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9日讯(记者 高萍)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关于使用闲置资金进行理财的公告。不完全统计,4月29日,涉及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公告超20条,而仅4月27日一天,相关公告则超70条。尽管如此,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规模处于同比大幅下滑状态。
另外,从认购产品类型来看,结构性存款仍是认购金额最大的产品。其次,银行理财产品也备受青睐。从数据来看,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金额同比明显缩水,不过在总理财规模中所占比重处于上升状态。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分析,上市公司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其次是灵活性。而结构性存款和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都比较高,比较受企业青睐。另外,由于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竞争力增强,从而提升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性价比。
理财认购总规模持续下滑 结构性存款仍稳居“C”位
从Wind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类型分为存款、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投资公司理财、信托、逆回购、基金专户10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规模仍同比为下滑状态。具体来看,今年以来,截至4月28日,共计有472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2906只,认购金额1631.48亿元。去年同期,则共计有984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合计6521只,认购金额4536.09亿元。
就具体的认购产品类型来看,存款类产品仍是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的主要类型。Wind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28日,上市公司认购存款类产品合计1301.1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的比重为79.75%。其中,结构性存款依然是上市公司认购规模所占比重最大的产品。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共计认购结构性存款1068.93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的65.52%。
不过,相比较去年同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存款类产品规模占比有所下降。数据显示,去年同期,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合计认购金额为3832.36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规模的比重为84.49%。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以来,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也普遍呈现下行趋势,导致上市公司对存款类产品的认购规模占总理财规模的比重同比出现下滑。
“尽管如此,结构性存款仍然是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产品。”赵伟补充称,这主要归因于结构性存款相比于普通定期存款仍具有一定的收益优势,同时其保留了存款产品低风险的本质属性,因而能够较好地满足上市公司对于闲余资金的投资需求。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其次是灵活性。而结构性存款和中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的稳定性都比较高,尤其是结构性存款,保障本金、期限偏短、收益率要远高于同期限的普通定存利率,比较受企业青睐。
开年来银行理财“量价双优” 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金额占比提升
银行理财也是除结构性存款外,较为受上市公司青睐的理财产品种类。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28日,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54.16亿元,是除结构性存款外,认购规模最多的产品。
相较于去年同期而言,今年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认购规模仍处于下滑状态,数据显示,去年同期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为335.72亿元。不过,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所占比重明显提升。根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所占比重为9.45%,上一年同期为7.4%。
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由于经营压力增大和再融资难度提升,为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今年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方面的资金投入呈现下降趋势。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上市公司通过提高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能够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并增加潜在的收益。”赵伟称,尽管认购金额有所减少,但银行理财产品在总理财规模中的占比却在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竞争力增强,从而提升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性价比。
据了解,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企稳回升,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促使理财公司上调募集规模,以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光大证券近期研报显示,2024年开年以来,银行理财“量价双优”。3月末跨季回流后,4月份以来理财规模超季节性净增1.9万亿。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银行理财起源于存款替代类产品,追求绝对收益为主。零售存款和银行理财是零售AUM最主要组成部分,并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相较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调后的零售定期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提升,居民端存款资金出现“脱媒”,推动理财规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