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处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八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同时,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亦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颇受港澳委员关注,并多次被提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帮助港澳抓住国家发展机遇,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港澳代表委员最关注的议题。
连续八年写入工作报告,每年两会期间港澳委员最关注的议题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优异的成绩单。这充分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展现出积极拥抱大湾区的香港,未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非常可期。
大湾区总量已超13万亿
自2017年3月以来,“粤港澳大湾区”连续八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在此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专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湾区之首,成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长极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可谓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高层每年出台的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重磅政策,既有重大合作平台的规划政策文件,也有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充分展示了对大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非常喜人的阶段性成效。科技产业优势持续巩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已基本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此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今年3月1日正式封关运行,前海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河套打造了量子科学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即是参与者、贡献者,亦是受益者,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香港在法律制度、专业服务、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和创新科技等方面拥有独特优势,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尤其是在绿色金融方面,香港充分发挥在湾区内金融独特的优势,2022年香港绿色债券发行超过800亿美金,增幅超过45%。
伴随着大湾区加速融合,香港和内地的资本融通也日益紧密,内地企业已逐渐成为港股市场的主力军。据港交所官网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累计达1439家,数量占了港股市场企业数量约55.28%,内地企业市值占全市场企业总市值的77.8%。
正是基于香港在大湾区内金融优势,国政协常委林建岳表示,金融业是香港命脉,也是香港助力国家最重要的优势和功能,要不断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需要在国家支持下,进一步放宽上市监管限制,争取更多海外蓝筹企业来港上市,特别是东盟、阿拉伯市场的企业。香港还可加强绿色金融中心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助力。
展望:拥抱大湾区,香港发展机遇满满
从两会窗口看,当前大湾区建设已步入提档加速、纵深推进的新阶段,香港发展非常值得期待。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梁美芬直言,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国际级湾区,香港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应与大湾区其他城市持续加强优势互补、更好共享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常委姚志胜表示,我们要认清香港对于国家的最大价值,要认清香港的独特优势及其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香港应透过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水平、提速建设“八大中心”等举措,促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广东省政协委员彭富强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上,目前已公布的四个战略平台都离不开“依托香港”或“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等目标和任务。在去年年底的四个重磅公布(《前海总规》、《横琴总规》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看到在金融、科创、贸易和人才等多方面给予香港巨大的参与机会和合作空间。
3月12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香港亦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合作,香港机管局在东莞发展海空货物联运,与珠海发展国际货运业务,让香港机场能够发挥大湾区物流门户和首要航空货运枢纽的作用,香港亦致力扩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网络,以促进货物贸易,加强人民联系。陈茂波又指,香港机场三跑系统今年年底运作后,将提升香港机场承载力,于2035年可达到每年可处理1.2亿名旅客及超过1000万公吨货物。