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又称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只有践行ESG理念,才能发展绿色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在我国“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ESG理念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不能忽视的主题。
多城拥抱EGS,香港打造绿色金融新高地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曙光表示,ESG是全球发展的大潮流,要通过ESG的中国化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他提出ESG“四化”建设,即ESG发展中国化、ESG活动要内部化、企业的ESG要标准化以及ESG的实现要具体化。
在构建ESG生态方面,ESG城市化趋势近期开始走向台前,ESG领域的“一城一策”时代似乎正悄然到来。
今年3月以来,上海、北京和苏州相继发布了贴合自身特色的ESG发展政策。其中,上海发布的《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具体工作包括企业ESG能力提升行动、ESG市场增效赋能行动以及ESG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的主要任务包括强化ESG信息披露,如逐步建立信息披露鉴证制度等;加强ESG生态体系建设;支持ESG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发展;推动ESG试点示范等。
《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则聚焦对工业园区内企业ESG奖励、培训和产业对接。
有业内人士表示,三城在半个月内密集公开促进ESG发展的政策,ESG的影响力逐步从资本市场扩展至城市发展,最终落脚到了更多实体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
除了上海、北京和苏州外,香港也在积极拥抱ESG,在该领域走得越来越稳健。
香港近几年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绿色金融中心,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用途,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的要求。而香港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顾问服务、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特定行业及先进技术的专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香港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大有可为。
今年1月下旬,香港证监会发布了三年(2024至2026年)策略重点,表示未来三年将竭力从四个重点来推动,其中就包括以科技和ESG引领金融市场转型。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拥抱绿色经济,2022年香港发行的绿色及可持续债务总额达805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截至去年底,香港证监会已授权的ESG基金超过200只,管理总资产超过160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24%和20%。这些充分证明,香港有能力为绿色金融和相关投资产品提供蓬勃发展的环境。”
香港贸发局及大华银行早前联合发表的研究报告《开拓绿色潜能:发掘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机遇》显示,65%大湾区企业已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计划,约70%受访企业表示未来两年内会考虑增加使用香港提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
未来,香港可利用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金融联系,开发和推广更多绿色跨境投资产品,吸引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
ESG正逐渐成为上市企业标配
在资本市场上,ESG已经成为衡量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上市企业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提升公司的整体业绩以及企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ESG综合表现优异的企业,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企业将ESG作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到ESG信息披露当中。
Wind数据显示,在港股市场中,有多达1826家上市企业披露了2022年度ESG报告,占全部上市企业的比重超过70%。而根据《2022~2023香港资本市场ESG白皮书》报告内容,2021财年共有1265家港股独立发布ESG报告,ESG报告独立披露率为51.2%。由此可看出,港股市场越来越多上市企业将ESG融入了其发展战略中。
A股方面,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近日表示,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明显提升,央企上市公司持续领先,目前披露率超八成。此外,毕马威中国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率相比2020年提升很大,从报告内容看,有关实质性议题和量化绩效指标等信息的披露越来越规范和详细。
另一方面,ESG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根据国投证券环保公用团队统计,截至今年3月30日,国内全市场存续公募ESG基金共有521只,合计规模5200.2亿元,国内存续银行ESG理财产品462只;债券市场方面,全国市场存续ESG债券共有3912只,合计规模6万亿元。
“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换后,再去单纯追逐经济效益更难,而是需要考虑创新,让创新引领经济增长,ESG就是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易董创新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守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