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9日讯(编辑 杨斌)今年以来,机构信用债成交热情不减,收益率被进一步“卷”低。目前,收益率在3.2%以下的信用债规模占比接近九成。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拉久期、沉资质等策略普遍被使用以增厚策略,但在债券投资者看来,久期等策略更多是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即使向固收+资产要收益,也需考虑风险的控制。
信用债成交继续“卷”低收益,机构拉久期、沉资质并行
财联社据Choice数据统计,2024年至今信用债市场日均成交2868.54亿元。尽管信用债市场收益率不断下行,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但相比去年下半年2510.46亿元的日均成交额,机构依然对“券”信用债赛道保有热情。
而经过一季度的交易,当前各期限、各评级的信用债收益率与利差进一步压缩。根据中金固收研究团队的数据,以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为例,仅1年期在10%历史分位数以内,其余期限、评级均处于1%及以下历史分位数。
目前,收益率在3.2%以下的信用债规模占比接近九成。分板块来看,城投债的整体收益率水平好于产业债,而产业债好于金融债。依然有近一半的城投债收益率在2.8%以上,约25%的产业债收益率在2.8%上,而金融债收益率2.8%以上的不足一成。
图:信用债分板块各收益率段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中金固收,财联社整理) 在值得注意的成交特点方面,一季度城投债成交继续由低收益区域向相对高收益区域转移,而信用债的成交久期近期开始上升。
根据华福固收首席李清荷的数据,一季度,江苏、浙江等低收益区域的月度成交占比明显走低,而山东、重庆、陕西等相对高收益区域的成交热度有所上升。如山东城投债的成交占比由年初的12.8%左右增高至目前13.0%左右。
尽管春节后机构对短债的偏好一度上升,但随着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对高息资产的需求使得机构成交久期快速反弹,3月久期回升到2年左右,并且成交占比最高的期限由0-1年期转变为1-3年期。
图:信用债加权平均成交久期(年)
(资料来源:华福固收,财联社整理) 久期策略或为权衡后的无奈选择,向固收+资产要收益需考虑风险
由于收益率走低,信用债缺乏合意收益率的“资产荒”现象从去年以来就困扰着投资者。为了增厚收益,拉久期是否为当前性价比最高的策略?或者还有更好的策略?
华西固收首席姜丹认为,仅靠持有至到期的票息策略难以满足收益率要求,需要“卷久期”增厚收益,且城投、产业、金融债均可拉久期。城投债可在发达区域(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适当拉久期至3-5年;产业债关注一季度发行放量的公用事业、综合等行业的央国企;银行资本债可适当下沉至发达地区城农商行或中部地区城市最主要的城农商行。
但面对“信用债”资产荒,债券投资者对于增厚收益的策略思考却大相径庭。
首先,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认可“资产荒”将是债市面临的长期背景。北京某公募固收基金经理向财联社表示,“资产荒”是市场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一种现象,只会在资金多于资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相应的还有有“资金荒”,资产荒和资金荒会交替出现。
至于当下,为了增厚收益,机构无论是向信用利差,还是向期限利差要收益,皆是各自风险偏好、负债情况决定的,没有绝对的最优解。
而在上海某公募固收基金经理看来,“拉久期可能是无奈的选择。”因为低等级城投的收益率也很低,相较而言,拉久期比沉资质更有性价比些。
今年,机构在利率债上的长久期策略已发挥到极致。3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达到2.4%,30-10年期限利差最低仅12bp。
上述北京的固收基金经理进一步指出,拉长久期就要面临更多的久期敞口,在债市收益率单边下行的过程中确实稳妥。而一旦经济复苏趋势确认,债市收益率反弹,久期策略也会有较大的风险。
至于跳出债券的范畴,在固收+领域内寻找其他资产来增厚收益,某券商资管投资经理向财联社介绍,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资管、私募机构的产品在投资范围和策略上更灵活,可以在锁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加股票、加转债增厚收益。
不过,固收+资产的波动更大,对于以绝对收益为考量的私募机构,控制回撤是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