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用AI洞察,成就专业投资,汇聚牛股名单。网络星期一限量抢!手慢无

【两会•香江】筑巢引凤,香港拥抱大湾区人才融合

发布时间 2024-3-12 18:57
更新时间 2024-3-12 19:08
© Reuters.  【两会•香江】筑巢引凤,香港拥抱大湾区人才融合
USD/HKD
-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近期全国两会重点提到的“新质生产力”,需要有高端人才做支撑,代表委员热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由于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登时面临急需高技能人才问题,中国需要提高国内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但同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都面临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在香港,香港长期以来重视金融业发展,人才以第三产业为多,导致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始终不温不火。而随着香港近两年创科的快速发展,人才在短期内存在高度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

香港如何打造自身的人才“蓄水池”,可以走两大途径,一是融入大湾区人才融合大势,鼓励香港内地人才双向奔赴,实现人才互补;二是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人才,拥抱人才。

拥抱大湾区人才融合大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因此,高技能人才正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如何打造聚集科技人才的“强磁场”,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议题。

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地区优势,促进人才协同发展,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共筑产业高地的良好局面。

在近期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委员、人大代表积极为大湾区人才培养和流通建言献策。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迪近日在两会上建言,他建议香港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内外多元主体的合作,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支持职业院校与大湾区科创、“走出去”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合作。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步入提档加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就需要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人才对接,从而推动香港科创要素流动。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在两会期间对此建议,希望打造港深双核同城引擎,鼓励香港内地人才双向奔赴。

他表示,要高水准高质量推动国际科创湾区建设,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为牵引,充分发挥民营科技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让科技、产业、企业、人才资源“拧成一股绳”同向发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他建议,可探讨推出“大湾区卡”,给予港澳和大湾区内的创科和高端人才更方便即日往来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好一小时生活圈的优势作用,并容许内地持有相关专业资格的专业服务人员以简便备案流程往来港深河套园区,进一步推动人才双向流动,方便内地人才来港发展,促进香港人才与深圳对接、前往大湾区发展,为两地创科要素流动增助效益。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席黄锦良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推进两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建议,他希望继续加强两地的合作办学,香港和内地的高校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

黄锦良也关注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合力推动两地职专大学的发展,可以为发展大湾区、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培养更多职专人才。”黄锦良表示。

筑巢引凤“抢”人才

近年来,由于面临着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加深以及人才流出等因素冲击,香港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

香港统计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9月,香港职位空缺人数达8.07万人,同比增长7.8%;职位空缺率为2.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专业、学科及技术服务领域的职位空缺数目为3460人,同比增长2.4%,空缺率为1.8%,同比持平。

科技人才的短缺,导致香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香港创科人才指数2023》指出,香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存在人才短缺挑战的同时,香港正大力发展科创,如在数码港、河套深港科创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重点提升创科基建、研究能力等方面,这明显提升了香港对人才的需求。

为此,香港近两年来大力推动“抢人才”战略,推出了高才通计划等多项抢人才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于今年3月3日表示,高才通计划是特区政府“抢人才”的亮点,从2022年12月28日实施至今一年多效果非常好。到今天大约收到七万宗申请,有5万5千宗已获批,来到香港的高才有约4万人。

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2月底披露的2024至25财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中提到,要汇聚人才,劳工及福利局会在今年年中检讨相关安排,确保措施具竞争力及有效应对人力需要。

香港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科技产业发展相对薄弱。随着“抢人才”战略下各项人才的涌入,有望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实现稳健持续发展。

最新评论

风险批露: 交易股票、外汇、商品、期货、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属高风险行为,这些风险包括损失您的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所以交易并非适合所有投资者。加密货币价格极易波动,可能受金融、监管或政治事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保证金交易会放大金融风险。
在决定交易任何金融工具或加密货币前,您应当充分了解与金融市场交易相关的风险和成本,并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水平以及风险偏好,必要时应当寻求专业意见。
Fusion Media提醒您,本网站所含数据未必实时、准确。本网站的数据和价格未必由市场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价格可能并不准确且可能与实际市场价格行情存在差异。即该价格仅为指示性价格,反映行情走势,不宜为交易目的使用。对于您因交易行为或依赖本网站所含信息所导致的任何损失,Fusion Media及本网站所含数据的提供商不承担责任。
未经Fusion Media及/或数据提供商书面许可,禁止使用、存储、复制、展现、修改、传播或分发本网站所含数据。提供本网站所含数据的供应商及交易所保留其所有知识产权。
本网站的广告客户可能会根据您与广告或广告主的互动情况,向Fusion Media支付费用。
本协议的英文版本系主要版本。如英文版本与中文版本存在差异,以英文版本为准。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 | 粤ICP备17131071号 |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