重点。加强自律,完善内部治理,构筑和谐、健康、可信的网络空间。同时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渠道优势,为其他行业赋能。
以上只是一些概括性的趋势,具体到个别企业,要深入分析其ESG风险图谱,识别关键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唯有从行业特性出发,将ESG充分融入运营管理和业务拓展的全流程,才能从更深层次、更全面地践行ESG理念,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新兴市场的ESG推进策略
相较发达市场,新兴市场在推进ESG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如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有待健全、企业ESG意识和能力不足、ESG投资生态不够成熟等。对此,新兴市场应采取以下策略稳步推进ESG发展:
· 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ESG领域的国家战略和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举措。适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将ESG要求嵌入到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中去。鼓励有条件的交易所、行业协会制定ESG相关的规则和指引。
· 推动企业践行。加大ESG理念的宣传培训力度,提升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ESG意识。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典型案例。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ESG实践路径,避免简单照搬发达市场的做法。引导中小企业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提升ESG表现。
· 培育ESG生态。出台政策支持措施,鼓励机构投资者将ESG纳入决策流程。发展本土ESG评级、指数等中介服务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成熟市场经验。支持高校、智库加强ESG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营造有利于ESG发展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
· 应对特殊风险。新兴市场普遍面临较大的社会发展不平衡风险,要将消除贫困、保障民生作为ESG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要提升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和资本市场稳定。同时,要平衡发展与ESG诉求,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长远可持续性。
· 坚持循序渐进。新兴市场推进ESG不能一蹴而就,要统筹兼顾、把握节奏。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对本国最紧迫的ESG议题,形成阶段性目标。坚持试点先行,在证券市场、国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以点带面。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自身禀赋和基础,稳扎稳打。
(Link ESG推荐官 童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