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日讯(编辑 杨斌)2月以来,转债市场跟随权益反弹,但上涨幅度远不及权益,弹性略显不足。财联社梳理,从2月初权益市场的低点算起,沪深300指数至今已上涨12.35%,而中证转债指数只反弹了5.13%。业内人士认为,转债的“债性明显,股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弹性转债较少,另外当前资金对参与偏股转债较谨慎。对于后市,转债供需格局仍较优,但在市场弹性不足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转债的配置策略存在较多分歧。
偏债性转债占比近50%,转债市场弹性不足
2月,中证转债指数一度走出八连阳。进入3月,转债市场陷入窄幅震荡,中证转债指数全月收涨0.55%。3月最后一周,中证转债指数曾四连阴,回调1.38%。
尽管转债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质资产,在权益市场下跌过程中体现了抗跌性,但2024年以来,投资者更多感受到的或是转债“防御性有余,进攻性不足”。
图:今年指数区间涨跌幅
(资料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财联社据Choice数据统计,从2月初权益市场的低点算起,各大股指在本轮反弹中的上涨幅度均超过了10%,中证2000反弹幅度超过了30%,而中证转债指数只反弹了5.13%。
国信证券固收分析师王艺熹指出,年初权益大跌带来的转债回撤超出了固收投资者承受范围,留下的疤痕效应普遍未消退。当权益市场出现调整信号时,机构倾向于快速降低转债仓位。
由于转债反弹不及权益,转债市场的估值近期出现了被动压缩。根据华福固收首席李清荷的数据,年初至2月5日,市场百元平价溢价率也自27.81%收敛至23.03%;而2月5日至3月底,百元平价溢价率只回升到了23.61%,期间经历了上升后再度回落。
有固收基金经理向财联社表示,年初部分可转债、“固收+”基金出现较大幅回撤,主要由于产品持有较多高价转债。春节后权益市场的反弹中,“固收+”基金经理大多保留了大盘、红利等相关转债的仓位,但对于股性较强的转债谨慎参与。
根据中泰固收首席肖雨的最新数据,3月底,偏债型转债数量为259只,占比48%;平衡型转债占比则由反弹前的18%提升至41%;相对应的,偏股型转债占比由4%提升至11%,但占比仍很低。偏股型估值攀升,但相对平衡型和偏债型,处于较低分位数。
因此,肖雨认为,当前转债市场呈现了“债性明显,股性不足”的特点。
此外,有固收分析师向财联社表示,正股上涨后转债触发强赎的比例增加,“特别是热门行业的正股大涨后”,使得偏股活跃转债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而在浙商固收首席覃汉看来,转债市场弹性品种稀缺、没有弹性的债性品种规模较大的现象,也是转债市场的一种“资产荒”,投资者存在着无“转债”可配的压力。
上述固收分析师向财联社进一步指出,转债市场弹性不足与缺少资金参与的状况互为因果。只有当转债市场有了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入场,形成正向循环,转债市场弹性不足的问题才能被破解。而转债市场的信心恢复,或有待权益慢牛的带动。
转债供需格局仍优,配置策略存分歧
从供需格局上来看,转债供给依然偏紧,而部分资金正回流市场,转债供需格局较优。
2024年一季度,共有9只转债新上市,新增规模85.73亿元。而2022年、2023年一季度新上市转债规模分别为806.73亿、417.23亿元。
李清荷表示,二季度转债供给或仍然有限;而需求端,随着转债估值性价比的提高,以保险为代表的配置资金或再度增配转债,转债估值有望得到强力支撑。
根据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的数据,“固收+”基金的募集边际回暖。2024年一季度,固收+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转债基金)累计募集规模约450亿元,虽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724亿元,但要明显超出2023年二至四季度任一季的发行规模。
不过,在市场弹性不足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后市转债的配置策略存在较多分歧。
覃汉建议投资者继续哑铃策略进行配置,同时进行组合适当的优化。对于高股息、高YTM等标的,可以提高其正股的配置力度。对于高弹性标的,关注新质生产力中方向。
刘郁也建议短期内以仍以安全品种为主来满足加仓需求,临近季报期,市场重点关注业绩兑现程度,若板块主线寻找顺利且后续政策持续超预期出台,可逐步向弹性仓位转移,伺机依托高股性品种博取收益。
天风固收首席孙彬彬认为,若从进攻的角度做转债配置,可自下而上提高对部分平衡型转债的关注度。平衡型转债表现受转债市场整体估值影响较大,但当前转债估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若正股不出现较大调整,转债市场没有爆发信用风险,预计平衡型转债向下调整空间有限。
李清荷认为,进入年报季,需高度关注业绩超预期板块转债全年的投资机会。高YTM转债配置价值仍较高,但进入年报季,部分转债正股信用风险可能暴露,高YTM转债或面临阶段性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